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6993400000035

第35章 内科病证(35)

第9章 内科病证(9) (2)

(组成) 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白术12g,桂枝10g,丹参15g,川牛膝12g,桑寄生15g,山楂12g,益母草30g,白茅根30g,通草10g。

(功效主治) 益肾化瘀,利水消肿。用于肾虚血瘀水肿。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盂肾炎之水肿,小便不利,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脸色发暗,脘腹闷胀,舌瘀暗,脉沉涩者。

(方解) 方中以五苓散为基础,化气健脾利水,加川牛膝、桑寄生益肝肾,丹参、山楂、益母草、活血化瘀利水,白茅根清热利水而不伤阴。

(加减) 阴虚者加阿胶、女贞子,气虚者加生黄芪,气滞腹胀者加大腹皮、槟榔等。

(按语) 肾虚血瘀是许多疾病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病机,它可以引发许多疾病。《血证论》曰:“水与血相互倚伏……互相维系。”血气不利则为水,水阻则血不行,故水肿病证中,许多证候与血瘀密切相关。且肾虚蒸化无力,水湿易于停蓄,所以肾虚、血瘀、水停三者常同时存在,特别是在一些久治不愈的肾病患者中,尤为常见。所以,此方据此病理而拟定以补肾活血、利水消肿为法的益肾化瘀利水汤,用于肾虚血瘀水肿病人,经长期应用,观察到其疗效满意。

(方源) 《疑难病证治》

尿毒症——正衰邪实汤(童少伯方)

(组成) 熟附块(先煎)10~15g,生大黄(后下)3~9g,党参15g,制半夏10~15g,陈皮10g,姜竹茹10g,枳实10g,茯苓15g,生甘草3g。

(用法) 水煎取汁,生姜汁5~10滴,冲入药汁内。

(功效主治) 扶正降浊,和胃止呕。主治慢性肾炎尿毒症。辨证为肾气劳损,泄浊无权,邪滞血脉,上逆犯胃,正衰邪实型。症见神倦欲睡,面色灰暗,形体消瘦,泛泛作恶,面浮身肿,口有尿味,尿量减少或增多,苔腻,质淡胖,脉弦滑。适用于脾肾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的阶段。

(方解) 本方由《千金方》的温脾汤和温胆汤复方化裁而成,方中附子配大黄,温里而下浊;温胆和胃降逆,更用生姜汁入药加强止呕之功。

(加减) 若用上方后,呕吐仍不止者,制半夏宜改生半夏9~15g。大便溏泄者加生姜3~5片,生大黄改制大黄5~9g。若见苔转花剥,舌淡少津或干,属气阴两虚者,则加竹茹清热和胃。另用红参或别直参(另煎代茶)3~9g。若头痛甚剧,有抽搐者,加羚羊角粉(吞服)0.3g,可每日服2~3次。

(验案) 王某,男,35岁。浮肿多年,恶心呕吐月余,伴心前区痛,气促。伴面色灰暗,神疲乏力,形体羸瘦,食欲不振,渴饮不多,小溲减少,腑气干结不畅,胸膺疼痛,心前区闻及心包摩擦者,苔黄腻,质淡暗,脉弦滑。实验室检查非蛋白氮296mg%。投以扶正降浊、和胃止呕的正衰邪实汤。1周后腑气通畅,恶呕见轻,食欲亦增,但苔转花剥少津,舌尖红,童氏认为胃气虽有来复之象,唯气阴两耗,转拟益气生津,和胃降浊,上方合橘皮竹茹汤加减。10天后,心包摩擦音消失。20天后,非蛋白氮降至104mg%。本案初起辨证为脾肾两伤,水精散布气化功能日趋衰竭,脾胃失其升清降浊,肾失其分清泌浊,邪浊上犯心肺,法当扶正泄浊为主,故选用人参、附子、麦冬等以扶助正气,配以生大黄、生半夏等泄降体内邪浊,使滞留之血氮由胃肠道排出体外。

(方源) 《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尿潴留——通关利尿散(梅九如方)

(组成) 千金子20g,牵牛子、蝼蛄各30g,大黄20g。(此方是祖传验方)

