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偏方单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7138900000005

第5章 内科(3)

胃痛

凡以胃脘部临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病症,称为胃痛,是一种常见病。包括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以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行气活血止痛汤

【组成】党参12克,厚朴6克,大黄5克,广木香5克,火麻仁15克,当归12克,藿香10克,槟榔10克,枳实10克,桃仁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行气活血,祛淤止痛。

【主治】胃脘疼痛拒按,不能进食,大便燥结,2~3日方解1次,面色黑,伴头晕乏力。

【来源】原湖南常德市中医院院长廖仲颐验方。

和胃方

【组成】连皮茯苓、冬瓜皮、干百合、浮小麦各30克,法半夏12克,青竹茹24克,生姜、青皮、陈皮、炙甘草、炒枳壳各10克,台乌药15克,大枣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胃脘胀痛,发无定时,大便秘结,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沉。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步玉如验方。

健中调胃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姜半夏6克,陈皮6克,降香10克,公丁香6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中调胃。

【主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症见胃痛嘈杂泛酸、苔白滑、脉沉细或弦。

【来源】辽宁中医学院教授李寿山验方。

安胃止痛汤

【组成】大党参15克,吴茱萸5克,黄连炭5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乌梅炭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白茯苓10克,厚朴10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每剂分数次服,每次服1杯。2日服1剂,可继服10剂为1个疗程。

【功效】安胃和中、止呕定痛。

【主治】胃脘部疼痛,每于食后发作,痛处拒按,有痛剧发呕的,有时止时发多年不愈者。

【来源】著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疏肝和胃散

【组成】制香附、甘松、沉香曲、九香虫、刺猬皮、延胡索、降香、瓦楞子、黄连、吴茱萸、生姜汁、甘蔗叶各适量。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活血化淤,健胃止呕。

【主治】肝气犯胃之胃脘痛。

【来源】江苏省名老中医裘吉生验方。

调气散寒汤

【组成】紫苏梗、姜半夏、青皮、陈皮、广木香、制香附、旋复梗、炒白芍、焦神曲、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桂枝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调气和胃,散寒消食。

【主治】寒实型胃痛,症见胃脘暴痛,痛势较剧,得温则舒,泛吐清水,缠绵不已,苔白滑、脉弦或迟。

【来源】全国著名老中医黄文东教授验方。

三合汤

【组成】高良姜6~10克,制香附6~10克,百合30克,乌药9~12克,丹参30克,檀香6克(后下),砂仁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他治胃痛药无效者,舌苔白或薄白,脉象弦,或沉细弦,或细滑略弦,胃脘喜暖,痛处喜按,但又不能重按,大便干或溏,虚实寒热症状夹杂并见者。包括各种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黏膜脱垂、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所致的胃痛。

【来源】中日友好医院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验方。

理脾愈疡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砂仁8克,厚朴10克,甘松10克,刘寄奴15克,元胡10克,乌贼骨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3枚。

【用法】每日1剂,文火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功效】健脾温中,理气活血。

【主治】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症见胃脘隐痛,饥饿时痛甚,得食缓解,痛处喜按,喜热恶寒,胃胀嗳气,每在春秋季犯病。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李振华教授验方。

加味乌贝芨甘散

【组成】三七粉30克,乌贼骨30克,川贝30克,白芨30克,黄连30克,甘草30克,砂仁15克,延胡索30克,川楝肉30克,佛手30克,广木香18克,生白芍45克。

【功效】柔肝和胃,调气活血,制酸止痛,止血生肌。

【主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肝胃不和)胃脘痛、泛酸、呕吐、黑便、呕血等症。

【来源】名老中医贵阳中医学院袁家玑教授验方。

呕吐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症。包括西医学的神经性呕吐、胃炎、幽门痉挛或梗阻等病以呕吐为主者。

藿香化浊汤

【组成】藿香10克,厚朴10克,法半夏10克,白茯苓15克,陈皮10克,炙甘草10克,黄连5克,吴茱萸5克,苍、白术各10克,紫苏10克,神曲10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分数次温服,可连服3剂。

