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脉是设计出来的(关键篇)
7206200000009

第9章 通晓人性:把人脉用在刀刃上(2)

人们只帮助“帮得起”的人

自助者,人助之

有个女孩在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遭遇了白血病。癌症化疗让她头发掉光了,她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

她发微博,记录了自己的身体状态及病情变化。有一张照片是接受化疗后照的,她的头发已掉落了,但是她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头发终于长出了三厘米。

她的这种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让很多人深受感染,网友纷纷发去祝福。也有很多名人听到这件事情后,都很关注并愿意提供帮助。

从这个事件中,我们能够观察到的是,人们愿意帮助那些不放弃自己、乐观看待生活的人。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也许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但是为什么人们偏偏选择去帮助这个女孩?

这个女孩是靠什么打动了无数的网友?也许就是她在病魔面前绽放出青春和生命的美丽与风华,让人不忍她离开!

我们周围有很多需要帮助的手,但每一双手之后,都是一张愁云满面的脸,我们能理解,却很难感同身受。一个人身患重病、自我放弃、怨天尤人,人们本能地回避和排斥这样的消息。

只有这个女孩,没有求别人为她做什么,她却打动了人们。生活就是如此,自助者,人助之。

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先要自己打起精神,你有力量自己往上走,你周围的人才有信心拉你一把!

落魄贵族东山再起

大家对“刘晓庆”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

无论是50多岁的人,还是20多岁的人,很多人都了解她的故事。

这个以豪爽出名的女演员似乎一直没有退出过舞台。

曾经有杂志采访她,她对自己的坎坷并没有刻意避讳,她对自己曾经在监狱的时光也没有忌讳,她尽量坦然地面对。她说:“这是事实,躲着有什么用啊。我进监狱之后,大家都认为我歇菜了……他们觉得我出去后再也不能挣钱了。”

很显然,她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一定很清楚,自己是不会就这样消沉下去的。

所以,现在看她的形象,根本看不到老态,完全是一副光彩照人的样子。

暂且不论刘晓庆现在的财务状况如何,大家这样来想,什么样的形象和状态,能够让人们关注她?

平凡的人们都有对传奇的渴望,经历了人生大风大浪的刘晓庆一直让人们捉摸不透,她的一言一行都会引来人们的一番议论。人们总是希望她这个传奇能够继续下去,因此无论是喜欢她的人,还是讨厌她的人都在看她下一步会有什么样的动作。至少在我身边,就有人相信以刘晓庆这样的个性和状态,还是有希望创造出下一个传奇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刘晓庆给人的感觉是,即使落魄,也不是穷途末路、无计可施,而是贵族落魄,还有可能东山再起。

就是这样的状态让人觉得她不会轻易被打倒,人们才会继续关注她。

如果她顺从了命运的安排,面对镜头的是一副憔悴的样子,那以后可就真的要憔悴下去了。

不管别人是否说她过气了,她就从来没有认可这样的说法。她积极接片子、背台词,精心设计自己的形象,让自己一直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从未有过退去的意思。

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应该如此,得意的时候保持不张扬容易,但是遇到了挫折的时候保持镇定自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所以就需要我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提醒自己,如果遇到挫折就低头,只能更加孤立无援。如果抬起头,面对它,挫折如同纸老虎,你一面对,它就弱了一半。

想象一下,没有什么事情,在一个人的人生中,是过不去的坎。只要你坚持抬头行走,就可能有人帮你,和你一起走下去。

让别人相信你是金子

人们对马云不会感到陌生,现在大家对于“淘宝”、“阿里巴巴”都不会感到陌生。

可是当初,马云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的时候,困难重重。

后来,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网站之一。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使马云被很多的人崇拜,他也被很多人采访过。无论听马云在哪里的谈话,都有一个特点:你会被他的情绪感染,而你并不会觉得他是一个张狂的人。即使他说一些听起来很“空”的话,你也会觉得“空话”后面,有一颗火热的心。不得不说,马云的讲话就是有这样的魅力!

