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饮食养生宝典
6997600000019

第19章 怎样认识“辟谷”

(八)怎样认识“辟谷”

辟谷是我国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特殊饮食养生法,最早的辟谷者可能是春秋时代的单豹,如《淮南子》中说:他居深山,住岩洞,喝溪水,“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色。”其后,“辟谷”之事古代屡有记述,著名的有汉楚名将张良,北魏道士寇谦之,宋代文学家苏轼等。

辟谷,就是“避谷”,亦即不吃东西。这种饮食养生法于人究竟是好还是坏,是否值得提倡呢?

对于辟谷,历来就有争议。对于“辟谷”能延年益寿,能成仙、成神,自古以来就是受批判的,如炼丹家葛洪说:“断谷人只可息肴粮之费,不能独令人长生也”。著名学者王充亦说:“人之生也,以食为气,犹草木生以土为气矣……闭人之口,使之不食,则饿而不寿矣。”但对此,亦有不同认识,如道家认为:“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渣”。意思是只有辟谷食气才能使腹内无渣浊。只有腹内无渣浊的人才能成仙。儒、道、释三足鼎立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界的基础,三者之中都有主张坐禅的宗派,又都涌现出一些善坐长禅者,辟谷食气而度荒或享高寿者。

一般认为,通过辟谷可以消除体内多余的贮存物和毒物,减少身心负担,保持身心洁净,提高机体的采摄吸收功能,以利于健康。辟谷在某些方面与西医使用的“饥饿疗法”和“饮食疗法”相似。一些现代研究认为,辟谷者之所以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一是与身体里的“库存”营养有关,二是与身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有关。辟谷者,心理和生理都会放松,能量的消耗也就相对减少,加之身体通常必定越来越软弱无力,“能源”消耗自然会减少到最低限度。

但辟谷者不能断水,因为完全断水的人,往往要不了几天就会死亡。

既然辟谷有一定的作用,但如何辟谷呢?辟谷法有“一日辟谷”、“三日辟谷”、“七日辟谷”、“九日辟谷”等多种方法,宜循序渐进,间隔时日亦应多一些。

实施辟谷者,宜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在辟谷期间宜经常称量体重。若断食5天而体重减轻10%时,应考虑中断辟谷。

在辟谷前一天为预备断食,只可吃粥。断食当天宜服几次菜汁和果汁,可随时喝水,以后只喝水。在不辟谷时,起初只宜喝米汤,逐渐由吃极少量粥到一天天增多,大约1周后即可完全恢复往日的正常饮食了。

(九)饮食养生不宜忽略了发物

所谓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

发物的范围很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属于发物类的食物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这类食物多为高蛋白食品,过食易致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2.海腥类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等;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3.蔬菜类主要有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4.果品类主要有桃子、杏等;前人曾指出,桃多食生热、发痈、疮、症、痫、虫疳诸患;杏多食生痈疖,伤筋骨。

5.禽畜类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鸡蛋虽不属发物,但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腹泻病人。原因是鸡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后出现病态反应。

此外,属于发物的还有獐肉、腐乳、酒酿及葱、椒、韭等。现代临床研究还证实,忌食发物在外科手术后减少创口感染和促进创口愈合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发物能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但另一方面,由于发物具有的催发或诱发作用,食疗上还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麻疹初期,疹透不畅,食用蘑菇、竹笋等发物,可起到助其透发,缩短病程的作用。又如多食海腥发物以催发牛痘等,都是利用了发物具有的透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