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饮食养生宝典
6997600000055

第55章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五)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1阴阳偏盛与饮食调养《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主张寒性体质或寒证,用热性辛甘味食物调养;热性体质或热证,用寒性酸苦味食物调养。属于食疗方法的“正治法”。

2阴阳偏衰与饮食调养《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说明阴虚内热体质或病证,应用甘寒养阴清热药物和食物进行调养;阳虚有寒体质或病证,宜用甘温祛寒药物和食物进行调养。

3邪正盛衰与饮食调养《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素问·骨空论》云:“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以上三条经文说明对于虚性体质或虚证可采用甘平食物或药物进行调养。对于实证可采用辛苦咸寒或温等能驱邪的食物或药物进行调治,其总的原则是以适合病情虚实为核心,以调其阴阳而达平衡为主旨。

4疾病病势与饮食调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泄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说明因为疾病有邪正的虚实、病位的上下表里和阴阳气血的不同,食疗上应顺应疾病的病势遵循扶正祛邪、补虚泻实、阴虚补精、阳虚补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等原则,分别采用具有解表、涌吐、消除、攻下等功效的药物和食物,以因势利导、治愈疾病。

5严重疾病与饮食调养《素问·至真要大论》:“奇之不去则偶之,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是制方药物或食物的反佐法。

《素问·五常政大论》:“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说明用寒凉食物或药物治疗严重热证时,用温服法服药;用温热食物或药物治疗严重寒证时,用凉服法服药。以上两种反佐法,皆用于大寒或大热病证,是为了解决食疗药物与病证相互格拒而采取的缓冲方式。

6疾病真假与饮食调养《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说明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证可顺从疾病的假象食用相应的食疗药物,属于食疗方法的“从治法”。

五、常见病证的食疗

(一)常见外感病的饮食疗法

1外感风寒的食疗外感风寒是“感冒”的中医病证之一,“感冒”是由多种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以鼻咽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极高,普遍易感,冬春多发,病程短,一般不产生免疫力。外感风寒起病常有受凉或过劳等诱因,初起咽部不适,继而鼻塞,流清涕,头痛或身痛,无汗,或有低热症状。其病毒、细菌主要由飞沫传播,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引起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急性炎症。

中医认为外感风寒系风寒外袭,肺气失宣所致。风为阳邪,易伤头面诸窍;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两邪杂感,束于肌表,使毛窍闭塞、玄府不通、邪正交争,发为此证。因风寒偏盛,故恶寒重、发热轻;腠理闭塞则无汗;足太阳之脉经气不舒则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肺气失宣则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咳嗽痰稀。

中医治疗外感风寒主要为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方药,饮食疗法亦依此治则。

(1)新鲜生姜15克,红糖30克,加水约300毫升,煮20分钟,趁热服下,微微出汗最佳。

(2)新鲜生姜末10克,大葱白5根切碎,水煎数分钟,趁热饮服。白天及睡前各服1次。

(3)葱白3根,淡豆豉30克,水煎服,取汗而愈,注意避风。

(4)白胡椒末2克,醋2小杯,开水冲服。

(5)紫苏叶10克,生姜6克,水煎趁热服之,发汗而解。

(6)辣椒1~2个,切碎,生姜末6克,红糖适量,水煎后加食醋1小杯服之。

(7)荆芥10克,苏叶10克,茶叶6克,生姜10克,红糖30克。将前4味药物一并放入沙锅内煎沸,再加入烧沸的红糖水即可,趁热服用,以出汗为度。

(8)大枣5枚,生姜6克,葱白2根,水煎顿服,趁热饮后发汗。可治外感风寒及淋雨、受寒腹痛。

(9)橘皮、生姜、紫苏叶各6克,水煎后加红糖服之。

(10)连须葱白5茎,生姜5片,糯米60克,共同煮粥,粥成后加米醋5毫升。趁热服用,并温覆取汗。

2外感风热的食疗外感风热是“感冒”的中医证候之一。“感冒”是由多种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以鼻咽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引起鼻、咽、扁桃体和喉部的急性炎症,黏膜水肿充血,继而增生变厚,出现发热、咽喉疼痛、口渴,或咳嗽、咳黄痰等症状。

中医认为外感风热是风热之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病症。多因气候突变、寒暖失调、风热之邪乘机侵入人体和袭肺犯卫,卫阳郁遏、营卫失和、正邪相争,而见表卫病证。因风为春季主气,外感风热,每在春季易于罹患,是其时令特点。

中医治疗外感风热主选辛凉解表、祛风清热的方药,饮食疗法亦依此意。

(1)桑叶5克,菊花5克,薄荷3克,苦竹叶5克,均用清水洗净,放入茶壶内,用开水泡10分钟即可,随时饮用。本品对风热感冒既有辛凉解表作用,又可作为预防茶剂饮用。

(2)金银花30克,鲜芦根60克,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再下薄荷10克,煮沸3分钟,滤出渣,加适量白糖,温服,每日3~4次。本饮剂解热作用较强,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咽干口渴突出者。

(3)粉葛根10克,淡豆豉10克,麦冬10克,放入沙锅中,加水500毫升,煮沸5~10分钟,滤去渣,在药汁中放入粳米50克,同煮为稀粥。将葱白3茎切成短节,放入药粥,搅拌即成,温服。本粥有祛风和缓、解热不猛、养阴不腻的特点,是风热感冒的饮食佳品。