(用法) 共焙干,研为细末,备用。每次服5~8g,6小时服1次,以温开水调服。

(功效主治) 通关利水。用于尿潴留。

(方解) 通关利尿散以千金子为君,其味辛温入肝、肾之经,功能下水消肿,破血散瘀,牵牛子为臣,其性苦寒,入肺、肾、大肠之经,功能泻下,利尿,逐水饮,大黄为佐药,其性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及肝经,功能下肠胃积滞,泻血分实热,逐瘀破癥,与千金子配伍,一温一寒,寒温合化,既能监制千金子温性,又可加强通利逐水之力,并能清热解毒,相得益彰,蝼蛄为使,其味咸性寒,利尿功著,晋·葛洪方:“用大蝼蛄二枚取下体,以水一升渍饮,(小便)须臾即通。”四药相伍,通关利水之力甚捷。此方药性虽猛,但无副作用,用于尿潴留通关救急,颇为应手。尿毒症初期,周身水肿而属于实证者,用之奏效亦佳。此方运用宜暂不宜久,掌握中病即止,毋使过之。

(验案) 术后癃闭 杨某,男,48岁。患内外混合痔,于1984年9月26日经手术摘除,次日大小便困难,每登厕一时许大小便都不能出,小腹及****胀坠疼痛。邀余诊治时,见脉弦滑,苔薄黄,舌质红,口干作渴而不敢饮。证属平滑肌痉挛,气血循行受阻。予通关利尿散8包(每包5g),每6小时服1包。服2次后大小便俱通,2天后恢复正常。

(方源) 梅九如.祖传验方“通关利尿散”运用经验举例.江苏中医,1989(5):14

尿路感染——尿感方(叶景华方)

(组成) 凤尾草30g,鸭跖草30g,四季青30g,白花蛇舌草30g,萹蓄草30g,瞿麦30g,黄柏10g,土茯苓30g。

(用法) 1剂煎2汁,每隔3~4小时服1次。高热者1日服2剂,服药呕吐者将中药作保留****。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主治尿路感染,症见小便频数涩痛,淋沥不爽,或有发热,腰酸痛。舌苔黄白腻,舌质红,脉数。

(方解) 按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属湿热淋。主要由湿热之邪侵入肾与膀胱所致。轻则小便频数涩痛,淋沥不爽;重则恶寒发高热,腰部酸痛。治疗着眼于祛邪。本方重用凤尾草、四季青、白花蛇舌草、鸭跖草以清热解毒,萹蓄草、瞿麦以利尿通淋,黄柏、土茯苓以清热利湿。

(加减) 高热不退者加金银花30g,黄连3g;寒热往来加细柴胡10g,黄芩10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0g;小腹胀痛者加乌药10g,青皮10g;小便涩痛甚者加川楝子10g,延胡索10g;尿血者加白茅根30g,小蓟30g。

(验案) 患者陈某,男性57岁,职工。因发热、尿频、尿痛、尿急于1977年8月28日住院。患者入院前1天起恶寒发热、汗少,腰酸痛,小便频数短赤,解时涩痛,纳呆,口干不多饮,大便2天未解。2年来尿感反复发作3次。入院时体温38.6℃,舌苔黄腻,脉数。肾区叩击痛不明显。血象中白细胞15.2×109/L。尿中白细胞满视野,尿蛋白(+),尿培养类大肠埃希菌10万以上。中医辨证为湿热之邪蕴阻下焦,热毒较盛。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黄柏10g,生大黄10g,四季青30g,鸭跖草30g,萹蓄30g,葎草30g,风尾草30g,甘草5g,细柴胡10g。服药3天汗出多,热渐退,大便解,小便仍频数不爽。又服药1剂热退清,尿频尿痛减。血象中白细胞减至9.8×109/L,但尿中白细胞仍在100/高倍镜视野以上。前方生大黄改制大黄,继续服药1周。小便爽利,一般情况好,尿中白细胞明显减少,但尿培养仍有类大肠埃希菌10万以上。又服药5天,尿中白细胞消失,培养阴性。前方减大黄、黄柏苦寒之品。加党参10g,白术10g,健脾益气。1周后尿培养2次阴性,尿常规正常,出院后随访半年未复发。

(方源) 《叶景华医技精选》

泌尿系炎症——理淋汤(陈伯咸方)

(组成) 生地黄15g,全当归10g,粉牡丹皮10g,京赤芍10g,怀牛膝15g,云茯苓10g,细木通10g,淡竹叶10g,山栀子10g,赤小豆15g,墨旱莲15g,女贞子10g,春砂仁6g。

(功效主治) 养阴清热,化浊通淋。主治湿热下注,邪热伤阴两致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或小便赤黄,腰酸腿软,面冷足肿,心烦口渴。苔薄白或黄,质红淡,脉沉细数等。临床如急慢性肾盂肾炎,尿道炎,膀胱炎,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等。

