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偏方单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7138900000004

第4章 内科(2)

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系肺实质的急性炎症,其病因分类有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支原体等。临床上有突发的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和血痰等症状,与中医学的“肺热病”、“风温”相似。

养阴消炎汤

【组成】北沙参12克,元参15克,麻黄6克,生石膏30克,枇杷叶10克,杏仁10克,百部12克,紫菀12克,前胡10克,陈皮12克,黄芩12克,地骨皮15克,瓜蒌皮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养阴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大叶性肺炎。高热,咳嗽痰少,胸痛,气喘,口干尿黄、舌淡红、苔薄黄,脉数。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名老中医郭士魁教授验方。

清肺解毒化痰汤

【组成】金银花20克,连翘20克,鱼腥草20克(后下),炒黄芩15克,黄连10克,炙麻黄9克,杏仁10克,生甘草9克,生石膏30克,贝母10克,桔梗10克。

【用法】每日1剂,煎2遍和匀,每日3次。

【功效】清热化痰,宣降肺气。

【主治】冬温(大叶性肺炎)、寒战、高热、咯铁锈色痰。

【来源】解放军总医院陈树森教授验方。

清肺解毒汤

【组成】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白花蛇舌草、银花、山海螺各15克,蒸百部、炙僵蚕、玄参各8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

【功效】清肺解毒。

【主治】腺毒性肺炎,疫毒侵袭,痰热壅肺之重症。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朱良春主任医师验方。

银麻汤

【组成】银花9克,连翘9克,鲜芦根30克,杏仁9克,桃仁9克,桔梗4.5克,生麻黄12克,冬瓜子12克,淡豆豉9克,生薏苡仁12克,生石膏30克,竹叶9克,生甘草4.5克,牛蒡子9克,鱼腥草30克。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功效】宣肺解表,透邪泄热。

【主治】大叶性肺炎、恶寒发热、咳嗽、咽红肿痛、胸痛、舌苔黄腻、质红而干,脉浮滑数。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张鸣祥主任医师验方。

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发生于肺部的慢性传染病。以身体逐渐消瘦,症见咳嗽、潮热、盗汗为特征。祖国医学称为“肺痨”。

益肺健脾汤

【组成】炙黄芪9克,炒白术9克,炙甘草3克,杏仁9克,陈皮4.5克,半夏4.5克,蒸百部4.5克,知母9克,青蒿子4.5克,鸡内金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肺健脾清热。

【主治】肺痨。咯血,午后潮热、咳嗽,面浮神疲,形瘦色萎、纳呆、大便干结、舌质淡胖,尖有红刺,脉细。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黄文东教授验方。

培土生金膏

【组成】太子参、北沙参、明玉竹、怀山药、白茯苓、天门冬、甜杏仁生、熟地各120克,生甘草、紫苑、百合各60克,五味子、川贝母各30克,白茅根240克。

【用法】上药多加水浓煎2次,滤去渣。另加冰糖1.5克,先烊化熬到滴水成珠,后加入药汁收成膏,瓷瓶封闭,埋入土中7日后取出。每次服1大匙,滚水化下,日服3次。

【功效】培元固本,补土生金,肺肾双补。

【主治】肺痨。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空洞结核方

【组成】南沙参15克,天麦门冬10克,炙百部10克,炙紫菀3克,桔梗3克,肥玉竹15克,茯苓10克,生甘草3克,地骨皮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十大功劳叶10克,母鸡1只(500多克)。

【用法】取母鸡净身之肉,不放盐、酒等佐料,文火煮浓汁6杯。余药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40分钟,滤取药液,加水再煎30分钟过滤,将2次药液混合成2杯(约400毫升)。每次服中药鸡汁1杯,每日2次。

【功效】养阴清火。

【主治】空洞型肺结核,属阴虚火旺。

【来源】苏州名中医黄一峰验方。

托里内消汤

【组成】金银花、当归、玄参、车前子、蒲公英、甘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消痛散结。

【主治】阴虚火旺肺痨和热毒壅盛腹皮痈。

【来源】黑龙江省老中医郑侨验方。

腹泻

腹泻即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甚至大便如水样为特征的病症。包括西医学中消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腹泻,如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以泄泻为主症状者。

