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完素方
暑温
方一六一散(又名天水散)
【组成】桂府腻白滑石180克,甘草30克(炙)。
【用法】上药研为末,每服9克,蜜少许,温水调服,无蜜亦可,日3次服,欲冷饮者,新汲水调服,解利伤寒发汗,煎葱白豆豉汤调下12克,葱白15厘米,豆豉50粒,煮取汁调服,日3次服,效为度。
【功效】温暑利湿。
【主治】感受暑湿。症见身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或呕吐泄泻。亦治膀胱湿热所致小便赤涩淋痛,以及砂淋等。
【来源】《伤寒直格》。
方二益元散
【组成】滑石180克,甘草30克,朱砂9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温水送下。
【功效】温暑利湿,镇心安神。
【主治】暑病而兼惊烦不安者。
【来源】《伤寒直格》。
方三鸡苏散
【组成】滑石180克,甘草30克,薄荷叶7.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9~15克,包煎,或温开水调服,日2~3次服。
【功效】疏风祛暑。
【主治】暑湿症兼见微恶风寒,头痛头胀,咳嗽不爽者。
【来源】《伤寒直格》。
方四碧玉散
【组成】六一散(滑石180克,甘草30克)加青黛令如轻碧色。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9~12克,包煎,或温开水调下,日2~3次服。
【功效】清暑利湿,泻热凉肝。
【主治】暑热病兼目赤咽痛,或口舌生疮者。
【来源】《伤寒直格》。
痢疾
方一导气汤
【组成】芍药15克,当归9克,大黄、黄芩各4.5克,黄连、木香、槟榔各3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6~9克,水煎服,未止再服,不后重则止。
【功效】调气行血,清热解毒。
【主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来源】《刘河间医学六书·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方二芍药汤
【组成】芍药15~20克,当归9克,黄连5~9克,槟榔6克,木香6克,甘草6克(炙),大黄9克,黄连9克,官桂2~5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25克,以水食后温服。
【功效】清热解毒,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症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腻微黄。
【来源】《刘河间医学六书·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厥症
方一小茯苓汤
【组成】赤茯苓、人参、陈皮(去白)、桔梗(锉炒)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每服9克,水75毫升,生姜5片,同煎至60毫升,去渣,不拘时服。
【功效】益气健脾,升清降浊。
【主治】厥逆病,三焦升降不调,胸膈肿,胸满腹肿,冷气冲注刺痛。
【来源】《宣明论方》。
方二天南星丸
【组成】天南星(炮)、硫磺(研)、石膏(研)、硝石(研)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温酒下,空腹,日、午、临卧3次服。
【主治】厥逆头痛,齿痛,骨寒,胃脉同痛脉厥逆,头痛不可忍之。
【来源】《宣明论方》。
方三赤茯苓汤
【组成】赤茯苓(去皮)、人参、桔梗、陈皮各30克,芍药、麦门冬(去心)、槟榔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每服9克,水50毫升,生姜5片,同煎至40毫升,去渣温服,不拘时。
【主治】薄厥暴怒,怒则伤肝,肝气逆,胸中不和,甚则呕血衄血。
【来源】《宣明论方》。
张从正方
方一三圣散(1号方)
【组成】防风、瓜蒂各6克,藜芦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1.5~3克,以韭汁三茶盏,先用二盏煎三、五沸,去韭汗,次入一盏,煎至三沸,却将原二盏,同一处熬二沸,去滓澄清,徐徐服之,不必尽剂,以吐为度。亦可鼻内灌之,吐出涎,门自开。
【功效】涌吐风痰。
【主治】(1)中风闭症,失音闷乱,口眼斜,或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脉象滑实者。
(2)癫痫,有浊痰壅塞胸中,上逆时发者。
(3)误食毒物,时间未久,神志尚清者。
【来源】《儒门事亲》。
方二三圣散(2号方)
【组成】葱白500克,马齿苋500克,石灰500克。
【用法】上药3味,湿捣为团,阴干为细末。贴疮,如有死肉者,宜先给溃死肉上药。
【功效】清热解毒,收口生肌。
【主治】臁疮、疔疮、搭手背疽等疮。
【来源】《儒门事亲》。
方三宁神散
【组成】御米壳60克(蜜炙),人参、苦葶苈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入乌梅同煎3~5沸,去滓,稍热食后服。
【主治】久嗽无痰。
【来源】《儒门事亲》。
方四木香槟榔丸
【组成】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各30克,黄柏、大黄各90克,香附(炒)、牵牛各12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丸如小豆大,每服6克,食后生姜汤送服。