他总是很低调,总是如履薄冰地走在时代的前沿。

关于他,有这样一段视频资料:

1996年中央台拍摄的纪录片中,马云在北京推销自己的网络产品,也就是中国黄页。当时人们并不大了解网络,所以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他就像一个我们日常遇到的那些普普通通的业务员一样,他也遭到了很多拒绝。

关于这段经历,樊馨蔓女士也有过这样一段讲述:我还记得,那一天大家都很累,好像是坐在一辆公交车里,他(马云)那样看着北京街道的灯光,灯光在他的脸上晃过。他说:“再过几年,北京就不会这样对我。再过几年,他们都得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我在北京也不会这么落魄。”

看视频的时候,我被打动了,不仅是因为他现在的成功,还因为他当初的那种面对挫折的态度。要知道,他的这个态度不但感染了自己,也会感染周围的人,包括他总在他人迷茫的时候,给大家注入一管强心剂,他说:“没有什么是最好的,我们来创造什么是最好的!”

我们试想一下,当初他面对别人的拒绝,如果是一种愤怒、哀怨的态度,会让别人感觉他太过消极,这种态度或多或少会影响周围人对他的信任。只有他自信,他相信自己是金子,他相信自己某一天一定会发光,并且在尴尬的时刻,用有力量的话为自己打气,别人才会相信他也许在某一天会大放异彩。

很多人不相信自己是金子,所以才对自己的外表、谈吐、情绪没有丝毫的控制。这种瞧不起自己的态度,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当然也是对周围那些原本看好你的人最大的伤害。

一句话回味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金子也要在平时展示自己的材质,而不是错误地用一层旧报纸来包裹自己。

相信黑暗,光就永远照不到你

不仇富,相信你也会富有

很久以前,我看过一个小故事,非常耐人寻味,大意是说:

有两个人同时看见一辆名车停在了五星级酒店门口。其中的一个人看了以后,撇撇嘴说:“开这种车的人,肚子里肯定没有什么墨水。”

另一个人想了想,看着他说:“开车的人,是否胸无点墨我不知道,但是我发现凡是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通常都没有什么钱。”

再给大家看一段材料,这段文字出自奥美创始人大卫·奥格威,他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曾经写到自己早年做厨师的一段经历:

我们厨师的工资低得可怜,但皮塔先生却从供货人那里得到了很多佣金,供他在豪华别墅过日子。他从不向我们隐瞒他有钱,他坐出租汽车上班,手拿一根包金头的手杖,下班后衣着考究,简直就像一位国际银行巨头。这种炫耀特权的做法,激励我们要步他后尘的雄心。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是广告业的人会关注的书,而我们从这段材料中,还能看到什么呢?

一个有事业心的年轻人(大卫·奥格威),他看着他的老板过着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他没有敌意,他觉得自己一定要“步他后尘”。

如果他对他的老板稍有敌意,他就不会有下面的这段文字:

皮塔先生的领导艺术诸因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也许要数他的勤劳。一个星期63个小时俯身于火红的烤炉前搞得我疲惫不堪,工休的那天,我必须躺在草坪上久久地望着天空休息。可是,皮塔先生一个星期要工作77个小时,两个星期才休息一天。

因为大卫·奥格威“不仇富”,所以他观察到他的老板在人前尊贵的一面,是靠在人后不停地努力才拼来的。

总有人一提到“有钱人”的时候,就可以滔滔不绝地总结“有钱人没一个好东西,马无夜草不肥”。或者提到对社会的认识的时候,也有人会对社会上一些阴暗的东西如数家珍。

当一个人只关注这些的时候,他几乎等于蒙上了自己的眼睛,有了一颗只会抱怨和愤怒的心。

那些黑暗的,他全信了。

那些积极的,他视而不见。

有句话叫“地里不长庄稼就长草”,出自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位老父亲问孩子,这一片荒芜的地方如何除草。孩子想了很多除草的方法,无疑这些方法都是很有效的,但是不能解决的问题是:第一年,所有的草除干净了,第二年,“春风吹又生”,草又长了出来。

除草的问题就交给了父亲,父亲解决的方法就是在地里种上庄稼。土地上年复一年种上了庄稼,再也没有荒芜过。

这位父亲要告诉孩子的是,心田也是如此,如果不吸收正面的东西,负面的就会时不时跑出来,只有多接触有益的内容,才能让自己的心总在一个健康的正循环里。

我曾遇到一个年轻人,他对所有匪夷所思的富人如何不正当赚钱的资料都很感兴趣。当提到富人是如何消费和生活的时候,他的戾气和怒气就一起跑了出来。

于是,我引导他,“这个社会的确有一些不好的事情,所有的有钱人中,你最佩服谁?”

