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悌:兄友弟恭
7194800000004

第4章 兄友弟恭,家庭和睦(2)

舜的继母看见舜两手空空而去,不到一年之间就赚了钱,携妻妾而归。比起而今还是衣衫褴褛、形单影只的自己的亲生儿子姚象来,心里很不是滋味。眼珠溜溜转地盘算着什么……

舜的弟姚象呢,眼看着舜在短短日子里像变幻术戏法样。刹那之间——一幢明亮宽敞的房舍有了;两个如花似玉的美人儿有了;几头膘肥肉满的牛、马有了;大堆白花花、亮闪闪的黄金、白银有了;那玲珑剔透,珠光宝气的瑶琴也有了。他凭什么该拥有?我为什么不该拥有呢?

唯有舜那同父异母的妹子姚系胸襟坦荡。也为受苦受难,终于熬出头的大哥而庆幸;也为心术不正、暗中使坏的母亲而焦虑;也为因羡慕而生忌妒,专会巧偷豪夺的二哥而羞愧。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早上瞽叟就来对舜说:“重华,我家门前那口水井,多年没挖淘了,泥沙淤积很厚了。天好久没下雨,井水枯落了。今天你和二娃把井淘干净,马上就来呀”。话说完,瞽叟转身就走了。舜连连点头答应。

瞽叟站在门口向舜交待的话,娥皇、女英在室内听得一清二楚。估计这次丈夫难逃活命,急得两个女人抱着哭作一团。见舜跨进门槛,更加哭得泣不成声了。舜也明知凶多吉少,但父命“掏井”之事,岂能违抗。他思考了一会儿,反而冷静下来。安慰娥皇、女英一番,带上她二人的陪嫁品——玉石斧、大铜叉、象牙钻等工具,准备出门了。

娥皇、女英二人紧紧拉住丈夫,泪眼婆娑的不让舜走。舜好劝歹说,二人都不肯放手。眼看太阳爬上东山一竹竿多高了……他狠了狠心挣脱了,大踏步跨出了门槛走了。娥皇、女英仆倒在门槛上,不断地呼叫。

舜来到水井边,姚象早已等在那里了。姚象说他在井上用绳吊泥沙,叫舜下井去淘挖井底淤积的泥沙。舜二话没说,先用绳拴住腰杆,带上玉石斧、大铜叉和象牙钻,双手攀绳,两脚蹬井壁,徐徐下坠到约四、五丈深的井底了。不一会儿,姚象用绳吊下竹箩筐装泥沙。刚吊上两三筐泥沙,舜想先堵死水源洞才好办。于是,舜钻进水洞去堵水源。他正使劲塞呀,堵呀,突然听得身边“轰隆——轰隆——哗——哗——”无数大石头、小石头,铺天盖地的砸滚下来,水花四溅。没多久,井底下部被堵死了,堵得漆黑了。乱石泥沙将井身填高了一丈多了。即使是善于钻孔的水蛇泥鳅,也休想逃出活命了。呜呼,哀哉呀哀哉!!

瞽叟、姚象向水井投下大量石头、泥沙,累了大半天,回家稍息。为了掩人耳目,一家人竟锁上房门,到远方寻亲访友去了,装着没发生任何事样,一去就是两三天。

第四天,瞽叟一家四口才返家。

姚象悄悄溜到水井边瞧一瞧,又丢下一坨大石头试探一下,井中静静的,毫无声响。这姚象“呸——”的朝水井吐了口水,“嗤——”的冷笑出了声,转身跨了几步,又回头看有没有什么幽灵跟上来。便胆怯怯的溜回家,心脏还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

这下万事如意了。才将爹妈一齐喊到卧室里来,共同商量瓜分舜的财产的事。

姚象看一家人到齐了,抢先说:“刚才,我去水井边看了。那个不吉祥的怪物,早就该死的人,这次怕砸成肉饼了。他丢下的遗产该怎么分法?”

瞽叟“叭,叭——”地吸着旱烟袋,低着头,不哼声,谁也猜不透他到底是为死者忏悔呢,还是为生者谋划,还是为他自己考虑后事。

姚象的妈呢,正劝说哭肿了双眼的姚系:“幺姑,别哭了!妈给你挑个乖乖巧巧的夫婿,多分几匹布帛给你当嫁妆,你,你该心满意足了嘛!”

“我,我什么都不要——我不嫁人——不稀罕你那偷抢来的东西——”姚系顶了几句,仍然是哭泣。

室内,除了哭泣声外就是沉默,长时间的沉默。

姚象等得不耐烦了,还是他抢先说:“这个主意是我出的,我要娥皇、女英两个美人儿,瑶琴归我。黄金、白银分一小部分给爹妈过生活。其余金银,我要拿来修筑一幢比死鬼那一幢更漂亮的楼房。当然,这件事,爹妈也出了大力,那幢房子就给你两老住,牛、马归你们喂养,大家使用。”

“那,那你妹子呢?”瞽叟的老伴问。

姚象白了白眼:“等她出嫁时再说,总要换回两三头牛嘛!”