【功效】行气导滞,泄热通便。
【主治】积滞内停。症见脘腹痞满胀痛,大便秘结,以及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实。
【来源】《儒门事亲》。
方五治痢方
【组成】紫菀、桔梗、赤芍药、白术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15克。细切,羊肝拌之,作面角儿烧服。后用白汤送饭前服。
【功效】升清,和血,利湿。
【主治】痢疾。
【来源】《儒门事亲》。
方六化瘿丹
【组成】海带、海藻、海蛤、昆布(以上四味皆焙)、泽泻(炒)、连翘各适量,猪靥、羊靥各10具。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蜜丸如鸡头大。临卧噙化1~2丸。
【功效】化痰消瘿,软坚散结。
【主治】瘿瘤。
【来源】《儒门事亲》。
方七血崩要方
【组成】贯众适量。
【用法】去须,锉碎,或用酒醋煎9克,去滓,温服。
【功效】收敛止血。
【主治】血崩。
【来源】《儒门事亲》。
方八癞涂眉方
【组成】半夏(生用)、羊粪(烧)各适量。
【用法】上药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涂。
【功效】杀虫止痒。
【主治】癞。
【来源】《儒门事亲》。
李杲方
虚证
方一生脉散(原名生脉饮)
【组成】人参15克,麦门冬、五味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气阴不定。症见体倦气短懒言,口渴多汗,咽干舌燥,脉虚弱,及久咳伤肺,气阴两伤,干咳短气。自汗者。
【来源】《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暑伤胃气论》。
方二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15~20克,甘草(炙)5克,人参10克,当归(酒焙干,或日干以和血脉)10克,橘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术10克。
【用法】上药咀,都作1服,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临病斟酌病情用量,去渣,稍热服。
【功效】益气升阳,调补脾胃。
【主治】
1.脾胃气虚。症见身热有汗,头痛恶寒,渴喜热饮,少气懒言,或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2.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久疟等。
【来源】《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方三当归补血汤
【组成】黄芪30克,当归(酒洗)6克。
【用法】咀,都作1次服,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去渣温服,空腹食前。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劳倦内伤。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以及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来源】《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暑伤胃气论》。
方四升阳益胃汤
【组成】黄芪60克,半夏(汤洗,脉涩者用)、人参、炙甘草各30克,独活、防风、白芍药、羌活各15克,橘皮(不去瓤)、茯苓、泽泻、柴胡、白术各9克,黄连6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9~15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效】益气补脾,升阳益胃。
【主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行令,湿热少退,体重节肿,口苦食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者。
【来源】《脾胃论》卷上方。
方五参术汤
【组成】黄柏(酒浸)、当归各0.6克,柴胡、升麻各0.9克,人参、陈皮、青皮各1.5克,神曲末2.1克,炙甘草、苍术各3克,黄芪6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都作1服,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食后服。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四肢沉重,食后昏闷。
【来源】《兰室秘藏》。
方六退热汤
【组成】黄芪3克,柴胡2.1克,生甘草、黄连(酒制)、黄芩、芍药、地骨皮、生地黄、苍术各1.5克,当归身、升麻各0.9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作1服,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粗,温服。
【功效】益气退虚热。
【主治】表中虚热,或遇夜则甚。
【来源】《兰室秘藏》。
方七扶脾丸
【组成】生姜、肉桂各1.5克,干姜、藿香、红豆各3克,白术、茯苓、橘皮、半夏、诃子皮、炙甘草、乌梅肉各6克,大麦蘖(炒)、神曲(炒)各12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白汤送服,食前。
