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7140900000032

第32章 未来战争武器(2)

第三种是中毒性毒剂,因为它主要是对人体的血液细胞产生破坏作用,因此也称血液中毒性毒剂。人体吸入这种毒剂以后,会由于血液细胞受损而导致全身性组织缺氧,特别是呼吸器官受到损伤,出现呼吸麻痹,严重时可致死。

第四种是刺激性毒剂,这类毒剂主要是刺激人的眼睛、鼻子、喉咙、皮肤等器官,人中毒后会出现流泪、咳嗽、恶心、胸痛、头痛以及皮肤灼痛等症状。不过在脱离接触后几分钟至几个小时后,这些症状便可消失。但是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也会造成肺部损伤而死亡。

在越南战争中,美军曾多次使用一种叫CS的刺激性毒剂,攻克了用常规武器久攻不下的越军坚固的防御阵地。

令人感到恐怖的是,这种毒剂大都是芳香性固体,人会情不自禁地为其香味所吸引,然而它却让人在闻到香味的同时受到“阴险”的毒害。

第五种毒剂是失能性毒剂,人在遭受它的袭击后,会出现精神失常或躯体失去效能的情况,如出现幻觉,走路跌跌撞撞、辨不清方向或是全身瘫痪,暂时失明等症状,从而失去了战斗力。

第六种毒剂,也是最为“恶毒”的一种毒剂——“神经性毒剂”。其威力简直令人毛骨悚然,只要吸入或接触一小滴这种毒剂,立即能使人鼻子充血、全身出汗、恶心、呕吐、肌肉抽搐以至瘫痪窒息而死亡。目前,它已成为一些国家装备的主要化学武器。据估计,仅美国一家拥有的神经性毒剂,就足以杀死5000倍于目前全球人口的人数。而前苏联的储备量的杀伤力则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可以说,人类正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化学武器库中,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过分。

化学武器从诞生以来,历经数十载,已成为现代高技术武器中不可忽视的武器,与此同时,各种化学毒剂也披上了各种形式的外衣,其施放方式也是千差万别。为了增大杀伤威力,化学毒剂甚至被装进了导弹弹头里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首次在战场上使用导弹,一度曾使伦敦军民诚惶诚恐。英国首相丘吉尔决定动用化学武器进行报复。

其实,在导弹刚问世的时候,化学军事家就在动脑筋:如果把它作为一种毒剂发射工具,能否倍增其威力?于是专家们开始着手研制这样一种化学导弹。

把化学毒剂和导弹弹头结合起来的过程相当复杂,但不久以后,专家们还是如愿以偿了。最初的化学导弹弹头是设计成整体型的,即导弹弹头里整体罐装毒剂,在目标上空数百米处通过引信和装药使弹头炸开,毒剂被分散成液滴沉降至目标区,构成大面积毒污染。

后来又研制了子母弹型化学弹头。这种导弹的母弹里装有许多子弹,子弹由弹体、毒剂、炸药、引信及翼片等组成。子弹被散布到目标区着地爆炸,毒剂分散成蒸汽、气溶胶或液滴,构成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的毒污染,从而扩大了化学导弹的杀伤范围。

伊拉克曾向前苏联购买了“飞毛腿—B”导弹,经过改装后,也可以发射化学弹头。萨达姆曾经威胁多国部队,将利用化学武器进行报复,“西方的任何进攻都将横尸遍野!”

这种威胁确实在多国部队引起了一阵恐慌。一位美国军官说:“我宁愿去十次巴拿马,也不愿去一次伊拉克,因为伊拉克会向我们扔毒气弹。”一位英军高级指挥官也说:“伊拉克的化学武器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武器。”

海湾战争原来计划对伊拉克空袭10天,而实际却持续了38天,就是因为轰炸两周后,美军发现伊军仍未丧失化学战的能力,多国部队不敢贸然进攻,只好继续对伊拉克制造化学武器的工厂和化学武器库进行轰炸,直至确信伊军无力发动化学战为止。

当时在以色列、沙特阿拉伯两国,人们对伊拉克的导弹一直惶恐不安,只要一有导弹炸落,人们首先就得戴防毒面具,生怕导弹里面装的是毒剂。可见其威慑力有多大!

