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宗白华卷
7120300000068

第68章 戏曲在文艺上的地位

今天,本栏登了一篇宋春舫先生讨论《改良中国戏曲》的演说词,很有价值。

中国旧式戏曲有改良的必要,已无庸细述。不过,我的私意,以为中国戏曲改良的一件事,实属非常困难。一因旧式戏曲中人积习深厚,积势洪大,不容易肯接受改良运动。二因中国旧式戏曲中,有许多坚强的特性,不能够根本推翻,也不必根本推翻。所以,我的意思,以为一方面固然要去积极设法改革旧式戏曲中种种不合理的地方,一方面还要去创造纯粹的独立的有高等艺术价值的新戏曲。那么,我们第一步的事业,就是制造新剧本。这种剧本的制作有两种:一是翻译欧美名剧,一是自由创造。两种都不是容易的事,而我看我国研究文学的人,研究戏曲的似乎比较那研究抒情文学的要少一点,所以我今天想随便把戏曲文学的价值说两句,想借此引起我国青年研究戏曲文学的兴趣。

欧洲文学家分别文艺的内容为主要的三大门类:(一)抒情文学(Lyrik),(二)叙事文学(Epik),(三)戏曲文学(Drama)。抒情文学的目的是注重描写人的内心的情绪思想的活动,它虽不能附带着描写些外境事实,但总是以主观情绪为主,客观境界为宾,可以算是纯粹主观的文学。叙事文学的目的是处于客观的地位描写一件外境事实的变迁,不甚参加主观情绪的色彩,它可算是纯粹客观的文学。这两种文学的起源及进化,当以叙事文学在先,抒情文学在后,而这两种文学结合的产物,乃成戏曲的文学。

抒情文学的对象是“情”,叙事文学的对象是“事”,戏曲文学的目的,却是那由外境事实和内心情绪交互影响产生的结果——人的“行为”。所以,戏曲的制作,要同时一方面表写出人的行为,由细微的情绪上的动机,积渐造成为坚决的意志,表现成外界实际的举动。一方面表写那造成这种种情绪变动的因,即外境事实和自己举动的反响。所以戏曲的目的,不是单独地描写情绪,如抒情文学;也不是单独地描写事实,如叙事文学;他的目的是“表写那些能发生行为的情绪和那些能激成行为的事实”。戏曲的中心,就是“行为”的艺术的表现。

这样看来,戏曲的艺术是融合抒情文学和叙事文学而加之新组织的,他是文艺中最高的制作,也是最难的制作。他的产生在各种文艺发达以后,中国到现在还不见有完全的艺术的戏曲制作,也无足怪了。

本来文艺的发展也是依着人类精神生活发展的次序的。最初的人类精神大部分是向着外界,注意外界事实的变迁,所以叙事乃得发展。后来精神生活进化,反射作用发达,注意到内心情绪思想的活动,于是乃有抒情文学。最后表写到人心与环境种种关系产生的结果——人类的行为,才有戏曲文学产生。戏曲文学在文艺上实处最高地位,中国戏曲文学不甚发达乃是中国文艺发展不及欧洲的征象,望吾国青年文学家注意。

(原刊1935年3月《建国月刊》第12卷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