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现在像个情人一样地追求着她。当他冲动时,她常常双手捧着他的脸,深深地凝望着他的眼睛。他不能正视她的凝视,她那充满深情和真挚的黑眼睛,像在探求着什么,这让他不由得避开了。她让他一刻也不能忘怀。等恢复平静后,他又深受自己对她的责任感的折磨,他始终不能心平气和,老处于焦虑和紧张的状态,从未放纵过自己饥渴的情欲和本能的性欲冲动,他强迫自己记住自己要做一个审慎和多思的人。仿佛总是米丽亚姆把他从狂热的情欲中唤回到个人关系的小天地中来。他实在忍受不了这样,他想大喊:“别管我,别管我!”可她却让他充满深情地望着她,而他那双充满蒙昧和本能情欲的眼睛却不属于她。
案例点评
劳伦斯文学作品的主题是多样的,且互相关联,他把性爱看成是一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经验,尽管在他的作品中以性爱为主题是历经变化发展的。劳伦斯比较短促的一生所处的时期也是弗洛伊德思想产生影响的开始阶段,而早就对性爱的意念心有灵犀的劳伦斯本人,自然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一点即通。他所塑造出的许多男女之间的关系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和弗洛伊德学派的结构模式不谋而合。《儿子与情人》一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与弗洛伊德所讲述的对母亲的固恋(mother ixation)的相符程度,可称为是对弗洛伊德的普遍原则的一种赞美。不过,他所坚持的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性爱一如他主张性爱应从属于更大范围的关怀思虑,以及性爱要求纯粹出自本能的全身心投入等观点,使他在反对压制性爱的斗争中只能算是弗洛伊德学派的同盟者,而不是真正的弗洛伊德追随者。
小说主要通过青年主人公保罗的精神生活与成长历程,反映了深刻而复杂的心理问题与社会问题。在这部书中,劳伦斯运用写实手法,描写了出生在英格兰中部的一个男孩的成长过程,揭示了这个矿工儿子恋爱的心理历程。
现在的评论家们普遍认为,造成保罗恋爱的失败仅是由于保罗恋母情结的干扰,而保罗的畸形性格并非与生俱来,他的“恋母情结”也不是在社会真空中进行的。因此,我们不能把保罗的恋爱失败简单地归因于他的恋母情结。他第一次恋爱失败是因为米丽亚姆过分专注于精神生活,第二次恋爱失败是因为克莱拉无力参与他的精神生活。当然他母亲的原因也不能忽视。以此看来,保罗和米丽亚姆及他的母亲,他们的人格都是有问题的,是畸形社会、畸形家庭的必然产物,悲剧的原因虽说主要是由于保罗的恋母情结,但最终原因还是由于畸形之爱下的缺陷性格所致。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在幼年时期,对异性双亲的眷恋现象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之一。他认为,在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孩子对性的要求期望在亲近的异性家长那里得到满足,就是人们称之为的“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他借用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王的名字来命名这种现象,又叫作“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由于儿童的这种感情是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的,因此受到压抑。所谓“情结”就是被压抑的欲望在无意识中的固结,是一种心理的损伤。解决的办法是儿童在发展中把他与父母一致的那部分变成超我,并在超我的控制下使自我满足道德规范的要求。如果这一过程不顺利,人就会焦虑,甚至演变为神经症。
但我认为保罗的“恋母情结”并非单是由于他的性冲动造成的,而是由他母亲、他本身及社会的因素造成的。
正统的观点认为,恋母情结的基础是建立在孩子对母亲的乱伦的欲望上的。弗洛伊德相信这些欲望是“由内部产生的”,而不是母亲引诱的结果。虽然五六岁的孩子也有性兴趣和性欲望,并且对象常是自己的母亲。可是,我认为在没有母亲诱惑作用下的恋母情结是不能自发产生的。这里所指的诱惑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诱惑”,而是指母亲的一切有意或无意地对孩子有益或无益的接触,既包括身体的,也包括心理的。我们从小说中可以看到以下这些情况。