二元化学武器

二元化学武器是化学武器的一种新构型。它与传统化学武器的区别是:弹头里面装的不是毒剂,而是可以合成毒剂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低毒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称二元组分或毒剂前体。

二元化学武器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分装在弹体的几个装料筒内。第一装料筒的前部有一活塞,后部有一膜片;第二装料筒有一喷射装置与第一装料筒相连。

在发射或投掷过程中,炸药产生的气体压力作用于活塞上,活塞推动第一组分冲破膜片进入喷管,从喷孔中高速喷出,与第二种组分充分混合,发生反应,生成毒剂。

二元化学武器改善了毒剂和化学武器在生产、装填、储存及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条件;避免了化学弹药泄漏的危险和过期毒剂销毁处理的困难,扩大了毒剂来源,使某些储存性质不稳定的化合物有可能以二元方式用作毒剂;增强了生产的隐蔽性,使之易于和民品生产相结合。

二元化学武器主要包括二元化学炮弹、二元化学航弹和二元布洒器。

二元化学炮弹与一般炮弹在结构上有所区别,主要是组分结构和装填程序的不同。在储存中,组分容器可分别存于弹外,也可装于弹内,只在装备使用时,才将其装入弹体。二元化学炮弹结构的重要部件是组分混合装置,这种装置上有受惯性力作用或受阻冲击时而活动的活塞,用以保证组分的混合。

用来生产含有大量炭疽热病毒浆液的巨型培养甄二元化学航弹结构较为复杂,它由弹体、稳定器和流线型弹头组成。它的二元组分之一是粉末状的,装填在航弹中置有搅拌器的室内。而另一组分是液体的,装填在航弹的主室中,这两种不同组分用一层很薄的金属板隔开。

使用时,驾驶员按动专门按钮,引燃火药,隔板将粉末压入液体组分中。同时电动机启动,使搅拌器急速转动,加速毒剂的合成反应。

二元布洒器像二元化学航弹一样,它是将二元组分分别装在飞机布洒器的两个格子里,在第三个格子里装有搅拌器。使用时,驾驶员按动开关,将组分室中的两种组分喷入混合室,并进行搅拌,毒剂合成后通过飞机布洒器的喷口在目标上方喷洒。

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化学武器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继续研究、开发和生产化学战剂。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化学武器更是急剧发展。据美国的资料,截至1984年1月1日美、前苏联化学战能力如下:

化学战防护人员前苏联85000人;

美国7000人;

除消车辆、侦察装置等

前苏联20000辆;

美国1000辆;

化学兵学校前苏联4所;

美国1所;

化学战教育、训练课程前苏联5年;

美国6个月;

拥有化学战剂种类前苏联12种以上;

美国3种;

投射化学战剂的炮弹数量,前苏联为美国80倍,另外,前苏联还有美国所没有的多管装火箭(BM—21),战术/战区导弹(SS—21、SS—22、SS—23),空对地火箭、集束炸弹等投射工具。

这个西方提供的资料是在1982年里根总统发表解除化学武器单方面冻结的两年之后提出的,大概提供了化学武器方面美国和前苏联之间的情况。

1915年伊普尔之战时,只要打开毒气筒,就完成了施放工作。而当今的化学战却有各种投射工具。

前苏联的120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均可发射化学炮弹,其全部炮弹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可能是化学弹;另外还有火箭,导弹、炸弹、地雷、喷毒器、散毒器等。另外还传说前苏联在战略导弹中装载化学战剂。此外,最近出现了复合弹体,就是将两种化学剂分别装在同一炮弹壳内,单独的化学剂本身毒性不高,但混合之后产生剧烈毒性。借发射时冲击的力量,除去两种化学剂中的隔板,在炮弹飞行中进行混合。如此一来,平时易于保存和运输,发射前的安全性也高。

一般来讲,细菌武器因为无法大量生产,保存和运输也极为困难,又不容易施放,无法抵抗紫外线等因素,很难成为实用的武器。

但最近生物工程技术逐渐发展,将培养出完全新的细菌武器,可能以特殊方式扰乱敌人后方。

新型生物武器——基因武器

在非洲的一个神秘小岛上,正在流行一种神秘的怪病。不幸的小岛人患病之后,两天之内就会命归黄泉。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怪病只侵犯一个特定的少数民族;其他民族的男女老幼,即使和病人天天在一起,也不会受到传染。为了解开“神秘岛怪病”的奥秘,几位科学家冒险登上“神秘岛”。然而,尽管研究非常深入、全面,科学家们仍然一无所获,只能留下几声惊叹:怪!实在是怪!