(方解) 《丹溪心法》曰:“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淋证无论邪从上侵下行,或是淫邪从下犯上,皆是正气虚衰,湿热蕴于下焦,肾精失耗是也。湿热蕴结下注,故尿频急涩痛,色赤黄不畅。邪热伤阴,相火翕然而动反灼真阴,肾益亏则气化失司,则血瘀水泛,故腰酸腿软,蛋白精微丢失,面浮足肿,口渴心烦矣。方以五淋、二至、导赤、当归赤豆汤四方化裁综合为方,其中二至丸重在滋肾阴兼清热;五淋散既养阴清热,又通五淋利小便;导赤散清心导热利尿;当归赤豆汤养血化瘀、利湿消肿;砂仁既调理气机,又芳香化浊。全方清利而不伤正,滋阴而不壅滞,阴气复则五志火清,下焦湿热除则淋证自愈。

(加减) 湿热重者加萹蓄、瞿麦;气郁者加炒川楝子、香附;湿困脾土者加佩兰;尿中有蛋白者加黄芪、莲子肉;血尿者加白茅根、小蓟、侧柏叶;腰痛甚者加杜仲、桑寄生。

(方源) 《陈伯咸临床经验荟萃》

泌尿系结石——滑淋化石汤(陈伯咸方)

(组成) 生地黄15g,全当归10g,女贞子10g,墨旱莲10g,鱼脑石30g,鸡内金15g,海金沙10g,石韦10g,冬葵子10g,川牛膝15g,延胡索10g,炒枳壳10g,广陈皮10g,三七粉5g(冲),琥珀粉5g(冲)。

(功效主治) 益肾强腰,利浊化石。用于肾虚膀胱气化失司,湿热蕴蒸下焦,灼烁津液,浊质沉积凝结而致的泌尿系结石症。

(方解) 泌尿系结石当属祖国医学的“石淋”“砂淋”“血淋”之范畴,其本为肾虚失化,其标为湿热下注,日积月累,酿成砂石。肾虚则平时常感腰部酸胀,因结石阻挡则小便淋漓不畅。病情急性发作时腰部绞痛,痛引少腹,尿时突然中断。因瘀阻或结石损伤脉络,尿中带血,尿道刺痛窘迫,乃一派实热之象。方中生地黄、当归、女贞子、墨旱莲滋肾壮腰,兼以清热;石韦甘寒,上能清肺,下利膀胱,又有止血之效;合冬葵子、海金沙滑下利窍通涩,功擅清化下焦湿热,使源清而流自洁;鸡内金消谷磨石,脑石坚硬,以石化石,两药乃是软坚化石之主力;牛膝善补且通,以助石下行;延胡索、枳壳行气推石,缓急止痛;陈皮一味,意在固护胃气。更需指出的是,因结石大小形状各异,下排过程曲折漫延,常可损伤组织而致血瘀和出血,故用三七、琥珀化瘀止血两顾,其效尤著。此方不论急性发作或稳定期,均可坚持服用,必有良获。

(加减) 若急性发作期加木通、泽泻;少腹坠痛加木香、乌药;食欲不振加神曲;腰酸加续断。

(按语) 服药同时禁食辛辣饮酒,多饮水活动,以助药力,则排石更速。

(方源) 《陈伯咸临床经验荟萃》

尿路结石——四金排石汤(施文德方)

(组成) 金钱草30g,鸡内金12g,郁金12g,海金沙15g,朴硝(化冲)12g,飞滑石(包煎)30g,青皮10g,枳壳15g,制香附10g,广木香12g,淡子芩12g,萹蓄草15g,瞿麦穗15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理气排石。主治肾、膀胱、输尿管等尿路结石,即“砂淋”“石淋”“血淋”之类。

(方解) 本病多由下焦湿热蕴结,日久结聚而成。方中四金(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郁金)均善于化石;配朴硝、滑石攻坚排石,瞿麦、萹蓄、黄芩清热利湿,枳壳、青皮、木香、香附理气止痛。本方亦可用治胆石症。

(验案) 马某,男,66岁,经商。年逾耳顺,肾气早衰。某日突感腰痛难忍、甚则不能动弹,并有阵发性绞痛,伴有血尿,小便频数量少。脉沉弦,苔薄白。患者未作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从临床表现来看,尿路结石的可能性大。遂投四金排石汤3剂试治。1剂药后腰痛较缓,小溲较前通利。翌日又服1剂,即排出如黄豆大结石一枚,其色红绿相杂,光滑如晶。小便已爽,腰痛告释。至今未发。

(方源) 《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