他很久没有吭声,原来,他从来没有关注过健康的创业故事。

就连太阳上都有黑子,一个人的眼神如果总盯着黑子,就会忘记世上还有太阳。

了解到那么多阴暗的故事又怎么样呢?你是否有巨大的能量把社会往前推动一步呢?如果不能推动一步,想想看,我们能为不完美的世界做什么呢?如果把自己变得更好,就是对社会作了一份贡献。

在社会交往中,很多人在接触一个人的过程中,都会留意对方是不是一个情绪稳定、了解自己的人。与其让负面的消息影响你积极的形象,不如转移自己的目光,把一些更积极的故事带入你的生活。当你心里有了这种积极的态度,你会发现,你的人脉也可以扩展得更广。

不要太自怜

当我们听到一个成熟的、成功的人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时,常常会发现,他们讲起曾经的苦日子时,会讲一些让我们记忆深刻的生活故事,但是他们很少用一些感性的词汇定义那一段时光。

往往是我们普通人,在讲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的时候,总是会说“那时候,真的是不容易”,甚至还会特别自怜地说,“想当初,我容易吗”,来调动对方在情绪上的配合。

这里我们应该向那些对自己情绪控制得很好的人学习。当然,并不是说大家交流真实的生活内容不好,而是要提醒的一点是,我们讲什么,都是给别人传达一种信号,这个信号会让对方给我们重新作判断。

我们讲述一段客观的、真实的感受时,别人也许已经能够懂得其中的辛酸,从而从中汲取正面的力量。如果我们总说自己当年不容易,如何如何,就会降低自己的格调,还传达一种脆弱的信号。

两年前,我有个表妹来北京工作。人生地不熟的她来了之后,没有人有能力为她包办一切,她只能自己摸索。

有一次,我约她吃饭,她问我:“哥,你刚来北京的时候,觉得苦吗?”

我想了想,给她讲了一个例子:“当年我为了工作,下班总赶一趟末班车回家。有一次,车上只有我一个人,放着一首歌,这是一首老歌,叫《三百六十五里路》。歌里有这么几句歌词‘三百六十五里路呀,岂能让它虚度。我那万丈的雄心,从来没有消失过’,我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就落泪了。我不觉得这算不算‘苦’,只是觉得歌里有我的经历。”

我没想到,这段话对她的影响很大,也许因为这段话,没有那么悲情,却是很客观地在讲一段经历。从那以后,我很少接到她的“求救电话”,她努力着,试着变得坚强。现在,她在北京也有了自己的家,有了不错的生活。

此后,我更加注意这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不要轻易说自己的苦,而是客观地看待生活,看待每个当下生活交出来的课题。我也提醒自己,与别人交流的时候,保持客观才是一种乐观。这种客观,会让你看起来,既真诚,又可敬!

别轻易问别人

要学会相信世界,还要学会相信自己。

先想这样几个问题:你和一群人出去玩,或者去逛街,谁会成为领路人?你是愿意跟着别人走,还是喜欢自己看一下路线,安排一下活动?

你朋友遇到了一件麻烦的事情,或者是不开心的事情,他找了一群人聊天散心。期间,你是一直说安慰对方的话,还是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意见?

大家在一起聊天,聊到某一个话题的时候,大家的观点都不一致。此时,大家最想听到谁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这几个问题的本意是用来判断在你的身上是否有领导力,窥豹一斑,未必精准。

为什么提到这一点?这是用来解释人脉与人缘是不同的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脉好可以转化为社会资源的一种能量,而人缘好却未必能够转化为现实的资源。一个人认识一些人,不需要太多,但是能为己所用,这是人脉。一个人认识一群人,出现一些事情的时候,发现这件事还是只有自己操心,这也可能是人缘好的人常遭遇的问题。

我个人的看法是,一个有领导力的人往往会有好人脉,但未必有好人缘。

正如我上面提出的几个问题,如果你的回答都是别人需要你,那么你在人脉方面就有了一定的优势。因为他人对你有需要,所以你需要别人的时候,别人帮你的可能性就很大。

如何培养自己这方面的优势呢?

要学会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光、有能量去处理好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