又惹得姚系大哭一场,一家人不欢而散。只有姚象想入非非地轻飘飘地“飘”出了门,走向他梦寐以求的地方去。

姚象如醉如痴地向舜的官邸走去。他刚跨进门槛一望,“哎呀——鬼……”脚绊门槛,“扑通”一声倒下了,吓昏了。

“哎呀,大哥,你,你冤魂不散,饶了我吧。”一会儿,姚象苏醒过来,睁开眼看是舜扶起他。他一边挣扎着向外挪步,一边哭丧着脸讨饶。

“弟弟,你别怕。我没死,我还活着,你看,我不是好好的吗?”舜若无其事地解释着。

姚象揉了揉眼睑,眼睛睁得老大说:“你,你,你真的没死?”“我真的没死”。舜,应着。“唉——”姚象长叹了一声。这一声长叹,不知是他悔恨自己不该陷害兄长呢,还是埋怨自己手段不狠毒呢?只有他自己才明白。

“别说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舜回头叫娥皇、女英回内室休息,他要同弟拉拉家常。

舜说:“你我弟兄,就像手与足,只有团结起来,分工合作才行。不能争高低,更不能相互伤害。父母一年比一年老了,就是靠我们当儿女的孝敬呀!多一双手足,总比少一双手足强呀!你说呢”。

姚象听了有所悔悟,急忙跪下向兄长道歉说:“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干这般蠢事了”。

事后,娥皇、女英回娘家如实向父皇唐尧禀奏了。为了防止姚象再滋事端,也算给他一个发展的前途——封姚象去作夏地的首领,即日上任。姚象高兴极了,克日赴任。

姚象离家,一去便杳无音讯,全靠舜供孝父母至送终归山,从未懈怠,乡邻称颂。

不久,唐尧召回舜进京师,当着朝廷百官考舜五音五典的熟练水平。舜,侃侃而谈,百官皆惊叹,便封为国相,辅佐唐尧治理政事。十八年后,唐尧年高老迈,深感不行了,便禅让位给舜。

是时,唐尧辞世,舜仍谦让给唐尧的儿子丹朱就帝位。但四方部落酋长,不去朝拜丹朱,偏来朝拜舜。舜在众臣拥戴下才就帝位,号虞舜。舜称帝后,立即招贤纳士,任用忠孝双全的16人协助治理农耕、朝政。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故事感悟

《孟子》云:“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能做到孝顺父母,对兄弟友爱,我们也能。因为我们天性中都有一颗至善、至敬、至仁、至慈的爱心。假如我们能以舜为榜样,真正尽到孝亲顺亲、爱护兄弟的本分,必能缔造幸福美满的家庭。

◎史海撷英

虞舜改制

舜继位以后,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

上述这些人都建立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此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文苑拾萃

舜帝陵

舜帝陵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舜陵景区,是九嶷山风景区的目标人文景观,也是我国最古老的陵墓。

舜帝陵陵区由陵山(舜源峰)、舜陵庙、神道及陵园组成,占地600余亩。陵山舜源峰上小下大,呈覆斗状,海拔600余亩,气势恢宏。山北麓建有陵庙,陵庙坐南向北,规模宏大,占地24644平方米,分为前后两重院落,五进建筑。陵庙内建有庄严肃穆的山门、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厢房。陵庙外有长200米的神道。

舜陵是中国五大古帝陵之一,是中国唯一的舜帝陵墓,乃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而葬于九嶷山。陵庙祭碑廓内保存的历代祭碑36方,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在古木参天的陵区内,陵庙建筑上的石雕、楹联、壁绘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附近有娥皇峰、女英峰、美大峰、梳子峰、舜峰(三分石)、箫韶峰、斑竹岩、舜池、舜溪皆与舜帝奏九韶之乐及二妃挥泪斑竹的传说有关。

薛孟尝分家让弟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薛包,字孟尝,汉安帝时汝南人。他年轻时就勤奋好学,为人厚道,懂得礼貌。母亲常年疾病缠身,卧床不起,薛包求医煎药,端水送茶,问冷问热,伺候得非常周到。于是他孝敬老人的名声便传遍了乡里。

母亲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房妻子。为了讨个好名声,继母对薛包大面上总还过得去。但时间一长,就容不得他了,开始在父亲面前说薛包的坏话。天长日久,父亲信以为真,就叫薛包出去自己过。薛包不忍抛下父母自己另过,就日夜哭泣。这下可惹恼了父亲,竟用棍杖把薛包赶了出去。