第一,生活状态封闭。孩子的第一个性爱对象是哺育他的母亲的乳房。因为母亲不仅哺育他,而且还照顾他,因而激发了他一系列其他快乐和不快乐的生理感觉。在保罗生病的时候,他就渴望着在母亲的怀里得到安慰和庇护。
保罗从小性格内向,体弱多病,所以母亲给予他的关爱就多些。由于母亲关心儿子的身体,所以就成了孩子的第一个爱恋对象。母亲作为第一个并且是最强烈的爱恋的对象,作为后来两性的爱的关系的原型,一经确立就终身不变。保罗自小由母亲一手带大,且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在保罗的生活中,父亲的角色同其生育孩子的附属功能一样,差不多也被忽略了。男人不管是在生育中还是在养育上都没有起任何作用,却是经验的事实。父亲在孩子到四五岁时可能会再起作用:管教孩子,作为孩子的榜样,负责孩子的知识和道德。但事实上保罗的父亲却没做到这些,且由于他父亲的一些不良作为,更引起保罗的反感和厌恶,更加深了保罗对母亲的敬爱。
第二,恋子情结、教养方式和态度不当。母亲对儿子过于照顾,让儿子产生身体上的强烈依恋,也可以说是母亲的“恋子情结”产生了儿子的“恋母情结”。对于莫雷尔太太来讲,她由于失去了丈夫的爱,有夫等于无夫,于是起先把爱倾注在长子身上,长子去世后又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保罗身上,两人形影不离,亲密无间。对保罗来讲,他也失去了父爱,有父等于无父,两个孤独的灵魂,在漫长的艰苦岁月里,相依为命,各自从对方身上找回了残缺的爱。保罗成为一个双重身份的人——儿子和母亲精神上的情人,也因此造成了与母亲之间的那种复杂的情感关系,在精神上与母亲有了一种割不断的联系。
此外,母亲在对待保罗的态度和养育方式上也有问题:保罗从小体弱,所以母亲对他健康上的照顾就十分多,保罗喜欢与母亲同睡一床,这样就会导致在他青春期到来时出现许多问题;同时他母亲在与他相处时,也常不自觉地表现出一些对儿子超乎寻常的亲昵举动,她并不认为这些异乎寻常的亲热举动有什么不妥。但是,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性意识的萌动,面对成熟女性的身体很难无动于衷。保罗的“恋母情结”也可以说是错误家教的产物,或者说是由于母亲对儿子的过分爱恋造成的。套用弗洛伊德的话,也许可以说是母亲的“恋子情结”诱发了儿子的“恋母情结”。所以,对这种现象不妨叫“母子互恋情结”,这是人际关系的一个怪胎,这种畸形的感情严重地影响着保罗个性的发展,妨碍了他与女友们的正常交往,导致他们之间难以和谐相处。
第三,母亲性格缺陷的原因。保罗母亲的性格上存在着缺陷,在无意之间,很容易把她儿子对异性的性情感集中在她自己身上,因此,弗洛伊德所指出的恶果就发生了。如果保罗母亲的性生活尚能使她满意,这种恶果也许不容易发生,因为在那种情形下,母亲不会拿她的孩子作为满足性情绪的表象,这种表象是只应该求之于成人的。纯洁的父母的冲动应该是照顾幼儿,而不是向子女要求爱情;假如一个妇女快乐地过着她的性生活,她自然会自制,不去向她的子女作不正当的要求,以希冀得到情绪上的安慰。因为这个原因,快乐的妇女比起不快乐的妇女,似乎更能做一个好母亲。但是,保罗的母亲却不快乐,在不快乐的时候,她就必须有相当的自制力,以避免对她的子女作过分的要求,可保罗的母亲却做不到这一点。这种程度的自制,其实并不很难做到,但在以前的时代,人们并不认识自制的需要,于是保罗的母亲就对她的儿子滥施宠爱,并且干涉他与同龄女子的正常交往。
通常来说,年幼儿童对异性的性情绪,可以通过游戏找到一种自然的、健康的、天真的出路,并且和一切游戏一样,在为成人的活动作预备。儿童过了三四岁之后,为了他或她的情绪的发展起见,需要有其他异性的儿童做伴侣,单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们不是大些,就是小些)还不够,还要有别的同年龄的其他儿童,但是保罗在这一阶段过渡得并不顺利。
莫雷尔太太对丈夫彻底绝望后,只好把希望和爱移植到儿子们身上,希望他们能出人头地。孩子们成为她实现理想的工具。她将孩子们完全置于自己的怀抱中,不让他们自由地发展个性,保罗因此丧失了男子气概。从这个意义上说,她阉割了她的儿子。莫雷尔太太从情感上阉割了保罗,剥夺了他全身心地去爱另外一个女人的能力。在保罗的性格中缺乏一种进攻性;相反,他在等待被进攻,在等待米丽亚姆唤起他的男子汉精神,而米丽亚姆恰好不是他所需要的那种女子,他们的分手也就成了必然之事。
第四,父母关系不和的原因。由于保罗父母关系的失衡,加之他父亲脾气暴躁,还有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一些恶劣行为,使得他母亲在家庭中扮演主导角色,父亲变得从属被动,缺少发言权。母亲的强者角色诱使孩子从小就崇拜爱慕母亲,疏远父亲。
