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引言
一、研究背景
浙江余姚市家电行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小家电为主的家电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余姚最具规模、最具特色、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截至2011年年底,余姚的家电及相关企业的数量已超过3000家,涉及20多个细分行业、数千个品种,年产值超过400亿元。据余姚检验检疫部门统计,2011年余姚地区出口小家电2.71万批,9.08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分别增长2.66%和17.99%,增幅与往年接近且较为平稳。小家电年出口量占余姚全市出口机电产品总量的40%左右。【1】从出口国别上看,产品以欧盟、北美等发达地区为主。余姚家电企业拥有20多个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2010年12月,余姚市还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授予“中国家电制造业基地”称号。【2】小家电成为余姚地区出口支柱产业,余姚成为全球重要的小家电生产基地之一,余姚小家电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余姚乃至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以及超竞争格局的形成,余姚小家电产业集群和我国许多产业集群一样都面临着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压力上升、区域竞争加剧等恶劣的经营环境,转型升级已成为促进余姚小家电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必需选择。但是地方政府和集群企业开始尝试进行的转型和升级,并不必然带来产品结构、工艺技术或者企业竞争绩效的实质性改善。因此引发的问题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余姚小家电集群企业,如何选择适合的方式和策略,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及自身的努力下,实现预期的升级目标?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集群企业的成功升级?
国内外许多学者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探讨了产业集群升级的模式,其研究的着眼点是整个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发现,全球网络中的领导企业通过关系治理来影响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升级潜力,产业集群所产生的集群效应可以帮助集群企业克服某些升级障碍。但是,企业的内部要素如能力基础等,除了作为治理关系形成的条件外,基本上被排除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集群的分析框架之外。戴勇(2009)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仅从理论上分析了外生型集群企业升级的影响因素,认为集群企业嵌入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集群产业特征与价值链驱动模式、企业竞争能力及其在集群中的地位是企业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集群企业内部要素如能力、资源、文化、企业家精神、战略导向等,如何对企业升级产生重要影响有待进一步的实证分析与检验。
随着质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质量作为企业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在形成和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越来明显。随着质量的概念由符合性、适用性、满意性、体验性向卓越质量的演变,质量管理理论关注的焦点已从符合标准转向顾客满意,从过程稳定转向提高经济效益和整体绩效,从注重短期效益转向注重长期发展,从关注自身到关注整个质量链,质量管理已经逐步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和持续经营层面。也就是说质量管理理论越来越关注企业竞争力,特别是未来的潜在竞争力。
基此,本文拟对西摩电器的升级问题进行深入案例研究,重点分析企业内部质量的演变过程,以及质量对企业的升级如何产生影响,以期丰富产业集群及企业升级方面的理论文献,同时也为我国集群企业升级的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指导。
二、西摩电器案例的典型性
西摩电器是余姚市机电产品出口大户,是商务部定点“机电产品扩大出口基地”。电暖风、电水壶小家电整机年出口达5000万美元,成为余姚市小家电行业在电暖风、电水壶方面出口的“单打冠军”。公司生产的产品除已取得“GS”、“CF”、“EMC”、“UL”、“CCC”等各类强制性认证外,还符合RoHS等产品标准,被誉为绿色小家电。公司于1998年10月注册“西摩”商标,且已加入国际马德里商标注册,1998年获得进出口自主权。2000年通过ISO9002:1994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换版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通过ISO14000、18000管理体系认证。“西摩”品牌被商务部评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2005年被评为“宁波市名牌产品”和“浙江省名牌产品”,2005年公司被评为“宁波市十强出口创汇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2006年“西摩”成为中国机电商会在广交会上推荐的出口品牌。2007年公司被评为宁波地区出口工业产品一类管理企业,企业出口产品以“零库存”、“零等待”放行通关。2008年中国“西摩”被评为“驰名商标”,2010年又被评为“中国小家电消费满意名牌”和“中国小家电最具成长性品牌”。作为民营企业代{L-End}
表,公司董事长董越君女士曾受到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等中央领导的关怀和接见。
西摩电器和其他余姚小家电企业一样以代工或贴牌(OEM)方式,即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到主要由发达国家的国际大卖家或跨国公司主导与控制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处于低技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与组装环节,和其他余姚小家电企业一样深刻体会到“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无奈。进口商关注的是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特别是来自欧美的进口商主要把中国当成商品的廉价供应市场,根本不认可中国自有品牌。欧美各国早已形成了普遍性的强势品牌声誉优势,拥有成熟的营销体系,进口商的经销实力非常强大,只希望中国企业以低价提供产品,贴上经销商的牌子以赚取丰厚的利润。2010年以来,在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需疲软的背景下,小家电利润逼近亏损临界点,机电出口择优接单,西摩电器和其他余姚家电企业一样准备减少数量而努力在高端产品和优质客户上下工夫。除此之外,西摩电器和其他小家电企业一样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和国外环保要求提高的重重压力下,与彩电、空调等大家电相比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在以成本上涨加速行业洗牌的背景之下,同样面临行业产品合格率低,质量问题严重,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整体专业化程度低,品牌价值有待提升等多年来制约发展的“硬伤”。
面对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企业如何持续提高质量要素水平,满足顾客要求实现销售增长,从而实现自己的转型升级之道,仍是集群企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问题。因此,以西摩电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升级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及资料收集
(一)研究方法
本文将遵循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分析西摩电器企业升级问题。案例研究是对当代某一种现实环境中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经验性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回答“怎么样”和“为什么”等解释性问题。在案例研究中,采用多元的证据来源,证明某一特定的条件将引起另一特定的结果。本案例研究策略为构建理论指导单案例研究。
(二)数据收集
案例研究较易受访谈人和被访谈人主观情绪及倾向的影响,所以数据收集的好坏是案例研究的关键。本文研究中所需要的数据是企业从创建到现在的数据,还包括了企业高层未来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发展重点,所以在数据收集中尽量避免主观判断,采取客观资料和数据进行支持。
为进一步提高案例研究的内部效度,本研究通过现场访谈、新闻报道、公司宣传资料以及公司内部的调查数据等多种渠道对案例研究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将整理出的数据发回公司高层确认,以尽可能获得客观准确的案例信息。本研究是以一手和二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收集。一手资料来源为多次面对面深入访谈,电话访问,电子邮件调研,企业提供的内部文件,包括刊物和年度总结,产品和企业的小册子等。二手资料来源为公司年报,调研报告,浏览企业网站,使用搜索引擎,学习相关数据库,翻阅历年统计年鉴,查阅相关报纸杂志及其他二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