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君禾泵业发展历程:基于二次创新的演化轨迹
君禾泵业在其短短的10多年发展历程中,完成了从“为人配角”到“中国第一”的跨越,成为目前全国家用泵业最大的制造商,2010年,其销售规模达到5.3亿元。从成立至今,除了金融危机期间的销量有所下滑,其余的年份基本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没有正式引进技术的背景下,君禾泵业成功实现了在家用水泵机械领域从追随者到领先者的跨越,目前公司自主开发的深井泵、抽油泵、清洁泵等几种新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纵观君禾的成长发展过程,其成长壮大背后是企业紧随中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动态演化历程,是一个从模仿创新到创造性模仿至改进型创新的二次创新过程。
一、成立初创期的模仿创新阶段
从起步到2003年这一阶段可概括为君禾的成立初创和原始积累期,企业规模较小,办公场地也较为简陋,更多依靠的是创业者自身的能力获得了生存下来的机会,产品种类较多但质量一般,很多产品只是根据市场上现有产品直接进行复制模仿的复制品,企业主要通过模仿、自我学习对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这个阶段的组织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学习模式停留在初级的发展性学习阶段,自身的技术水平较低,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但基本没有品牌识别。
君禾泵业公司正式成立于1999年,但企业的诞生,可以说是从零起步,却并非从零开始。作为君禾的前身,华义塑料在1999年时已经拥有近5000万元的年产值。华义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依靠最初加工旅游纪念品等起步进入了制造领域。由于其出色的生产品质和成本控制,以及良好的商业信誉,至90年代末期已成为一家生产水泵配件为主的初具规模的加工企业。
当时国内的水泵配件领域有几个大型的集散中心,有成千上万家的小企业,绝大部分规模较小,有的甚至只是家庭手工作坊。宁波是当时民营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因此很多企业的创始人具有较强的市场敏锐性。尽管华义的经营当时看起来很不错,但企业经营者敏锐地觉察到生产水泵配件受制于人,无法实现更大的跨越和市场地位,因此果断决定进军水泵整机的生产。
在水泵市场里,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泵类产品生产厂大约6000家,产品种类450个系列,5000多个品种。在泵业市场,电力用泵、石油化工用泵、污水处理和大型水利工程用泵、城市建设和采矿及加工业用泵等领域用泵可以统称为工业用泵,在工业用泵市场生产厂家众多,其中不乏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如南方泵业等,因此要进入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对刚刚起步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讲无疑没有任何优势,因此尽管当时工业水泵需求及前景看涨,君禾泵业没有贸然进入这个领域。在家用水泵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国内对家用水泵的需求不大,内销市场较小,基本没有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和有影响力的厂家和品牌。而在国外,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两个家用水泵,通过增压原理实现循环用水,浇花养草、清理游泳池乃至房屋防潮,因此市场需求较大。而国际上有较为专业的品牌,由于劳动力成本等原因,这些品牌的生产基本外包给加工企业,品牌商只掌握设计渠道等微笑曲线的两头,这种情况对发展初期的君禾来讲无疑是个机会,可以利用给国际一流品牌贴牌生产的机会获取生存的原始积累,为以后掌握渠道、提升设计研发能力等打下基础,因此君禾的初期通过一家外贸公司的订单进入了家用水泵这个细分市场。
这一时期的君禾结合企业当时的技术水平和资金、人才等现实状况,选择了复制性模仿的途径。企业买来市场上成熟产品的样品进行研究,依靠前期做水泵配件的积累开发模具生产出成品。在成立初期的小半年中,具备20万台年产能的君禾仅仅销售了600台水泵,产值仅8万多元。2000年一开始,君禾就迅速调整方向,积极谋求海外销售。通过与国内的对外贸易公司合作、参加广交会、德国科隆等国外展会,君禾水泵凭借过硬的品质、新颖时尚的外观以及有竞争力的价格,迅速获得了欧洲客商的青睐。2000年度,君禾水泵销售一举突破1800万元。之后几年君禾的销售量加速增长。2001年,销售3700万元;2002年,销售6900万元;2003年,突破1亿元,之后的几年每年的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从零起步的君禾,依靠对市场上通用产品的技术模仿,通过生产类似的小型家用水泵产品的方法,凭借其对品质的把控和低成本的优势,得以成长壮大。
在这个阶段,君禾依靠在塑料加工领域的原始积累引进水泵整机生产的成熟生产线和生产设备,通过生产过程中工人熟练程度的提高,降低生产成本,并向设计和研究开发部门、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反馈信息、提供知识积累,技术上以简单模仿国外产品和工艺为基本特点,凭借稳定的生产质量和品质控制获得逐渐增加的市场份额。尽管企业在这一阶段未必掌握技术的原理和诀窍,但是对企业来说通过利用现成的技术完成了全球制造网络的切入,使企业在整个价值链环节中获得了自己的位置,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快速成长期的利用性和创造性模仿阶段
2003年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这个阶段是君禾的快速成长壮大时期,企业的资产随着业务量的稳步上升快速膨胀,企业的经营面积、员工数量等也达到了一个中小型企业的规模,企业的产品线开始调整,产品种类扩充,但基本属于在某几个品种上的型号丰富化。企业凭借其生产上的坚实基础,加大研发投入,在电机生产领域紧跟先进技术的发展,并逐渐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进和工艺改变,使企业的产品逐步脱颖而出成为具备一定知识产权和技术含量的新系列产品,因此获得了稳定的订单和业务增长。
