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舒伯特——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巨匠
7090800000010

第10章 野玫瑰(1)

“什么?拿破仑逃出厄尔巴岛?”

“他已经逃到巴黎,听说这次轮到路易十八逃亡了。”

“维也纳会议从去年9月开始,已经开了半年,到底各国代表们在说些什么呢?这次的‘德意志联邦’案,奥地利又成了联邦的主角。但是这种联邦究竟能维持多久呢?”

1815年的3月末,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使得战争的气氛愈来愈浓厚,欧洲的局势也呈现出动荡不安的状况。

幸好这一次战争乌云只弥漫于距离维也纳很远的比利时,因此维也纳市民仍处于升平安宁之中。

“不想再看到炮弹了!”

“是的,那会使人想起炮弹落在康维特学校时所发出的巨响。”

舒伯特和修伯恩两人,互相谈论着以前维也纳受到攻击时的情形。当年12岁的少年法兰兹,如今已成了18岁的青年教师。而且,在舒伯特的朋友眼中,他已经是一位很出名的新晋作曲家了。

这年的秋天,黑驹小学开始另一个新学期时,舒伯特和过去一样,在自己负责的一年级班上说:“门是这样开的,‘开’这个字有及物、不及物的用法。及物的说法如‘人开了门’,那么不及物的说法如‘门……’应该怎么说呢?我再说一次,‘人开了门’,那么,‘门……’应该怎么说呢?有没有人知道?”

“我知道。”

“老师?”“老师?”

有两三只小手有力地举起。

“克劳斯!”

舒伯特指名之后,学生克劳斯就站起来大声地说:“门被开了。”

“什么?‘门被开了’?……这种说法好像有点不妥,还有没有别的答案?”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举手叫着:“老师!”“老师!”

“菲力兹!”

“门开了。”

“对!对!这样说就对了!人开了门,所以门开了。刚才克劳斯说的门被开了是被动……”

舒伯特说到这里,想到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童,所以改变了说明的方法:“‘开了’就是人开门的意思。那么,现在如果说‘用人的手开门’,应该怎么回答?”

有几个学生又举起手来叫着:“老师!”“老师!”

“威尔罕姆!”

“门被打开了。”

“好!答得好!‘开’的被动就是‘被开’。这么回答就对了。”

舒伯特说明过后,不觉又想道:到底一年级的学生懂不懂什么叫“被动”呢?

负责教导低年级的助理教员舒伯特,深深感到教低年级学生的困难。

“现在,我要把你们昨天听写的诗发还给你们,自己要仔细看有什么错误。”

舒伯特把改好的答案发还学生们后,又说:“你们知道这首《野玫瑰》的诗是谁作的?”

又有很多的小手有力地举起。

“这一次……格鲁克,你说吧!”

“是歌德作的。”

“好!答得好!这是一首好诗,真不愧是大诗人歌德所作。这虽然是一首长诗,却是一则有趣的故事。字拼错的地方,老师已经用红笔改过了,你们要仔细地看,将来不要再写错了!你们看看桌上的玫瑰。这朵玫瑰是老师前天在郊外摘的,这个时候很难得看到这种野玫瑰,所以我才把它带回来。虽然现在已经开始凋谢……”

舒伯特手指着放在讲桌上的小花瓶内的红色野玫瑰,心里不由得想起前天下午与德丽莎·葛洛布一起在郊外散步的情景。他们之间已经开始互相谈到将来结婚的事了。

“老师!‘像早晨般美丽’是什么意思呢?”

有一位学生突然发问,舒伯特心中虽有些慌乱,但脑海中又浮出了德丽莎的纯朴和年轻,便说:“因为早晨的空气新鲜,使人感到清爽,这种新鲜和清爽,就是所谓的早晨的美丽。这纯粹是一种感觉,不太容易说明。”

舒伯特感到自己出了点冷汗,于是,他立刻改变了话题:“如果我们愉快地出声念这首诗,自然就会变成一首歌。昨天,老师念这首诗让你们听写时,想到了配合这首诗的音乐。就是这首曲子——”

于是,舒伯特就开始写出的简谱。因为,这间教室不是音乐教室,黑板上没有五线谱,所以,只好用数字代表音符。原曲是四二拍,但为了使儿童们容易了解,舒伯特就暂时改写成四四拍。舒伯特一面写着,也一面轻声地唱着:“少年看见红玫瑰……”

这就是家喻户晓的《野玫瑰》的歌词。这首歌的歌词,现在已翻成各国的文字。

歌德所写的原诗共分三节,大致的意思如下:男孩在原野上发现了玫瑰,玫瑰开得很娇嫩,像早晨般美丽。男孩想靠前看,所以跑了过去,非常愉快地看着红色的野玫瑰。

男孩说:“野玫瑰,我要把你摘下。”野玫瑰说:“我将刺痛你,使你永久不能忘记。不要把我摘下。”

有一个粗野的男孩,把野玫瑰摘了下来。玫瑰把他刺痛了。玫瑰悲伤、叹息也没有用,它必须忍受摧残。

这首有民谣风味的诗,虽然用词简单,但含意相当深远。

舒伯特在黑板上写完了简谱后,就在简谱的下端,填上了歌词。当他再次唱时,教室里的学生们也跟着老师的声音,大家一同唱了起来。悠扬的歌声在教室内回荡着。

下课的铃声响了。负责摇铃的大哥伊格那兹,到楼梯下的教室门外走廊,用力地摇着一个带了柄的大铃,这是黑驹小学的一贯做法。当时没有电铃,也没有携带挂表的老师,所以伊格那兹只好随身带着一座时钟。

“法兰兹,刚才的歌声到底是怎么回事?——并不是上音乐课呀!”

校长先生在教员休息室中生气地问着舒伯特。

“因为是上国语课(德语),在练习动词的用法时,把歌德的《野玫瑰》当做教材。”18岁的法兰兹老师有些不好意思地为自己辩白,但心里却想:“糟糕!”但是,他又想起了像克劳斯、菲力兹、威尔罕姆、格鲁克及其他很多平时很顽皮的学生,一同愉快地唱着《野玫瑰》的情形,他不由得从内心发出微笑。所以,他觉得使用这种教法也不错。这时,他听到有人说:“校长先生,法兰兹是……”

舒伯特的身上经常充满了音乐,所以,只要是他认为的好诗,会立刻成为音乐。就好像画家看到一首好诗,就会立刻把它想象成一幅画一样。

“像《野玫瑰》那种有民谣风味的诗,原来就应该是让人朗诵并唱出声来的歌。刚才我在他的隔壁教室教算术,所以我可以清楚地听到《野玫瑰》的旋律,确实很好!我很羡慕法兰兹,像他这种教学法,我觉得一定会收到相当好的效果。因此……”

“但是,那是上国语课的时间,不是上音乐课!”

校长先生仍然露出不满的表情,并打断了帮他儿子说话的教员麦耶所说的话。事实上,从去年开始,法兰兹·舒伯特作曲的欲望,就如泉水般不断地涌出。

当然,舒伯特不只是谱出歌谣般的歌曲,他还写了弦乐四重奏曲、钢琴奏鸣曲、歌剧、弥撒曲等,以及各种器乐曲和声乐曲。像他那种身材矮小的人,居然能有如此丰富的音乐才能,他的朋友没有一个不感到惊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