第五,保罗自身生长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所带来的原因。弗洛伊德认为,青少年的困扰来自性成熟,希望长大成人的缘故。青少年缺乏勇气去从正常途径了解性知识,因此把恋母作为一种简单易得又被默许的性往来、性遐想的走捷径的行为,在小说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正如小说中所说:“虽然,他还是处男,可是他的那种性的本能长期受到米丽亚姆的净化和压抑,如今变得格外强烈。他跟克莱拉·道伍斯说话时,满腔热血会越流越快越流越猛,胸口堵得慌,好像有个活跃的东西。一个新的自我,一个新的意识中枢,预告他迟早会向这个或那个女人求欢。”因为他的这种欲望得不到释放,所以就加重了他的恋母,因为母亲给他的爱让他安心,而不是不安和骚动。
第六,保罗“恋母情结”是畸形家庭和畸形社会的产物。保罗一出生,面对的就是出身矿工的父亲与出身中产阶级的母亲的争吵以及他们爱情的破灭,这使幼小的保罗时刻处在一种不安与恐惧之中,以至造成他胆小怕事、异常敏感的性格。他的母亲想补偿给保罗造成的不幸,全身心地爱保罗,保罗因爱而常屈从母意,变得压抑、谨小慎微,这就造成了保罗性格上的缺陷,也是导致他恋爱失败的原因之一。
再有,《儿子与情人》可以说是劳伦斯的自传体小说。书中真实地再现了矿区工人的悲惨生活。劳伦斯深刻地洞察到从维多利亚时代后期至20世纪20年代西方社会中人性的异化,洞察“文明”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如何扼杀自然的人性,也深刻洞察两性之间同时存在的“吸引”和“排斥”的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以及调节这种关系的巨大困难。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导致保罗恋爱失败的原因不是简单一句恋母情结概括得了的。若硬要追根究底的话,只能说是畸形母子关系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果。
这其中除了保罗和他母亲的性格有缺陷外,米丽亚姆的性格同样有缺陷,她把保罗当作一件物品而不是一个异性去爱。米丽亚姆对保罗的爱偏重于精神的结合、灵魂的结合,而对肉体的结合有种近乎本能的恐惧。米丽亚姆的宗教信仰以及她追求纯精神的秉性严重地阻碍了她的自然人生,她把爱情的任何热烈表示都视为不轨与低下,拼命地抵制保罗在肉体上的要求,只追求精神上恋爱。尽管她最终在肉体上屈从了保罗,但她是作为“等待屠宰的牲口”为他作出牺牲的,带有浓烈的宗教献身色彩,这使保罗痛苦。把她和保罗最终的分手,全部归咎于保罗自身的原因及保罗母亲的干涉有些不公平。
保罗的另一个女友克莱拉,漂亮、健美、成熟、性感、充满活力。保罗不能从肉体上爱一个像米丽亚姆那样的天使,但他可以爱一个像克莱拉那样的尘世的真正的女人,去唤醒他沉睡的情感。克莱拉及其所代表的情感和激情对他来说是全新的,也恰好弥补了他性格中的一个空白,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帮他打碎了他母亲加在他身上的枷锁,因而他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就肉体关系而言,保罗和克莱拉热烈地相爱并彼此得到了满足。然而保罗追求的显然不止于此,亦即“亲吻这种爱情”。克莱拉的情爱也是有限的,不能代表保罗爱的全部内涵。这种爱情虽然充满着火热的激情,但缺乏精神上的共同信仰和理解。保罗再次陷入分裂与矛盾的困境,而克莱拉在保罗的调停和安排下,最终回到了丈夫身边。这再次说明了保罗的恋爱失败不能完全归罪于他的恋母情结。
从小说结尾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保罗的心理问题并没有解决,他最终还是没能走出畸形母爱的怪圈。母亲去世后,保罗决定离开家乡,到城市去。可以后怎样呢?劳伦斯没有告诉我们。其实,保罗那时并不了解导致他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他到城市里做什么,怎样生活,要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当然还是个未知数。因此,他是带着困惑和茫然走的,不过他也是带着期许走的,他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可以找到办法使他的理智与情感达到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