【功效】扶脾温中,燥湿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腹中痛,溏泻无度,饮食不化。
【来源】《兰室秘藏》。
方八藿香安胃散
【组成】藿香、丁香、人参各7.5克,橘红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次6克加生姜1片同煎,食前服。
【功效】益气健脾和中。
【主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呕吐不待腐熟。
【来源】《脾胃论》。
方九橘皮枳术丸
【组成】枳实(麸炒去穰)、橘皮各30克,白术6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温水送服,食远服。
【功效】健脾行滞。
【主治】老幼元气虚弱,饮食不消,脏腑不调,心下痞闷。
【来源】《脾胃论》。
头痛
方一白芷散
【组成】郁金3克,香白芷、石膏各6克,薄荷叶、芒硝各9克。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口含水,鼻内。
【功效】疏风清热。
【主治】头痛。
【来源】《兰室秘藏》。
方二碧云散
【组成】细辛、郁金、芒硝各3克,蔓荆子、川芎各3.6克,石膏3.9克,青黛4.5克,薄荷叶6克,红豆1个。
【用法】上药为极细末,口噙水,鼻内。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利头目。
【主治】头痛。
【来源】《兰室秘藏》。
方三安神汤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6克,防风7.5克,柴胡、升麻、生地黄(酒炒)、知母各15克(酒炒),黄柏(酒炒)、羌活各30克,黄芪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5克,水700毫升,煎至400毫升,加蔓荆子1.5克,川芎0.9克,再煎至250毫升,去滓,临卧热服。
【功效】疏风清热,明头目。
【主治】头痛,头旋眼黑。
【来源】《兰室秘藏》。
方四细辛散
【组成】细辛、瓦粉各0.6克,生黄、芩芍药各1.5克,酒黄连、川芎各2.1克,炒黄芩、酒黄芩各3克,炙甘草4.5克,柴胡6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9克,水400毫升,煎至250毫升,取清,食后服之。
【功效】疏风清热。
【主治】偏正头痛。
【来源】《兰室秘藏》。
方五川芎散
【组成】川芎0.9克,柴胡2.1克,羌活、防风、藁本、生甘草、升麻各3克,熟甘草、熟生地黄各6克,酒黄连(炒)、酒黄芩各13.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3克,或6~9克,食后清茶调服。
【功效】疏风清利头目。
【主治】头目不清利。
【来源】《兰室秘藏》。
腰痛
方一壮本丹秘方
【组成】杜仲(酒炒)30克,肉苁蓉15克,巴戟15克,破故纸(盐水炒)30克,茴香30克,青盐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将猪腰子分开,入药在内,缝住,纸包煨热。每1个作1次服,用黄酒送。
【功效】壮筋骨,补元,养丹田。治腰痛之妙剂。
【主治】肾虚腰痛,久则寒冷。
【来源】《兰室秘藏》。方二独活汤
【组成】炙甘草、羌活、防风、独活、大黄(煨)、泽泻、肉桂各9克,当归梢、连翘各15克,酒汉防己、酒黄柏各30克,桃仁30个。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5克,酒120毫升,水4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渣,热服。
【功效】祛风、活血、通络。
【主治】因劳役,腰痛如折,沉重如山。
【来源】《兰室秘藏》。
血症
方一黄芪芍药汤
【组成】葛根、羌活各15克,白芍药、升麻各30克,炙甘草60克,黄芪9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5克,水50毫升,煎至250毫升,食后温服。
【主治】鼻衄血多,面黄,眼涩多眵,手麻木。
【来源】《兰室秘藏》。
方二麦让冬饮子
【组成】黄芪3克,麦门冬、当归身、生地黄、人参各1.5克,五味子10个。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都作1服,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渣,热服,不拘时。
【功效】益气养阴止血。
【主治】吐血久不愈。
【来源】《兰室秘藏》。
伤食
方一和中丸
【组成】人参、干生姜、陈皮各3克,干木瓜6克,炙甘草9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白汤送下,食前。
【功效】补胃进食。
【主治】饮食所伤。
【来源】《兰室秘藏》。
方二白术丸
【组成】白矾(枯)9克,黄芩15克,橘皮21克,神曲(炒)、半夏、白术各30克,枳实(麸炒)33克。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6丸,白汤调服。素食多用干夹杂,故加黄芩以泻之。
【主治】伤豆粉、湿面、油腻之物。
【来源】《兰室秘藏》。
方三瓜蒂散
【组成】瓜蒂、赤小豆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每服3克,温水调服,取吐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