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个性心理分析
迟毓凯
吴承恩
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祖父和曾祖父“两世学官”,曾祖父吴铭曾任浙江余姚县学训导,祖父吴贞曾任浙江仁和县学教谕。到了父亲吴锐这一代,却转为经商,家庭以经营绸布为生。其父虽为商人,却喜欢研读群籍,六经诸子百家莫不观览;读到史籍中记载屈原、伍子胥、诸葛亮等先人事迹时,常常感慨流泪,平时也“好谈时政,惠有所不平,辄抚几愤惋,意气郁郁”(吴承恩《先府君墓志铭》)。这样的家庭和父教,给了吴承恩很大的影响,这种富于正义感、推崇英雄的人格特质也可以在《西游记》中看到。
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岁数不大即受到督学使者的赞扬,“即以文鸣于淮”。许多人登门请教,荐绅台阁诸公也常请他代为捉刀。他好奇闻,阅读大量的野言稗史,受到民间文学的积极影响;又喜读“善摹写物情”的唐人《传奇》,从中汲取营养。这些阅读经历和爱好无疑影响到了《西游记》的创作。
然而,吴承恩在科举的道路上却屡遭挫折,直到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已经四十多岁时,才得补岁贡生。以后在同乡名宦李春芳的“敦谕”下,入京候选,结果是“悠悠负夙心,作吏向风尘”(《春晓邑斋作》)。迫于家贫母老,他很不情愿地当了长兴县丞。不久,因“耻折腰”拂袖而归(天启《淮安府志》),后来又一度担任过品级与县丞相近而为闲职的荆府纪善。晚年的时候,吴成恩绝意仕途,专心著书。一般认为,《西游记》便是其晚年时候的作品。
除《西游记》外,吴承恩一生诗、文、词创作数量不少,但去世后大部分亡佚。后由“亲犹表孙,义近高弟”的丘度,从亲友中遍索道稿,但亦仅“存诗千百”,编订成《射阳先生存稿》4卷,包括诗1卷,散文3卷,卷四末附小词38首。
故事梗概
东胜神州傲来国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受日月精华,产下一石猴。石猴四海求师,在西牛贺州得到须菩提祖师指授,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可以行十万八千里。归来后自号“美猴王”,去龙宫借兵器,得到大禹定海神铁,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又去阴曹地府,将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以获得长生。玉帝为防止他再生祸端,将他招入天庭,封作“弼马温”。猴王后来因官职太小,觉得受到戏弄,便打出天门,回到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玉皇大帝捉拿孙悟空失败,便将他封了个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让他掌管蟠桃园。孙悟空偷吃了园内的蟠桃,又听说王母娘娘所办的蟠桃盛会没有邀请自己,便大闹蟠桃宴,逃离了天宫。玉帝派李天王率兵围剿花果山,没有抓到孙悟空,便又请来二郎神助战,最后擒住了猴王。在经过太上老君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的煅炼之后,孙悟空不但毫发无损,还炼就了火眼金睛,并在天宫大打出手。玉帝无奈,请来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
五百年后,唐三藏西行取经。在观音菩萨的安排下,三藏行至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并收其为徒,赐法号“行者”。为防止孙悟空野性难改,观音授意唐僧哄骗其戴上金箍儿,并教了一道紧箍咒。如果孙悟空不听从师父教诲,便可念起咒语,令其头痛难忍,乖乖就范。师徒二人西行,在鹰愁涧收伏白龙马,唐僧有了坐骑;在高老庄,制伏了长嘴大耳的猪八戒,使他成为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在流沙河,又与沙和尚大战一场,将其收为唐僧的第三个徒弟。师徒四人跋山涉水,继续多灾多难的西天之行。
一路上,众多的妖魔鬼怪纷纷出场,或危害人间百姓,或要吃唐僧肉以获长生,孙悟空与各个妖怪不停斗法,并不断和观音菩萨沟通,请来各路神仙,逐一击败并收伏了各类妖魔鬼怪。师徒四人历尽艰辛,终于来到灵山圣地,获得真经。唐僧师徒四人也纷纷成佛,修成正果。
案例片断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却说那妖精,原来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那怪物在半空中,夸奖不尽道:“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服我所管了。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还下去戏他一戏。”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老公公,真个是:白发如彭祖,苍髯赛寿星,耳中呜玉磐,眼里幌金星。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唐僧在马上见了,心中欢喜道:“阿弥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逼法的还念经哩。”
八戒道:“师父,你且莫要夸奖,那个是祸的根哩。”唐僧道:“怎么是祸根?”八戒道:“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啊,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把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
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哪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作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命里无儿,只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行者笑道:“我是个做吓唬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哑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作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吧!”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吧!”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惶惶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罂。”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地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吧。”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案例点评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其中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然而,就像著名的认知疗法ABC中常常提到的,同样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有不同的心情。对《西游记》的阅读也是如此,革命家从这本书看到了造反和革命;宗教家从这本书看到了儒、道、佛的交融;老人从这本书看到了人生,孩子从这本书看到了诙谐;电影人则从这本书中看到了爱情(见《大话西游》)。“道士说,这部书是一部金丹妙诀;和尚说,这部书是禅心法门;秀才说,这部书是一部正心诚意的理学书。”(胡适:《西游记》考证)如果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采用心理学的视角和精神分析的方法,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是一本关于个人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的书,展现了一个英雄人物——孙悟空成长的心路历程。
孙悟空的人格特点与成长阶段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重要也是最特别的一个角色,从其行为表现,我们基本可以对其个性心理特征作出如下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