二香葛根汤

【组成】广藿香10克,广木香6克,煨葛根10克,橘皮10克,大腹皮10克,炒川朴4克,焦山楂10克,炒神曲12克,茯苓10克,六一散10克,通草5克,生姜3片,荷叶一角,扁豆叶14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芳香化脓、利湿止泻。

【主治】暑湿泄泻、胸闷欲呕。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耿鉴庭验方。

葛根健脾汤

【组成】粉葛根3克,炒山药、茯苓、御米壳、谷芽、补中益气丸(包煎)各9克,赤石脂12克(先煎),米炒荷蒂3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止泻。

【主治】腹泻。症见肠鸣泄泻、少气懒言、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来源】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验方。

苹果止泻方

【组成】苹果1~2个。

【用法】烤熟、去皮、蘸红糖少许食之,每次可服1~2个,每日2次。

【功效】涩肠止泻。

【主治】用于慢性肠炎、过敏结肠炎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腹泻,大便稀溏等症。

【来源】山东省中医研究所所长,现代著名中医学家刘惠民验方。

沉泻方

【组成】党参10克,山药15克,焦白术10克,煨木香6克,赤白药各10克,补骨脂10克,苦参6克,桔梗6克,仙鹤草24克。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各浓煎成药200毫升,分2次温服。同时取灌肠方(地榆30克,石菖蒲15克,白芨15克)浓煎成50毫升趁热调入锡类散0.9克,和匀,于晚8时大便后灌肠。肛管插入不少于15厘米。温度保持50℃。灌完后,腿伸直,臂部垫高10厘米,左侧卧5分钟,平卧5分钟,右侧卧5分钟,然后平卧入睡。要求保留在肠中达8小时以上。

【功效】健脾止泻,佐以清热。

【主治】经常泄泻,腹鸣隐痛,粪检有黏渡及脓细胞、红细胞,检查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者。

【来源】江苏省中医院名老中医徐景藩验方。

温肾健脾止泻方

【组成】台党参18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白扁豆(花尤佳)18克,焦山楂18克,炒故纸12克,炒神曲12克,炒泽泻12克,炒吴茱萸9克,五味子9克,炒白芍15克,煨诃子肉9克,煨肉豆蔻6~9克,广木香6克,砂仁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肾健脾,固肠止泻。

【主治】肾阳虚衰,命门火微,脾失温煦,健运无权,以致胃之关门不固,大肠传导失司,而泄泻经久不愈者。

【来源】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陆永昌主任医师验方。

三味止泻散

【组成】山药150克,诃子肉60克,石榴皮60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面,每次4.5克,日3次,白开水送服。

【功效】滋脾胃,涩肠固泻。

【主治】脾虚久泻。症见,腹泻日久,腹中隐隐作痛、喜按,水谷不化、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来源】黑龙江省名老中医郑侨验方。

痢疾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为特征的疾病。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菌痢,急、慢性阿米巴痢属本病范畴。一些结肠病变如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出现类似痢疾的症状时,也按本病论治。

解毒宽肠汤

【组成】当归12克,杭芍12克,黄连9克(酒炒),莱菔子9克,广木香4.5克,薤白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理气,解毒导滞。

【主治】猝发痢疾,日夜数十行,里急后重,腹中绞痛,壮热烦,舌红苔黄,脉沉细而弦。

【来源】原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医院院长,著名中医学家李继昌验方。

养阴止痢方

【组成】西洋参3克(另煎冲),枫石解3克,炒白术4.5克,白芍4.5克,茯苓9克,灵甘草2.4克,淮山药9克,麦门冬9克,扁豆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扶正养阴,健脾止痢。

【主治】湿蒸热壅,气机失调,纳谷不化,痢下五色,形悴,口温,舌红脉沉微数。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牯岭路地段医院主任医师奚伯初验方。

消食利湿方

【组成】煨肉豆蔻10克,广木香9克,槟榔9克,山楂炭12克,建神曲12克,秦皮12克,高良姜12克,黄芩10克,石菖莆15克,水灯芯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积食甚者去肉豆蔻,加苹果仁9克,水湿甚小便不利者加茯苓12克,苍术9克。

