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7140900000033

第33章 未来战争武器(3)

我们知道,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美国就曾经利用这一性质,把一种病毒的DNA分离出来,使它与另一种病毒的DNA结合,从而生成具有剧毒的“热毒素”基因毒剂。这种毒剂的万分之一毫克就能毒死100只猫;20克就可以使全球60亿人死于一旦。如果将埃博拉病毒、艾滋病毒、·157病毒制作成基因武器,这些“生物原子弹”足以悄无声息地毁灭整个地球。难怪世人又把基因武器称为“世界末日武器”。

与造价昂贵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比,基因武器的另一个优势是成本很低。有人估算,用5000万美元建造的基因武器库的杀伤效能,将远远超过50亿美元建造的核武器库的破坏能力。

基因武器使用起来非常简单,而且难以防治。只要把基因细菌或病毒喷洒到空气中,或者倒入饮用水里,就可以让成千上万的人毙命。而被毒杀的人至死都不会知道事情的真相,其他人也以为是流行病在作怪。

有了基因武器,各个国家就再也不用兴师动众,上演兵力大挪移了。他们只需要通过人工或利用普通火炮、军舰、飞机、气球、导弹等物介,就能把基因武器投到敌方的前线、后方、江河湖泊、城市和交通要道。到时,基因武器里携带的致病微生物就会跑出来,自动扩散并大量繁殖,使敌军在短时间内患上某种无法治疗的疾病,彻底丧失战斗能力。

虽然1972年时,联合国就通过了“禁止试制、生产及销毁细菌(生物)和毒剂武器公约”,并在1975年再次通过决议,“禁止使用生物化学武器”,但仍然有少数国家明知故犯,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发展生物武器的步伐。

毁灭一切的绝对武器——核武器

核武器,就是用核聚变或核裂变产生巨大的能量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般包括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第一颗原子弹是1944年美国在墨西哥州的荒漠上爆炸的;中国也在1964年10月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到现在为止,至少有8个国家拥有核武器。

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使之成为“绝对武器”,即一种不能使用的武器。核武器只能作为威慑之用。真正将核武器用于战争仅有一次,那就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当时的原子弹当量只有20万~30万吨当量,但也造成十几万人死亡,城市一片废墟。核爆炸产生的辐射的影响至今还存在,日本人民因此而深受其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核武器的发展日新月异,爆炸当量达到几千万吨级。据统计,当今世界的核武器的总当量达到几十亿吨甚至上百亿吨,相当于平均每个人可分配到2吨TNT炸药。因此,一旦爆发核战争,就意味着人类大部分死亡或整个人类的灭亡。

严格地说,核武器不仅指核爆炸装备,还应该加上运载系统。单纯的核爆炸并不能杀伤敌人,只有将核装置投放到敌国领土上爆炸时才可大规模有效地造成伤亡。

通常的核运载工具有两种:导弹和飞机。飞机必须飞临敌国领空投放核弹头,才能达到杀伤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如遭到敌方导弹或攻击机的攻击,则出现不能有效完成核攻击的情况,因此导弹成为运载核武器的最佳方式。

导弹是一种由计算机控制飞行的“飞弹”,它的原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使用的V-2火箭。导弹可以分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如同子弹一样,在强大火箭液体燃料产生的动力推动下,弹体做抛物线运动,在火箭燃烧完后将弹头溅落在目标区内。整个弹体运动的轨道同子弹的运动轨道一样。

巡航导弹更先进,可以像飞机一样在空中飞行,甚至可以上下做规避动作以躲避打击,可直接将弹头送到目标区。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有两片弹翼,能超低空飞行。装备了地形匹配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能根据地形的不同而上下翻飞,尽可能地贴地飞行以躲过敌方雷达的跟踪。

如果导弹装载的燃料足够多,导弹飞行超过1万千米,那么这种导弹就称为“远程导弹”,如果弹头是核弹头的话,那么就叫做“远程核导弹”。

远程核导弹可以从本土发射,从而降低了飞机运载核弹空投时可能遭遇的危险,人们把它叫做“核威慑之王”。远程核导弹中最厉害的要算洲际弹道导弹。这种导弹在本土发射,经过几万千米的飞行,将核弹头投到敌国领土上。如美国的民兵Ⅱ、民兵Ⅲ和大力神Ⅱ,前苏联的SS-25洲际弹道导弹。美国的洲际导弹可以历经25~30分的飞行,跨越北极,穿过大气层直接打击莫斯科。