薛包无奈,只好在院外搭个棚子,晚上睡在那里,早晨起来还是回到家里,洒扫庭院。父亲还是逼他走,他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在庄外搭个小棚,住在那里,早晚还是回家来洒扫院子,干些伺候父母的零活。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大雪飞扬,一年多来从不间断。薛包的孝心终于感动了父亲和继母,他们又准许薛包搬回家住。

薛包回家住之后,更加孝敬继母,关心体贴,竭尽孝心。在继母病重时,他问病求医,煎药送水,时刻不离。白天,渴不思饮;夜晚,衣不解带。直到继母去世,从无倦怠之意。

父母双双过世之后,继母生的弟弟要求分家。薛包一再劝阻,仍是无效,便主动把好的房屋、田地、器物、能干的佣人都留给了弟弟,自己把老得不能干活或无家可归的佣人领去。他说:“这些老人和我同住多年了,你不能使用他们啊,跟我去吧。”田地,他拣荒芜贫瘠无法耕种的要;房屋,他拣破旧倒塌的。他说:“这是我年轻时所经营的,我很留恋这些土地和房屋啊。”器具物品,他拣破烂的,他说:“这些器具物品是我平素吃穿用的东西,适合我的身体和胃口啊!”

弟弟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不久就把分得的家产全卖光了。薛包就经常周济他,不袖手旁观,也不埋怨挖苦。乡里人有的说:“你弟弟游手好闲,对你又不好,也不是一母所生,有钱也不能给他呀!”薛包笑着回答说:“兄弟团结友爱,也好让九泉之下的老人放心哪,这也是尽孝心呀。”

汉建光年间,薛包的孝行传到了京城,得到了皇帝的重视,公车特召他当侍中官。

◎故事感悟

薛包在父母健在时,能尽心服侍父母,当父母去世时,他又担负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虽然不是同胞兄弟,可薛包还是有当大哥的样,把好地、好房让给了执意分家的弟弟,自己高风亮节。他的这种为人宽厚、甘愿吃亏的品质是值得世人尊敬的,我们应向他学习。

◎史海撷英

夺宫之变

汉安帝本来立后宫庶妃李氏所生子刘保为太子,而皇后阎氏未生子。阎氏惧怕李氏依仗太子夺其地位,遂将李氏毒死,后诬告太子保谋反,使安帝废黜太子保,贬为济阴王。

安帝崩,太子被废,阎后遂立章帝之孙、北乡侯刘懿为帝。而北乡侯在位半年,卒。刘懿卒后,阎氏秘不发丧,屯兵宫中自守。而宦官孙程等,联合宫中几大掌权宦官,秘密迎立废太子济阴王保为帝,是为顺帝。而阎后则被囚禁起来,不久死去。阎显、江京等被杀。史称此事为夺宫之变。

◎文苑拾萃

侍 中

官名。秦侍中为丞相之“史”(属员),以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故名。汉为上起列侯、下至郎中的加官。加此官者可出入宫廷,担任皇帝侍从。侍中任务很杂,须分掌乘舆服物(包括“虎子”即溺器在内)。但此官因身居君侧,常备顾问应对,地位渐趋贵重。汉武帝时因侍中莽何罗图谋行刺,始令侍中出居宫外。王莽执政时复入,东汉章帝时复出外。秦、汉侍中员额无定。魏、晋定为四人,加官者不在限额内,职责与秦、汉侍中不同,虽仍在近侧,而不任杂务,与散骑常侍同备顾问应对,拾遗补缺,遂成为清要之官。魏国时已经成为加衔,司马懿、曹爽执政都加衔侍中。晋朝建立,侍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不仅开始成为三公、执政的加衔,而且直接参与朝政,晋怀帝就是侍中华混拥立的。

郑均劝兄做清官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郑均(生卒年不详),字仲虞。东平任城人。建初三年(78年),被推举为官,他不去赴任。建初六年(81年)受公车特征。后迁官至尚书,又拜议郎。后以病告归,时人号为“白衣尚书”。永元中期,在家中病死。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郑均的少年,和哥哥郑仲住在一起。郑仲在县令手下当差役,专门管捕捉强盗和小偷。一些干了坏事的人害怕郑仲抓他们,就去给他送礼。郑仲是来者不拒、统统收下。郑均把这些看在眼里,很替哥哥担心。

一天,他拾柴回来,走到家门口,看见一个人从他家出来,四下张望了一阵,慌慌张张地溜掉了。郑均进屋以后,见到桌上摆着钱,旁边还有酒和肉,心里就明白了。他对哥哥说:“哥,你怎么又收别人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