【功效】消食行气止痛,清热利湿止痢。

【主治】积食与湿热兼杂之痢疾,症见腹部微痛,大便泻白色稠黏液汁,坠胀欲解,解便次数多量少,一昼夜达八九次或二、三十次不等,小便色微黄不畅,噫气多,无气少,舌苔微白或淡黄。

【来源】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研究员龚志贤验方。

清热救阴方

【组成】白头翁9克,青蒿梗4.5克,薄荷梗1.5克,黄连苦参各4.5克,厚朴6克,广木香3克,炒地榆9克,白芍18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消热救阴扶正止痢。

【主治】赤痢迁延日久,中气败坏,干呕,舌绛津调,脉沉细而数。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著名中医学家冉雪峰验方。

阴虚血痢汤

【组成】金银花30克,生地榆10克,干生地15克,枯黄芩10克,杭白芍15克,生首乌24克,生甘草10克,杭麦门冬10克,南沙参15克,明玉竹15克,旱莲草15克,茜草根10克,阿胶15克(另炸冲)。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养阴增液,败毒泻火,清热凉血。

【主治】阴虚血痢,痢下多日不愈,全为血便,有时带花红冻子,脉沉细数,舌红苔少。口干不欲饮,不欲食,小便短赤。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治痢方

【组成】香藿、青皮、陈皮各6克,苏叶、葛根、黄连、黄芩、焦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暑利湿、止痢。

【主治】痢疾属暑热外迫,积滞内停者。

【来源】北京中医学院赵绍琴教授验方。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一种原因未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慢性结肠炎症,病变以溃疡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但也可遍及整个结肠,偶可影响回肠末端10厘米左右。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多见于青壮年。属于中医学“泄泻”、“腹痛”、“肠风”、“肠僻”、“久痢”等病症范畴。

久汤断下汤

【组成】炙椿皮9克,土茯苓9克,川黄连6克,炒干姜6克,石榴皮4~6克,防风4克,广木香4克,炙粟壳9克,元胡4克。

【用法】可常法煎服,也可加大剂量改作散剂或丸剂,丸剂每服9克,散剂每服6克,日服2次。勿在铜、铁器中煎捣。

【功效】涩肠止泻。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久泻久痢之湿热郁肠,虚实交错症。症见长期溏便中杂有脓液,或形似痢疾,先黏液脓血,后继下粪便,左下腹痛,或兼见里急后重时轻时重。

【来源】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郭谦享教授验方。

肠炎汤

【组成】党参、白术、焦楂曲、大腹皮、木香、炒扁豆、夏枯草各10克,失笑散(包煎)、茯苓、海藻、秦皮各12克,柴胡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疏肝,理气化淤。

【主治】用于慢性结肠炎。脾虚失运,肝气乘脾,血淤气滞、蕴结于回肠之症。见慢性腹泻,腹痛等,便溏夹有黏液,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腹胀、食少。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教授黄文东验方。

健脾利湿汤

【组成】黄连1.2克,党参12克,白术、白芍各9克,木香4.5克,山药12克,葛根9克,吴茱萸4.5克,甘草4.5克,黄柏4.5克,乌药9克,煨肉果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和中,清理湿热。

【主治】过敏性结肠炎,左侧小腹疼痛,大便不实且有黏液。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教授章庆云验方。

灌肠方

【组成】百部15克,苦参30克,乌梅15克,五倍子15克,枯矾10克,大黄10克。

【用法】浓煎100毫升,用金黄散加藕汁调成糊状,每日2次,每次50毫升灌肠。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治疗急性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肉芽性结肠炎等。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柏连松验方。

白藓皮煎

【组成】白藓皮500克,加水1500毫升。

【用法】水煎浓缩,保留灌肠。1次30~50毫升。

【功效】清热祛湿。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

【来源】沈阳市痔瘘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润庭验方。

乌梅败酱汤

【组成】乌梅12~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4.5~6克,木香(后下)9克,当归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或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按原方比例配匀,烘干研末装入胶囊。每服生药1.5克,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功效】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大便黏滞成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腔腹痞闷、纳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淡暗、苔腻、脉弦缓滑。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路志正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