书城心理学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7214400000084

第84章 一俊遮百丑

戴昂、柏斯切德和沃尔斯特

证实晕轮效应的存在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经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1972年,戴昂(Dai ang)、柏斯切德(Bas Chad)和沃尔斯特(Walster)的实验研究说明了晕轮效应。他们让被试者看一些人的照片,这些照片看上去分别是很有吸引力的人、没有吸引力的人和一般人的照片,然后要求被试者评定这些人的特点,要评定的这些特点与有无吸引力并没有关系。结果却发现,有吸引力的人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而没有吸引力的人则得到了较低的评价。比如要求被试者评定照片上的人是否能做“称职的丈夫(或妻子)”,结果相貌漂亮者得分为1.70,而相貌丑陋者得分仅为0.37。不过对于“做父母的能力”,相貌一般者得到最高的4.55分,相貌漂亮者仅得到3.54分,甚至低于相貌丑陋者的3.90分。

戴昂的研究说明,当人们由于认知对象的外表魅力而对其产生了好感或恶感以后,就会据此对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或特点进行信息整合,这些其他的信息也就被笼罩上了“好的”或“坏的”晕轮。

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

心灵智慧点滴

为避免晕轮效应影响他人对自己或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应注意自己是否全面地看待了他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要过分在意他人是怎样评价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会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理解。要敢于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尽可能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缺点。同时要注意对别人观察的客观性和全面性,避免偏听偏信和以貌取人,“不以流之浊,而污其源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