远程制导的核武器可以采用多种发射方式,如井下发射、卡车移动式发射、潜艇海下发射等,同时可以采用多弹头来提高打击精度。例如,美国核战略部队接到攻击指令后,在不到15分的时间内,就可以通过在海面的舰艇和海底的核潜艇发射总共大约一千枚核弹头,俄罗斯的几艘弹道导弹潜艇也可发射300~400枚核弹头。这种攻击方式,目前根本就没有办法防范。远程核导弹的强大威力也不全是坏事,它使核大国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小男孩”震惊了世界——原子弹

“小男孩”它是世界上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了加速战争进程,尽早结束战争,美国总统决定动用第一代原子武器“小男孩”。

1945年8月6日,重约5吨的“小男孩”被秘密装上了B—29轰炸机。

8时许,机长贝茨上校认真观察了作战的气象条件,立即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攻击命令。灾难向日本的广岛降临了。8时16分,“小男孩”在离地600米的空中爆炸,发出了令人目眩的强烈的白色闪光,紧接着爆发出山崩地裂般的轰响,巨大的蘑菇云陡然升起。

“小男孩”以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的威力,残暴地吞噬了广岛,广岛顿时化为一片焦土。在这次爆炸中,广岛有78150人当场丧生,负伤和失踪者51408人,摧毁房屋48000幢。当时,在爆炸中心1千米内的所有建筑物瞬间腾起了烈火。炽热的狂风席卷全城,翻滚的浓烟笼罩了全市。

爆炸产生的几亿度高温以每小时几十千米的高速迅速扩散,涤荡一切。所到之处,但见钢筋水泥建筑顷刻间崩塌,城中心区那些稠密拥挤的木板房全被大火吞没、荡平,较远地区的建筑物则被烧成残骸,凄然立于灰烬之间。

在爆炸中心,再也没有什么人和物的痕迹了,后来人们只能在地上发现一些似乎是勾勒出来的影子一样的人体外形,因为尸首早已汽化。

在离爆炸中心远一点的地方,被烧焦的尸体都保持着死亡前那一刹那间的姿势。在电车的残骸里,挤满了把着扶手的尸体。

许多人在劫后清醒过来时,在他们眼前出现的是一片难以令人置信的景象:城市被夷为平地,地下到处是冒着浓烟的动物和人的尸体……一座几十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变成了一座废墟。广岛所有的钟表都在8时15分的位置上停住了。

整个世界为之震惊,为之哗然,为之颦然而色动。

3天后,美国的另一架B—29轰炸机又在日本的长崎投下了一枚叫“胖子”的原子弹,伤亡近10万人。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人造太阳”——氢弹

原子弹的威力已经够大了,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又发现了另外一种更大的能量释放方式。

原子弹的能量释放方式是根据原子核的分裂能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原理而制成的。而氢弹的原理恰恰与原子弹相反,它是靠原子核聚合时能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原理制成的,这种反应方式称为核聚变。由于迄今为止,人们所知道的能发生核聚变的只有某些氢的原子核,因此人们把利用核聚变原理制造出来的武器称为氢弹。

其实,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当人们还没发现核裂变原理时,科学家们就证实了太阳之所以能在长达几十亿年的时间里不停地燃烧,辐射出能量,是因为在太阳这个恒星上一直持续不断地发生着核聚变。

于是,科学家们就想,能不能用人工方法制造出一个“太阳”来呢?但局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实在想像不出地球上有什么物质能产生这样的高温,人们虽然羡慕太阳上那些几乎取之不尽的能量,但思维的极限终究被阻隔在“人造太阳”这个意念之外了。

当世界上第一朵蘑菇云冉冉升起的时候,原子弹散发出“比一千个太阳还亮”的高温高热,这极大地启发了科学家们的智慧,他们立即投入了氢弹的研制之中。他们要用原子弹作为“导火线”,来研制另一种威力更大的核弹。

当原子弹诞生7年之后,美国就成功地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颗氢弹。

1952年11月1日,一个巨大的“太阳”从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升起,这个“太阳”的直径达6千米,巨大的蘑菇云直冲云霄,升到4万米的高空,照亮了浩瀚的太平洋。刹那间,这个面积足有几十平方千米的小岛便从太平洋上永远地消失了,巨大的冲击波还引发了海啸,数千千米以外的人们都感受到了大地的轻微震动。

这一颗氢弹,相当于500多颗投在广岛和长崎上的那种原子弹,可见这种“人造太阳”有多么的可怕!

