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责:尽职尽责
7194000000002

第2章 导言

责,《说文》曰:“责,求也。”《段注》曰:“引申为诛责,责任。”

现代词书解释为责任、职责。

尽职就是忠于职守,尽责就是做好本职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只有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社会才能正常运转。《周礼》记载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分工,《周礼·天官·冢宰》曰:“惟王建国,辨正方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正掌邦治,以佐王均邦用。”是说官僚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周书》是说农工商虞各行业的分工和职责。正是不同行业、不同分工的人们尽职尽责的工作,才能源源不断地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人类历史不断发展前进。

中华民族是最早提倡尽职尽责的民族。尽职尽责是传统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尽职尽责就是把自己从事的职业当做自己终身的事业,兢兢业业、克尽职守、坚持不懈,表现出中华民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是中华民族在职业活动中的高尚品德。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从事着特定的职业,这个职业有的是自己主动选择的,有的是被动选择的。但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我们从事了这份工作,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把这一行当成自己的事业。古人强调,不把职业活动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而要把职业看成是“成业”。《左传·昭公十三年》说:“有事无业,事则不经。”一个人是否有作为不在于他做什么,而在于他是否尽心尽力地把所做的事做好。《晋书·陈寿传》说:“成业者系于所为,不系所籍。”只有尽职尽责地把本职工作当成终生事业来做,才能有所成就,才算不虚度年华。

尽职尽责不是消极地完成工作,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尽职尽责就要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不但完成本职的正常工作,还要在本职工作中力求有发明创造;不能满足于平庸的循规蹈距,要争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自己的职业中作出贡献,作出成绩。

当然,古代的职业和现代职业有很大区别。古代的职业特征带有浓重的家庭传承特征,劳作方式水平低下,带有浓厚的行帮性质和职业歧视现象。现今,职业已不再单纯是谋生的手段,更多的是展示自己才华的领地、完成自己理想的契机、大展身手的平台,尽职尽责的内涵和意义早已超越了传统的范畴,但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尽职尽责的精神却需要我们继续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