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西学术史“名学”或“逻辑”的产生和演变,是一很有趣味的问题,并且可以窥探到两种学术文化史的中心特点。西洋的逻辑,自希腊创始,就是属于墨翟荀卿所谓“正名”“析辞”“立说”“明辨”这一条路线,是替一个想成系统的学说理论求立说的根基,要使“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注重概念定义的准确和思想系统的通贯融合,组织严密。它的步骤是“以形察名,以名察形”,最后以成系统的立说,把握客观的真理。于是由逻辑而建立科学。希腊的诡辩派学者很像中国惠施、公孙龙之流。然而自从苏格拉地出而“正名”,西洋名学入于正轨,他的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阐明逻辑,奠定了西洋科学和一切的系统的哲学思想的基础。
中国的形名学是出于刑书(见伍先生说),“君操其形,臣效其名,形名参同,赏罚乃生”。可见中国名学的起源和主要倾向不是在构成系统理论以探讨真理,而是法术家用以“综核名实”,做政治赏罚的准绳,起于讼而非起于辩。孔子的正名较之苏格拉地的正名,其目的在礼乐刑政。于是中国“名学”演变而成为“名教”,支配了两千年的中国文化。即穷理致知,建立纯理的系统思想的逻辑,未诞生即流产。名学衰微,中国从秦汉以后不再产生独立的创造的“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伟大哲学传统。名学亡则哲学不振,哲学兴趣衰落则科学穷理的兴趣也无从产生。近代西洋科学的进步多由于“逻辑”指示途径方法(如培根、笛卡尔等大哲),检讨名词概念,指示推理的进行,组织“系统的综述”。逻辑是科学之母,无可置疑。中国名学不振,秦汉以后的学术乃折入“经学”、“注疏”、“考证”、“纂集”、“语录”、“札记”一条路线。印度传来的“因明”也不曾发生影响。最近受西洋科学和逻辑的刺激,学者乃整理先秦名学。伍先生用力最勤,成绩最大。梁任公先生在他的《清代学术概论》里说:“伍非百著《墨经解故》,从哲学科学上树一新观察点,将全部墨经为系统的组织,吾虽未能读其书,然颇信其为斯学一大创作也!”现在这部《中国古名家言》已经完成,包含七巨篇,篇目见总叙。伍先生对于整个先秦名学,做了分析和解释的工作,而且是用哲学的头脑写成的,真是“斯学一大创作”。我想,这部书若能出版,当可使中国学术恢复纯理思辨的兴趣,从事建立伟大思想系统,和建立新国家、新民族文化相辅而行。这篇《总叙》评述先秦名学派别特点,精义很多,特为发表于《学灯》。
(原刊1938年10月2日《时事新报·学灯》。本文原为同期刊发伍非百《中国古名家言·总叙》一文所撰“编辑后语”,标题为本书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