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宁波“单打冠军”追赶模式的总结与启示
改革无定规,创新无定式。创新精神的内核是求真、质疑和立新。求真、质疑的最终目的是立新,立新就是建立符合客观规律、顺应时代潮流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新事物。立新与破旧不可分,立新必须破旧,破旧才能立新,破旧中立新是创新的必然选择。宁波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每次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企业家们都以“敢破敢立”的辩证精神,迎难而上,克服艰险,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追赶与跨越的道路,包括“基于品牌塑造的追赶模式”、“基于创新推动的追赶模式”、“基于价值链拓展的追赶模式”。这些宁波“单打冠军”企业不同的追赶模式与实践,不仅为宁波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更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国后发企业的赶超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一、运用适用技术与抢占利基市场的“小巨人”战略
宁波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其技术基础薄弱,资金匮乏,难以一开始就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进入全面市场与大企业进行竞争。适用(good enough)技术与现代工业的资本高度密集的高级技术相比便宜得多,它具有小规模生产、劳动密集、投资低、难度小、见效快、合理使用稀有资源、适合生态环境等特征,正适合宁波中小企业的实际。另外,宁波“单打冠军”企业通常以某个狭窄的业务范围为战略起点,集中资源和力量进入,首先成为当地市场第一,不断扩展地域市场范围,采取多种途径建造竞争壁垒,分阶段、分层次地获取并巩固全球市场单项冠军的地位,同时努力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促进技术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采用利基战略使得宁波企业可以避免在市场上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发生正面冲突而受其攻击。宁波企业通常选取被大企业忽略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力量薄弱的、有获利基础的小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的营销战略。宁波企业正是通过这种适用技术与抢占利基战略市场的结合,在一个个专业市场成为某个或某类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最大生产商,成为名副其实的“单打冠军”,产生了一群具有创新活力的“小巨人”企业。
二、多样化的国内市场需求与独特商业模式的配合
与日韩等国家及地区追赶时的出口导向战略不同,中国拥有巨大国内需求市场,而且需求类型也多种多样,具备一些独特的优势,这种需求的多样性和特有的优势可为后来者建立初始的市场地位、积累必要的技术知识、改进产品性能提供必要的条件(杨志刚,2008)。因此,国内市场增长迅速且需求结构多层次,这不仅对高、精、尖产品有巨大需求,而且很多传统产业和成熟技术的市场空间也很大。市场需求的迅速上升和国内需求市场的多层次性,为我国后发企业迅速进入低端市场或其他利基市场提供了可能,避免了其在初始进入时直接与先期进入的跨国公司进行面对面竞争,提高了后发企业的进入成功率(彭新敏,2008)。宁波“单打冠军”企业正是利用了多样化与多层次的国内市场,通过杠杆利用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来进入底端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发挥自身灵活、响应速度快等优点,通过嵌入当地社区以及与底端群体深入互动,创造了自己独有的商业经营模式,在底端市场中建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周江华等,2012),将多样化的国内市场需求与独特商业经营模式相配合,取得了一次次追赶的成功与飞跃。
三、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来获取全球资源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早先相对封闭环境下的后发企业追赶过程逐渐向开放环境下演进,宁波“单打冠军”企业利用宁波沿海开放港口城市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对接互补,更深入更主动地融入全球经济的主流,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利用全球的创新资源。为吸收、利用、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企业不但要进行技术创新,还要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单打冠军”的追赶在相当程度上可归于其体制改革的先发和不断的制度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基础,管理创新是保证,制度创新是动力。首先,宁波企业的创新首先是在经济体制领域寻求突破,从而获得发展空间,以开放的心态组合创新要素。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和国家投资不足,宁波企业的追赶有着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显著特征。例如在改革开放之初,各种经济资源基本上为国家计划控制,宁波的企业家为寻找资源,获得启动资金,曾以贩卖等各种形式走遍全国各省。其次,技术创新成功离不开制度创新的支持,没有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将难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度创新是企业内部形成良好创新氛围的基石,是激发广大员工创新热情和创新智慧的动力。宁波企业较早意识到这一点,在实行技术创新的同时,不失时机进行制度创新。从产权制度创新、激励制度创新、组织制度创新等多方面的制度创新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大大提高了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再次,管理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管理创新能够改变组织以及组织成员的行为与认识,制定出合理的组织目标,并使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与认识和组织目标相一致,从而有效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提升组织的网络关系能力和战略能力。正是这种开放式创新体系克服了宁波资源禀赋的不足,同时不断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支持了企业的持续追赶与超越。
四、全球生产网络中积极开展“二次创新”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网络竞争范式下,开放、动态的“二次创新”模式仍是现阶段我国后发企业技术学习和追赶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全球生产网络化的条件下,宁波“单打冠军”企业能够根据“二次创新”的特点与阶段,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所积累的能力与经验,动态地构建企业网络,并在其中保持动态的组织学习平衡,及时把握技术范式转变带来的追赶机会窗口,不断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赢得竞争优势(彭新敏等,2011)。因此,对于我国后发企业来说,首先要有平衡短期生存与长期发展的战略意图,在全球生产网络中需要采取积极的技术学习策略,始终保持良好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合作性。其次,应逐步在研发、制造、营销等多个职能领域,与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建立起多样化的联结,不断提高自身网络的多样化程度,并以此建立起开放、动态甚至非线性的学习机制,克服既有组织惯性与升级瓶颈,从而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实现持续攀升。
五、政府政策的有效支持与推动
在宁波“单打冠军”的成功追赶中,政府的政策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首先,在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以及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方面,宁波市政府提供了相应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如通过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兵科院等大院大所来提高宁波区域创新能力。在宁波市宽松的政策条件支持和企业家的辛勤耕耘下,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内同行业的领跑者,而与众多同类民营企业的竞争合作,使“宁波制造”在服装、文具、注塑机械、家电等行业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块状特色经济。这种基于产业集群的创新系统在创新政策、创新动力、创新资源的获得、创新的生成和传播、创新的风险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最有利的创新环境,从而有助于后发企业追赶的成功。其次,宁波市各级政府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对整个产业链进行整理,发现其中的瓶颈环节,随之加强对某些产业中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与激励,提升产业链中滞后的环节,改变产业的创新网络,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技术能力,为本土企业的技术追赶提供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