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胡竹峰作品:雪天的书
69959400000010

第10章 不独情趣也

吴其濬一生得意,二十一岁中举,二十八岁殿试一甲一名,钦点状元。先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尚书、兵部侍郎等职,以后又出任湖北、江西学政,湖南、湖北、甘肃、浙江、广东、云南、贵州、福建、山西等省的巡抚或总督,还兼任过盐政等职务。

政绩一去不还,状元文章仍在。

汪曾祺案头常备两部书,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为其一。汪先生说:“这是一本很有趣的著作,文笔极好。我对这本书一直很有感情,因为它曾经在喧嚣历碌的上海,陪伴我度过许多闲适安静的辰光。”吴其濬的文笔好在简白,汪曾祺落墨隐隐可见《植物名实图考》的笔意。

很多年前,我在古籍书店曾买过一零散本木刻线装的《植物名实图考》,绵纸精印,书页古黄,文字好坏且不说,线条画就的植物图形真精准、真漂亮。

春雨天,在益发丰盈的花木间,从容读来。每次诵读,似赏名花啖珍果,醰醰而有余味。吴其濬以其娴熟浅白的文言笔调,考订植物名实种种:从形态到名目,种植要点与各地见闻,兼及历史典故、古人诗文,更偶有亲睹的花草逸事。汇辑剪裁有度,是花多眼不乱的一卷风流。令人神骨俱清,为之流连再三。

吴其濬记事点评精妙雅洁,有山川草木之秀美,有瓜果蔬菜之清香,让人蠢蠢欲动,怀山野之心。吴氏先祖因战乱于元末迁居河南固始县西南乡鄢店,此处古称雩娄,吴其濬慎终追远,在书中以“雩娄农”谦称。此称显然受《史记》“太史公曰”的影响,亦可见吴其濬于谦抑中透出的立言之意。《植物名实图考》中的“雩娄农曰”,有数百条,形貌各异,颇见作者志趣。

吴其濬的写作手法短小精致,却能挥洒性情,说的是家常话,却有山水草木精神贯穿其中。一方面是植物名实图考,一方面也是一部个人心灵史。“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栲,隰有杻”,吴其濬写下的是郁郁葱葱,是生生不息。

以草木入文的写作,古已有之,但属于私人性质的感知力却常常限制了此类题材的发展。吴其濬宦迹半天下,做官之余,留意各地物产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不独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的文献,更有耳闻目见之实。

我喜欢《植物名实图考》中洋溢着生活气息的风雅,这本书,可当作美文赏玩。

历代存世草木著作甚繁,一是本草类,如《本草纲目》,侧重于草木的药用或食用价值。二是花谱类,侧重于草木的观赏价值。三是有关草木的散文随笔,如唐李德裕的《平泉山居草木记》、宋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此类作品人文气息浓厚。吴其濬的着力点却是植物志,侧重从植物学的角度对草木进行考辨。吴其濬的写法,有博闻录异的宽宏大量,也有言志抒情的小肚鸡肠,亦有心忧苍生之意味。

“蒌蒿”条云:“其叶似艾,白色,长数寸,高丈余。好生水边及泽中。正月根芽生,旁茎正白,生食之,香而脆美,其叶又可蒸为茹。按蒌蒿,古今皆食之,水路俱生,俗传解河豚毒。《救荒本草》谓之闾蒿。洞庭湖滨,根长尺余,居民掘而煮食之,俭岁恃以为粮。与蒌蒿满地,河豚欲上,风景同而滋味异矣。”

吴其濬身为封疆大吏,也会在庭前植花养草,可见其情趣,亦不独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