2002年8月23日,《俄罗斯报》发表了特约撰稿人——波格丹诺夫的一篇文章。在文章中,波格丹诺夫大胆提出怀疑:在非洲这个“神秘岛”上,有人正在秘密试验一种新型生物武器,这就是被称为“种族炸弹”的“基因武器”。

在此之前不久,英国医学协会发布了一个名为《生物工程技术——人类武器》的专题报告。医学家们预测说:一种杀伤力空前的“种族武器”即将问世,最晚不会超过2010年。这意味着,前不久还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基因武器,正逐渐走近人类的现实生活。根据基因武器的特殊性能可以预计,一旦基因武器运用于战争,将使未来战争发生巨大变化。“潘多拉匣子”眼看着就要被再次打开,但谁能预料到会出现什么样的可怕后果,又有谁能阻止灾难的发生呢?

200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与英国首相布莱尔通过卫星传送,联合宣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的消息。这在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震动。然而,各国在庆贺这个“有史以来最大的科学成就”时,却普遍表现出了审慎的态度:原子物理学也曾经让整个世界为之兴奋,然而它带来了原子弹和日本抹不去的创伤。这个最大的科学成就会不会也用于战争,会不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参加这次研究的美国塞莱拉基因组公司董事长克雷洛·文特尔警告说:“人类掌握了能够对自身进行重新设计的基因草图以后,人类也就走到了自身命运的最后边界。”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基因既能造福人类,也有可能制成基因武器,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当科学家掌握了基因的秘密之后,就能对基因加以重组和改造,使人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当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当基因技术被野心家利用,制造出基因武器之后,它就从“天使”变成了“恶魔”。

一些本来无害的细菌和病毒,成了可以致人死命的“凶手”;本来可以预防和医治的疾病,也成了不治之症。而这还不是基因武器最可怕的地方。

我们主要通过眼睛来区分人和人之间的众多差异。而且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这些差异中最基本的,还是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和棕种人之间的不同。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身材的高矮、头发的颜色、鼻梁的高低,甚至单双眼皮,把人类归到很多类型里去。

可怕的是基因武器也能做到这一点。虽然它没有“眼睛”,也没有其他感觉器官,却可以通过基因获得更可靠的信息。于是,有的基因武器只杀黑色头发的人,有的只杀秃顶的人,有的只对矮个子的人管用,有的却专门对付高个子的人……这样下去,总有一天,黑色头发的人、秃顶的人,甚至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任意一类人,都会全部从地球上消失。基因武器因此成为灭绝人种的武器。它可以“只对敌方具有残酷杀伤力,而对己方毫无影响”,也可以进入人体发生作用,而不显露出明显的症状。而且即使基因武器被发现了,受害者也难以破解遗传密码,实行有效的控制,这才是真正的不治之症。

早在1997年,一个为美国政府提供技术建议的科学家小组,就对基因武器的破坏潜力进行了研究。随着基因组学的进展,改进生物武器将变得更为容易。科学家已经掌握了肺结核、麻风病、霍乱等病菌的完整基因序列,鼠疫杆菌的秘密也将很快被发现。一些研究人员对此非常担心,因为这些基因数据很可能被滥用。

2000年,联合国武器检查员凯利也警告说,他已经找到了一些伊拉克进行“骆驼痘”研究的证据,这种武器可以专杀死北美人或欧洲人。此外,也有报导说:以色列正在研制基因武器对付阿拉伯人。而南非的武器科学家巴森,正在研究如何用病毒对付黑人。

不管这些报导是否真实,我们都应该保持极高的警惕。美国著名的病毒学家弗莱克·扬格正在四处奔走,倡议成立一个“反恐怖基因工程”组织,破译细菌及病毒的基因密码,从而为防止基因武器创造条件。如果一切顺利,专家们将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鉴别出哪些人群的遗传基因具有攻击性,并可能被用来研制基因武器。确定了这一点后,医药学家在培养疫苗时就更有针对性,因而也更加有效。美国政府似乎对这个计划比较感兴趣,2002年它拨了20亿美元用于生物工程的研究。

基因武器的危害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恰恰就是它的各种优越性造成的。

基因武器最明显的优势之一,就是杀伤力强。根据国外有关卫生组织测算,对完全没有防护的人群进行袭击时,一架战略轰炸机造成的杀伤面积是100平方公里,10吨生物战剂的杀伤面积,可以达到10万平方公里;而基因武器的杀伤力更大,远远超过了生物战剂的十倍,甚至上百倍。

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的教授马尔科姆·丹多在《生物技术武器与人类》一书中提到:只要用多个罐子把100千克的炭疽芽胞散播在一个大城市,300万市民就会立即感染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