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宗白华卷
7120300000056

第56章 笔法之妙

董其昌在《画眼》里说:“古人论画有云:下笔便有凹凸之形,此最悬解,吾以此悟,高出历代处,虽不能至,庶几效之,得其百一,便是自老以游丘壑间矣。”为什么“下笔便有凹凸之形”,董老自己虽悟,却没对我们说明其所以然。中国画在纸面上不用几何学的透视法,也不用光影明暗的晕染,却能下笔便有凹凸之形,此中妙诀,全在“下笔”二字。笔下的“点”和“线”,能以它的轻重浓淡表达出物体的生命,把握住物体的精神,自然便会涌现出空间的氛围。八大山人在一张白纸中心用两三笔墨画一条鱼,顿觉江湖满眼,烟波无尽。石涛画几笔兰叶,也觉周围是空气日光,春风袅袅,空间凹凸不写而自现,笔法之妙原来如是。伍蠡甫先生更说明“线是每笔的基本,点中有它,面中有它,散布在整个画面的线实代表画家的精神或意识的倾向”。这话非常精辟。纸面上的画境是画家借托物象的描摹以写出胸中的宇宙和自心的韵律,这是造境。所造的画境必是一个崭新的和谐的均衡的小宇宙。欲达到此目的,画家便不惜“变形”“歪曲”来改造对象以完成自己的“构图”,这话不知是合伍先生的原义否?

(原刊1939年4月30日《时事新报·学灯》。本文原为刊发伍蠡甫《笔法论——中国画的线与均衡》所撰“编辑后语”,标题为本书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