君禾一方面通过招兵买马迅速扩大生产实力;另一方面通过质量管理逐步提升产品品质,并参加各种展会快速增加订单数量。2003年的成就是君禾抵达的第一个顶峰:于2003年9月通过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还通过了GS、CE、EMC等国际认证。这些认证几乎是国际市场的敲门砖,通过参与认证,君禾把自己与一些小规模的加工企业区分开来,迅速在市场上获得了自己的地位,年度销售140万台,产值突破2.5亿元。另一方面,君禾通过与国际买家和国际品牌的合作,获得了一部分技术支持,在质量控制和工艺流程规范上借助外力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但是接下来的2004年,国家在宏观经上采取了较为激进的宏观调控措施,出口退税措施的调整、汇率的变动、银行利率的上升等多重因素使得外向型制造企业增长乏力。部分陷入“胶着”状态的中小企业开始压缩产能、收缩防线以求自保度日,也有部分企业“冒进”地进行多元化的投资,进入房地产等一些当时的热门和“暴利”行业。君禾不满足于自己的原地踏步,但轻易又不敢贸然进入其他领域。多年管理企业的经验让君禾的掌舵人决定趁此机会修炼内功,在水泵产业内扩充产能。
君禾花费巨资从德国引进世界顶尖设备和流水线,实现水泵主要零部件的自给。购买资本性商品会转移包含在设备中的技术,外国供应商和原始设备制造商的买方为了保证制造商的产品达到买方的技术要求,通常会向制造商转移关键知识(Kim,1997)。书面信息如销售目录、设计图、技术规范、贸易期刊和其他发行物,以及对外国工厂的观察结合在一起,成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新知识的重要非正式来源。引进的先进生产设备使得企业开始对生产结构系统和工艺进行改进,大幅提升产品的质量。这些动作,为君禾泵业奠定了长足发展的基石。
同时,为迅速缩小与国际先进品牌之间的技术差距,君禾在为国际品牌代工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特别的合作模式。除了引进先进流水线外,君禾扩建了新厂房,投入大量资金打造生产环境的规范和优越。新厂房里君禾为一些大客户建设了专门的全新生产车间,配备专门的生产设备和人员,提供个性化、私密化的服务,自愿付出更高的成本来保护客户的商业秘密和利益。这一系列动作吸引了KARCHER、EINHELL、OBI等世界顶级水泵品牌的订单纷至沓来。行业内,KARCHER、EIN-HELL、OBI就是最好的“世界符号”。君禾获取到“世界符号”的最亲密合作关系,这等于拥有业界的最高认可,足以令所有水泵客商相信君禾的生产与研发能力。这些让君禾在家用水泵这个领域获取了核心的加工地位,成为价值链中稳固的一环,在之后的几年中,君禾的成长速度较快。
纵观这一阶段的君禾,依靠前期积累的生产基础,一方面通过国际订单中的技术溢出进行利用性模仿;另一方面通过国外先进生产设备的引进和生产工艺的借鉴积极进行创造性模仿,使得水泵中的主要零部件基本实现全部自给,可以说企业通过自己的模仿性创新实现了自己在价值链中的拓展。
三、稳定发展后的改进型创新阶段
快速发展壮大后的君禾积累了生产经验和一定的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具备了一定的研发实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开始为实现质的飞跃准备。2008年之后君禾泵业的发展开始走向真正意义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阶段。通过与科研院所的深层次合作研发,解决了水泵主机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障碍,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在节能环保领域,君禾开发出的多款泵产品的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受金融危机影响,君禾2008年的订单同比略有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君禾利用契机一方面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员工素质;另一方面开始积极谋划战略转型与升级,对产品和技术进行改进型创新。
君禾的领导层一直致力于公司研发能力的提升,虽然是传统的民营企业,但在管理模式上较为“社会化”,较早成立了研究开发中心,引进行业内的研发人才,还把企业原有的技术人才送到国内外科研院所进修学习。公司的研发中心成功开发出节能环保低能耗花园泵、低能耗大扬程射流泵、电子感应控制高效率潜水泵、新型程控自动雨水增压泵、全不锈钢高扬程防沙深井泵等20多种新产品,已成功转化了19项科技成果,其中:2008年成功转化了7项,当年企业销售达15313万元;2009年成功转化了7项,企业销售达14220万元;2010年成功转化了5项,企业销售达22772万元。其中电子感应控制高效率潜水泵、低能耗大扬程多用途射流泵、32号潜水泵、池底清洁器、节水环保型低能耗花园泵等11个产品被列入“宁波市级新产品”,《制造企业间生产协作系统与工艺规范化技术的研制与开发》项目被列入“宁波市工业重大(重点)攻关项目”。
为获得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君禾通过纵向一体化的方式稳固自己在产业链上的主动权。君禾投资数千万在安徽芜湖建设了电线电缆配套基地。一期工程在2009年9月9日已投入生产,2010年二期工程又上马了4条生产线,基本实现了水泵所需电线的自给,一方面保证了稳定的供给;另一方面也扩展了产业链,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为使企业在全球化经营的浪潮中立稳脚跟,经营中的君禾也在时刻关注企业的转型升级。围绕着家用水泵的主业,君禾成立了多家相关企业,包括进出口公司、金属配件厂等,致力于在水泵领域产业链上的优势培育。另一方面,转型也需要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和技术改进,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谋求更广阔的融资平台,因此君禾在2011年着手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为早日上市准备,也为下一个发展阶段蓄力。
概括起来,君禾的发展和创新过程属于较为典型的二次创新模式,其在不同阶段的技术特征和管理模式与其创新活动较为契合,因此也取得了较好的创新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