氢弹也许是至今为止人类发明的威力最巨大的武器了。

“干净炸弹”——中子弹

无论是原子弹和氢弹,即使是威力再小,当它用于战场时,对人类而言都将是一场灾难。更令人头疼的是,武器本身是不长眼睛的,使用核弹的一方在杀伤敌人的同时也可能会祸及自身,况且爆炸过后将是寸草不生、满目疮痍的废墟,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都将受到巨大的破坏,这样的战争即使胜利了又有什么意义?

为此,有人便想,能否制造一种能大量杀伤敌方人员而又不会对物体产生破坏作用的新式武器?

有这样的武器吗?

有,它就是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弹。中子弹是一种以高能中子为主要杀伤因素,相对减弱冲击波和光辐射效应的具有特殊作战效能的小型氢弹,亦称增强辐射弹。

中子弹其实是一种威力较小的氢弹,但是它爆炸产生的效果与普通氢弹不同。它爆炸以后不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光辐射和放射性污染等破坏力量,而是产生一股高速密集的中子流,中子弹美国在南太平洋进行的原子弹爆炸试验也因此得名。

中子弹产生的中子流有三个特点。

一是产生的中子数量多,例如一个相当于1000吨TNT的中子弹,在它爆炸时可产生的中子数,差不多全世界每个人都可以分到200万亿个。你不妨想一想,一眨眼的工夫就有这么多高速的中子如暴雨倾泻似的飞出来,将会对人体产生多大的伤害。

二是中子的能量高,穿透力强,是对付集群装甲目标的有效武器,再厚的装甲也挡不住中子的射入。在以中子辐射对敌坦克乘员进行致命性杀伤的同时,能尽量减少非直接攻击目标的连带毁伤。

三是中子流被空气吸收的速度很快,因而杀伤距离很有限,一颗中子弹对人员的有效杀伤距离大约有800米。其好处是在近距离作战时也可使用中子弹,从而不必担心对己方部队产生什么威胁。由此它又得了个“干净炸弹”的美名。

中子弹的制造技术比较复杂,目前只有美国拥有中子弹,不过许多国家正在加紧研制。美国的中子弹武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装在导弹弹头上的;另一种是可供榴弹炮发射的中子弹。

由于中子弹对人体的杀伤力太大,是一种极不人道的杀伤武器,另外加上其使用成本过高,所以至今它也没有在战争中亮过相。但是在未来的战争中,会不会使用,人们很难断定。

琳琅满目的世界核武库

随着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研究和发现,四十年代开始,核武器的研究工作在一些国家相继开始,特别是美国和前苏联对原子弹和氢弹的开发成功,把世界推向了核武器的舞台!现在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还有英国和法国,另有一些国家也开始了核武器的研究开发。各国在不断增加核武器贮备的同时,都致力于增加核武器的品种,提高武器的性能,早期的核武器都很笨重,经过不断改进,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国核武器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小型化,以后朝着更安全、长寿命的现代化方向发展。

现代的核武器品种已大有发展,从核航弹扩大到了导弹核弹头、核地雷、核鱼雷、核水雷和核深水炸弹等等,从结构原理上有原子弹、加强原子弹、氢弹、中子弹及冲击波弹等等。这些核武器可组成战略的和战区的两大类:战略核武器一般是指威力较大,能打击敌战略目标的核武器(主要是洲际弹道导弹、潜地弹道导弹和远程轰炸机携带的核弹);战区核武器或称战术核武器指在某一战区内或某战役中使用的核武器,一般威力较小,射程较近,多为中、小型核武器。对于战略和战区核武器的各种载体本章不作重点介绍,主要研究其致命的核弹本身,也就是各种核武器的“铁拳”。

呱呱落地的核弹初生“婴儿”

目前世界上一枚小型核弹的威力相当于一百数十吨炸药(T、N、T)而大型氢弹的强大威力达到或超过了二百万吨炸药(T、N、T)。很自然人们很想知道人类最早的核弹是怎样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