【功效】芳香化浊、安胃、理脾、和中。

【主治】脘痞闷胀,次则腹中剧痛,继则呕吐酸馊食物,泻利稀黄水,便中带不消化残渣。精神疲乏。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和降止呕方

【组成】半夏、黄芩、党参、藿香、川朴、炙甘草各10克,干姜6克,生姜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呕吐伴头晕胸闷、咳喘。

【来源】河南南阳地区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李鸣皋验方。

温经回阳方

【组成】附子6克,干姜、炙甘草各3克,西党参、茯苓各9克,淮小麦30克,红枣6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经回阳止吐。

【主治】恶心呕吐,胃脘痛喜按,受凉后痛甚,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细、舌淡苔薄白。

【来源】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魏长春验方。

噎膈

噎膈是指吞咽困难,饮食难下,或纳即复出的病症。包括西医学的食道癌、贲门癌,它如食道憩室、食道炎、贲门痉挛等。

养阴止噎方

【组成】天门冬9克,麦门冬9克,生地9克,熟地9克,玉竹15克,石斛9克,当归9克,杭芍9克,柿蒂3个,玄参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养阴生津止噎。

【主治】老年气结津亏之噎膈,噎膈食不能下,大便干、尿短,消瘦、皮肤干涩,舌质淡红,苔少而干,脉沉数无力。

【来源】原云南昆明市盘龙区医院院长,著名中医学家李继昌验方。

开道散

【组成】硼砂60克,沉香10克,火硝30克,礞石15克,冰片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含化1克。

【功效】软坚散结。

【主治】用于噎膈。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教授张伯臾验方。

运中涤痰饮

【组成】炙党参、北条参、焦白术、骥半夏、广陈皮、炙甘草各15克,西砂仁、广木香各6克,杭寸冬、白茯苓各15克。

【用法】用水浓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健运中阳,涤痰饮,补正气,增津液,降逆气。

【主治】中阳不运、痰饮中阻,津液衰竭之噎膈。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呃逆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包括西医学中胃神经官能症。或某些胃、肠、腹膜、纵膈、食道、脑部等疾病导致膈肌痉挛而致呃逆。

活血散寒止呃方

【组成】赤芍、桃仁、红花各9克,老葱3根,川芎4克,生姜2片,红枣7枚,麝香0.5克(吞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化淤,散寒止呃。

【主治】呃逆属中寒交迫血淤者。

【来源】北京中医学院颜德馨教授验方。

止呃方

【组成】旋覆花9克,代赭石9克,公丁香3克,大黄6克,芒硝9克,柿蒂5只。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功效】降逆止呃,泻热通便。

【主治】呃逆连连,便秘。

【来源】上海名老中医姜春华验方。

祛化湿痰止呃汤

【组成】合欢皮30克,合欢花12克,越鞠丸9克(包煎),制香附9克,制苍术9克,法半夏5克,广深皮6克,炒竹茹9克,川石斛12克,海藻12克,玫瑰花4朵,另用荸荠汁、藕汁各10克冲入。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祛湿化痰、疏肝和胃。

【主治】进食时暴怒气郁所致呃逆,苔白厚或燥黄,脉弦滑。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教授邹云翔验方。

腹痛

腹痛泛指胃脘以下耻骨以上范围内发生的疼痛而言,在此主要指内科常见的腹痛,至于急腹症,如妇科疾病所致的腹痛,属外科、妇科范围;痢疾、霍乱、积聚等所致的腹痛可参考有关章节。

升槐升降汤

【组成】升麻30克(醋120克,煮平焙枯),槐子15克,炙黄芪12克,白术12克,柴胡12克,当归12克,腹皮30克,木香6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疏通气血,升清降浊。

【主治】气虚下陷腹痛,症见腹痛坠胀神疲、舌苔薄白、脉象沉弱。

【来源】湖南省岳阳县人民医院名老中医易聘海验方。

温脾固肠汤

【组成】附子、白术、赤石脂、禹余粮、茯苓、薏苡仁、木香海、参天生磺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海参另炖烂,和天生磺研细末分吞。

