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责:尽职尽责
7194000000019

第19章 不辱使命将责任进行到底(2)

齐国自从济西之战(公元前283年)受到燕军的重创以后,实力一直没有得到恢复。秦国在远交近攻的方针下,用重金收买了齐国的丞相后胜,使齐国保持中立,既不合纵抗秦,也不加强战备。齐王建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听信了后胜的主张。直到秦国灭五国后,齐王才顿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最终秦军一举攻占临淄,俘齐王建,齐国灭亡。秦王在齐国设置了齐郡和琅琊郡。

张骞两赴西域开丝路

◎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唐·杜甫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张骞是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他开拓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张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外交家。他不畏艰险,两度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奠基,以此名垂史册。

张骞出使西域,和秦汉之际中原王朝与匈奴关系的演变有着直接的关系。

秦汉时代,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的手伸得很长,他动用30万精锐骑兵,东边打败了东胡,北边征服了丁零,西边驱逐了大月氏。这样一来,匈奴统治的地盘越来越大,东起到朝鲜边界,横跨蒙古高原,与氐、羌相接,南边则延伸到河套以至今山西和陕西的北部。

西汉初年,汉朝与匈奴之间基本上维持着一种和亲关系。尽管汉朝皇帝将公主嫁给匈奴单于,馈赠匈奴厚礼,通关市,一再忍让,可还是不能避免匈奴铁骑的侵扰与践踏。

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增强,汉朝决心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汉武帝听说,定居在西域的大月氏有报复匈奴的想法。根据这个线索,他选择合适的人出使大月氏,准备采取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的方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骞应募出使西域。

当时的西域是从五门关和阳关以西起(今新疆)到更远的地区。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的绿洲上,分布着一些小国。除此之外,其他地方几乎是人烟稀少的荒漠。匈奴征服了其中的一些国家,设置了机构,并派了官员管理被占领的西域各国,根本目的是掠取这些地方的财富。

有道是“西出阳关无故人”,不仅是指通往西域的道路上举目无亲,更重要的是要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匈奴的威胁。可是,张骞领了皇命之后,全然不顾前面的艰难险阻,他唯一的念头就是:不辱使命,完成出使西域的任务,彻底改变国家被匈奴侵略的现状,以实现国家的安宁。

建元二年,张骞率领一百多人出陇西向西域进发。

在西行途中,张骞先被匈奴骑兵俘获,拘留匈奴10年,但他秉持汉节不失。后来总算逃脱,与堂邑氏奴甘父又继续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

当时,大月氏已定居在妫水,又统领大夏,安居乐业,不愿东返故土,也无意报复匈奴。张骞在大夏留居一年多,后来返国。

在回国的过程中,张骞为了避免再次遭到匈奴骑兵的侦缉,改变了行进的路线,从南道傍南山而行。但到底还是被匈奴捕获,又被扣留了一年多。

元朔三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

风尘仆仆远道归来的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的情况。汉武帝委任他为太中大夫。

那么,这个太中大夫的官职究竟有多大?它的品级会有多高?这些在《汉书》中可以找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太中大夫的品级是三品,一般为皇帝亲近的大臣,权位显贵。

张骞出使西域,历经磨难,九死一生,总算活着回来了,得了个太中大夫的官职,上朝就在皇帝跟前晃荡,也算没白受罪。

元朔六年,张骞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击破匈奴,取得河西地带。从此,盐泽以东空无匈奴,汉与西域之间的道路终于打通了。

元狩四年,张骞再度出使西域,终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他这次的任务是招引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率将士300人,每人备马两匹,牛羊以万数,金币丝帛巨万。张骞到乌孙后未达到预定目的,于元鼎二年同乌孙使者数10人返抵长安。随后,被张骞派到大宛、康居、大夏等国的副使陆续来到长安。此后,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同击破匈奴。

从此以后,汉王朝派到西域去的使臣每年多达十几批,少则五六批。每批少则百余人,多则几百人。有的使者以所携官物为私产,到西域牟利,因此使者队伍实质上就是商队。

张骞前后两次出使匈奴,费时十五六年,行程数万里,足迹远至今中亚地区。张骞是汉朝沟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奠基人。因张骞在西域享有很高的威望,后来汉朝所遣使者多打着张骞的旗号,以取信诸国。

张骞出使西域的报告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成为今天研究中亚史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故事感悟

张骞两赴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中外友好关系,增进了个民族团结和民族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同时张骞也把自己的毕生献给了这伟大的事业,可谓尽职尽责。

◎史海撷英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一条横贯亚洲和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陆上商贸通道。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今西安),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跨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部分的独联体、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而达地中海的东岸(今罗马),全长达7000多千米,其中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总长为4000多千米,比丝绸之路全程的二分之一还要长。

至今,丝绸之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今天的丝绸之路沿线上保存着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风土人情,仍然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在历史上,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但在今天,游客们可以乘坐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沿丝绸之路旅行,既快捷便利,又舒适安全。

中国段丝绸之路沿线上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这些古迹主要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保存释迦牟尼佛骨的法门寺、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长城嘉峪关和汉代烽燧遗址、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丝路重镇高昌故城遗址等等。

◎文苑拾萃

中国丝绸的起源与发展

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来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中期,我国便已经开始养蚕、抽丝、织绸了。到了商代时期,丝绸生产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并有了比较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

随着战国、秦、汉时期的经济大发展,丝绸生产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然而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黄河流域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到了隋代时,我国的蚕桑丝绸业重心已开始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唐朝时期是丝绸生产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产量、质量,还是品种,都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发展到宋元时期,随着蚕桑技术的提高,我国的丝绸也曾有过短暂的辉煌。丝绸的花色、品种等都有了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出现了宋锦、宋丝和饰金织物三种较有特色的新品种,而且在蚕桑生产技术的总结和推广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逐渐萌芽和发展,丝绸的生产与贸易也有了更大的变化。比如:丝绸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丝绸的海外贸易发展也迅速增多。然而在清朝时期,封建制度对生产力的阻碍也相当突出,丝绸业在苛捐杂税和洋绸倾销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比较可悲的境地。

新中国成立后,丝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古老的丝绸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日益焕发出新的青春。

马援“马革裹尸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

马援(公元前14—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马援因功累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

“马革裹尸”应该是一个真正军人所追求的理想归宿,也是对一个品格高尚的军人最高的褒奖。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东汉初年的名将马援。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出身官宦世家。他曾经担任过郡督邮、新成大尹,后来因受隗嚣敬重,任绥德将军。

隗嚣公开反叛东汉王朝后,马援为光武帝谋划,并往来游说、离间隗嚣部属。

建武八年,光武帝亲征,马援用米堆成山谷形状,分析形势,使刘秀得以顺利击平隗嚣。建武十一年,马援任陇西太守,率军先后平定先零、武都参狼诸羌,于是陇右清静。因他作战有功,被任虎贲中郎将。

建武十七年,马援奉命征讨叛军,并被任命为伏波将军,领兵南下。马援军所过之处,经常为郡县修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百姓,并与越人申明旧制。从此以后,骆越一直按照马援的要求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