(4)金银花30克煎汁,再与绿豆共煮熟,调白糖30克服食。

(5)菊花10克,薄荷10克,淡豆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6)葛根30克水煮,取汁去渣,以汁下粳米60克煮粥,温热餐服。

(7)白糖500克放入锅内,加水少许,以文火煮稠后,加入薄荷粉30克调匀,再继续炼至不粘手时,倒入涂有熟菜油的瓷盘内,放冷,切成小块,随时含咽。

3流行性感冒的食疗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传播迅速,流行广泛,各年龄群普遍易感。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引起细胞变性、坏死与脱落。典型流行性感冒起病急,畏寒高热,显著乏力,头痛,身痛,咽部干痛与充血。3~4日热退,但乏力可持续2周以上。婴幼儿和老年患者可出现肺炎、心肌炎或脑膜脑炎等病证。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是风热或风寒之邪,在气温突变、生活起居不慎,或正气不足抵御外邪时突发。感邪之后,卫阳被遏,营卫失和,以及太阳经俞不利,卫阳之气不能畅达于外,故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营不内守,则自汗出;太阳经气不舒,则头身骨节酸痛;病邪深入,再抵气分,则壮热口渴,身大汗;肺气上逆则咳嗽,邪逼液流则涕黄浊。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按兼挟时邪的不同,选用具有散寒、清热、清暑、祛湿的方药分别论治。食疗亦仿此意。

(1)板蓝根30克,金银花20克,加水浓煎,趁温热加入蜂蜜20克,搅拌均匀。早晚2次分服。适用于各型流行性感冒。

(2)板蓝根30克,放入沙锅,加水中火浓煎2次,每次30分钟,合并2次滤汁,早晚分2次服。本方适用于各型流行性感冒。

(3)大青叶30克,贯众30克,绿茶3克,加足量水,大火煮沸,改用中火煎煮30分钟,滤汁,早晚2次分服。适用于各型流行性感冒。

(4)新鲜芫荽60克,鲜白茅根60克,洗净,用温开水浸泡片刻,取出切碎,捣烂取汁,早晚2次分服。本方适用于各型流行性感冒。

(5)新鲜金银花30克,鲜嫩蒲公英100克,分别洗净,用温开水浸泡片刻,捣烂取汁,早晚分2次服。本方适用于发热、咽痛、口渴咳嗽、咳黄痰的风热型流行性感冒。

(6)新鲜金银花20克,鲜芦根60根,鲜荸荠20个,分别洗净;金银花、芦根温开水浸泡,捣烂取汁;荸荠连皮切碎,捣烂取汁。各汁混合均匀,加冰糖少许,溶化即成。早晚2次分服。适用于风热型感冒尤为适合。

(7)生姜10克连皮切碎,蒜头30克捣碎,红枣20克温开水浸泡,三者放入沙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小火煨煮30分钟,过滤取汁即成。早晚2次分服。适用于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头身酸痛的风寒型流行性感冒。

(8)生姜30克,切成薄片,与红糖30克同入沙锅,加水煎煮30分钟,即成。饮汤汁代茶,频频服食,生姜亦可一并嚼食咽下。本方适用于风寒型流行性感冒。

4咳嗽的食疗咳嗽是中医病名,相当于西医学中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多由细菌、病毒感染、理化因素刺激或过敏因素引起,表现为刺激性频咳、胸骨后疼痛,初发时有少许黏痰。慢性支气管炎病因比较复杂,外在因素有感染、理化刺激、过敏因素、气候变化等;内在因素有呼吸道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低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或伴喘息。

中医《内经》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如果外邪侵袭,肺卫受侵,则肺气不宣、肃降失调,影响肺气之出入,引起咳嗽、咳痰、气喘症状。若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亦可致咳;若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逆于肺亦可致咳;若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肃降无权,可致气逆为咳。

中医治疗咳嗽,先区分外感与内伤。外感咳嗽多是新病,治以祛邪利肺;内伤咳嗽多为久病,治当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食疗亦依此治疗原则。

(1)干姜末3克,热酒调服,或以饴糖和丸服之。适用于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的患者。

(2)雪花梨2个,川贝母5克,冰糖15克,装入碗中上笼同蒸。食梨饮汁,每日1次。本方适用于咳嗽频剧、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的热咳或干咳少痰、咽喉干痛、唇鼻干燥的燥咳。

(3)生萝卜250克,鲜藕250克,梨2个,蜂蜜250克。将生萝卜、鲜藕、梨捣碎取汁,加入蜂蜜即成。适用于热咳、燥咳。

(4)陈海蜇30克,鲜荸荠50克,煎汤频频饮之。适用于肺热咳嗽。

(5)鲜百合50克(干品30克),杏仁10克,去皮,打烂;粳米50克,同煮为稀粥,调白蜜适量,温食,每日1次。适用于肺燥咳嗽。

(6)陈皮30克,冰糖15克,加入清水,慢火炖1小时以上,每日饮服数次。适用于痰多咳嗽、因痰而嗽、胸闷体倦的痰湿蕴肺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