【功效】温脾固肠。

【主治】过敏性结肠炎,久泻不止,即或少获初愈,而停药数日,或饮凉水、或食一片水果,又腹泻如初。

【来源】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验方。

解毒活血汤

【组成】蒲公英30克,一见喜30克,红藤15克,黄芩9克,赤芍9克,桃仁9克,川连45克,木香45克,制乳香、没药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另用大蒜芒硝外敷。

【功效】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主治】温热血积,气血淤滞所致腹痛、腹痛拒按、脉数有力而弦、舌红苔黄。

【来源】上海第一医院附属儿科医院主任医师徐迪三验方。

香姜红糖散

【组成】广木香50克,干姜350克,红糖120克。

【用法】先把木香、干姜碾为粉末,然后和红糖调在一起,混合均匀。此为1个疗程之量,每次口服10克,白水送下,三小时1次,日用4次,连服13天。如嫌辣味过浓,可改为每次5克,一个半小时1次,日服8次。

【功效】温中健脾,理气止痛。

【主治】脾阳虚弱,腹中隐隐作痛,每日泻下3~5次,呈半水样便,久而不止,服附子理中丸或痛泻要方巩固不住者。

【来源】山东中医学院教授张志之验方。

养肝健脾驱虫止痛方

【组成】杭白芍12克,广木香3克,川楝根皮9克,雷丸6克,芜荑3克,粉丹皮3克,生甘草、淮山药15克,烧乌梅2个,槟榔6克,生地9克,炒地榆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养肝健脾驱虫。

【主治】过敏性紫癜。症见腹痛、全身有大小紫斑、神疲气短、舌质淡红有斑、脉细数无力。

【来源】著名老中医李继昌验方。

胃下垂

胃下垂系站立位时,胃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的一种病症。中医学的“腹胀”、“恶心”、“嗳气”、“痞证”等病症中可找到类似的描述。

益气畅中汤

【组成】炒党参9克,黄芪9克,当归9克,白芍9克,升麻9克,香附9克,郁金9克,八月札9克,厚朴花2.4克,砂仁3克(后下),沉香1.2克,清灵草9克,钩藤9克,磁石30克,宁志丹9克(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中益气,理气畅中。

【主治】胃下垂(张力低下型)。胃腔胀满,腹泻,体重下降,苔薄质淡,脉细。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教授章庆云验方。

马钱枳术丸

【组成】制马钱子60克,枳实80克,白术360克。

【用法】3药各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早晚饭后各服1丸,温开水送下。

【功效】强筋壮骨,健脾理气。

【主治】因身体素亏,气血不足,中气下陷所致的胃、肾、子宫等下垂之征。以治胃下垂疗效最好。

【来源】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老中医龚志贤验方。

补胃散

【组成】鲜猪肚1个(洗净正面朝外),白术片250克(用水浸透)。

【用法】将白术入猪肚内,两端用索线扎紧,放入大瓦罐内,加满水(罐内须用洗净碎瓦片垫在底上,以免猪肚粘在罐底上),置火上,煮1日,将猪肚内白术取出晒干,焙枯,研成极细末(猪肚可切细脍食。每次服3克,每日3次。空腹时用米汤送下,开水亦可。服完之后,可继续按法配制,以5剂为1个疗程。轻症1个疗程可愈,重症可连用3个疗程。

【功效】养胃健脾。

【主治】胃下垂。午时神倦体乏。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益气升陷汤

【组成】黄芪、党参(或太子参)、银柴胡、干荷叶各适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益气升陷。

【主治】胃下垂。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陈泽江验方。

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不延长而排便困难者。小儿多因脾虚失健,热结津亏而导致大便秘结不通,常伴有腹胀,纳差等症。可见于西医的习惯性便秘、巨结肠病等。

通便汤

【组成】茯苓、橘红、伏龙肝、钩藤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理气和胃。

【主治】小儿便秘(先天性巨结肠、习惯性便秘)。

【来源】北京儿童医院著名老中医王鹏飞验方。

硝黄散

【组成】大黄5克,芒硝20克。

【用法】研末,以黄酒适量调敷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再用热水袋热敷10分钟左右。一般1~3日大便可以畅行,然后改用药末少许填满脐孔,外盖肤疾宁贴膏,隔日换药1次,连用10天以巩固疗效。

【主治】小儿便秘。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名中老医副主任医师吴震西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