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宗白华卷
7120300000063

第63章 新文学的源泉——新的精神生活内容的创造与修养

文学是时代的背景。新时代必有新文学。社会生活变动了,思想潮流迁易了,文学的形式与内容必将表现新式的色彩,以代表时代的精神。

中国旧式的文学,承受了千百年来陈旧固定的形式的压迫,已有了形式主义(Formalism)的倾向。一切美文,大都徒具形式,不讲实情,但有因袭,而少创造。一般诗家文人,徒矜字句的工整,不求意境的高新。观其词句,虽有些清词丽藻,按其实质,每发见无病的呻吟。文艺的底面,缺乏真实的精神、生命的活气,形存质亡,势将破产。

中国人旧式的文学脑筋,因积习于旧文学的思想形式,流于笼统、空泛、因袭等等的流弊。没有分析的眼光,以解剖社会与生活实际;没有缜密的情想,以描写自然与人生的真相。旧形式的压迫太重,不能用真诚确切的概念意象,表写新生命新感觉的精神。所以中国文学有创新的必要。我这里所说的文学是指艺术的文学,不是文言与白话问题。

新文学的创造,我在《新诗略谈》中已提过,有精神实质的方面与艺术的方面。艺术方面的问题太大,不是此地所能详说。我今天且把我对于新文学精神实质方面的意见,略说一点,供诸君参考。况且我的意思,以为新文学的精神方面,比他的艺术方面,更为重要,更是先决的问题。

前面说过,中国人旧文学的精神已流于空泛、笼统、因袭、虚伪的一途,非根本改革不可。所以现在新文学的创造,就是一方面打破中国人旧式的文学脑筋,根本改造;一方面创造新文学的精神内容,做新文学的实质基础。且让我详说来。

改造旧文学脑筋为新文学精神最好的途径,我以为有两个步骤:

(一)科学精神的洗涤;

(二)新精神生活内容的创造。

以科学的精神,使旧文学脑筋的笼统、空泛、虚伪、因袭等弊,完全打破,改成分析的眼光、崇实的精神。用深刻的艺术手段,写世界人生的真相。这是中国新文学创造的第一步,可以不再多说。我现在且说新文人精神生活内容的创造与修养。

我以为文学的实际,本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流露喷射出的一种艺术工具,用以反映人类精神生命中真实的活动状态。简单言之,文学自体就是人类精神生命中一段的实现,用以表写世界人生全部的精神生命。所以诗人的文艺,当以诗人个性中真实的精神生命为出发点,以宇宙全部的精神生命为总对象。文学的实现,就是一个精神生活的实现。文学的内容,就是以一种精神生活为内容。这种“为文学底质的精神生活”的创造与修养,乃是文人诗家最初最大的责任。

这种文人诗家的精神生活,应当怎样呢?我以为要具以下的三种性质:

(一)真实;(二)丰富;(三)深透。

(一)什么叫真实?真实就是诗人对于人类的各种感觉思想——他诗文中所写出的各种感觉思想——都是自己实在经历过的,绝不是无病呻吟、凭空虚构的。他对于自然的各种现象——他诗文中所描写的自然现象——也都是直接体验来的,绝不是堆积词藻、徒存想象的。像这样从真实的精神生命中表现出的文学,才含有真实的精神、生命的活气。

(二)什么叫丰富?丰富就是诗人的精神生活中具有多方面感觉情绪与观察。他心中曾经悬过普遍人类所具有的各种感觉思想,他的诗文是代表普遍人性的诗文。他精神生活的内容,扩充至极,能代表全人类的精神生活。人类精神中所有一点微细奇异的感觉,他无不感觉过。这种诗人颇不多见。莎士比亚与哥德庶几及此。他们的诗曲中几乎将人性中普遍所有状态,都表写尽致。所以能称世界的诗人、人类的歌者。

(三)什么叫深透?深透就是诗人对于人性中各种情绪感觉,不单是经历过,并且他经历的强度比普遍人格外深浓透彻些。他感觉到人类最高的痛苦与最浓的快乐。然后他将这种感觉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自然能深切动人、入人肺腑。所以诗人的精神生活要深浓透彻。

这三种性质,是诗家文人应养成的精神生活。他们若具有了这么一种真实、丰富、深透的精神生活,实现出来,发而为诗文剧曲,当然就能表现出真实的精神、丰富的色彩、深透的作用。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新文学么?所以我以为新文学的创造,要在新文人的精神生活上着想。中国新文学的源泉,就是新文学家所创造修养的新精神生活的内容。

我这篇短论的动机,是见了沫若君的《生命的文学》,请读者参看。再者,我这篇中只匆匆地说了新文人有创造修养新精神生活的内容的必要,还没有说到创造修养的方法,容我以后慢慢的贡献。

(原刊1920年2月23日《时事新报·学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