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6993400000002

第2章 内科病证 (2)

第1章 内科病证(1) (2)

(验案) 笔者于1985年探亲,住某省会,一亲戚之友人独生子8岁,因外感风寒咳嗽,在省儿童医院诊为急性支气管炎,住院治疗3个月,使用多种抗生素、激素,花费了数千元费用罔效,并亦用中药配合治疗,所谓中西医结合,杏苏散加减、止嗽散加减、桑菊、银翘加减、三拗汤加味、麻黄汤加味、小青龙汤等方杂投,了无寸效。邀笔者诊时见咳呛阵作,少有痰声,似燥咳而实非,咳声不爽,自述喉痒,咽痛,痰难咳出,舌淡苔白薄,脉沉细紧,大便2日1次,此乃风寒郁闭之久咳,仿朱师旋覆夏麻芍草汤加味,药用:旋覆花6g,半夏3g,生麻黄1g,茯苓6g,生姜3片,生白芍、甘草各3g,桔梗5g,前胡3g,薄荷2g,嘱放陶瓷有盖口杯隔水炖15分钟温服,2剂服后。诸症十去八九。嘱再服2剂以善后,仅花药费2元余,病家大赞中医药疗效之神奇、中医药之简便廉验的特色。

(按语) 此方以其简朴轻灵而屡建奇功,通治风寒久咳。凡因中西医误治之外感风寒久咳不愈者,毋论新久虚实或寒热夹杂,甚至缠绵数月或半年未见化燥化火者,或遍用中西诸药未效者,投此方效验如神,3~10剂而愈,尤其对老弱虚人、小儿不耐抗生素或市售中西止咳药无效者,更为合拍。笔者仿朱师之法,历年来以此方化裁治疗风寒久咳,屡有一两剂霍然而愈者,3~10剂治愈者多不胜举。

此方药简,剂小量轻,不取煎服,而取口杯加盖隔水炖服,亦是取效之关键。试以《伤寒论》太阳篇桂枝汤煎服法为例,煎前简单加工,火候、加水量、煎出量、服药量、服药温度、服后辅助措施、药效观察、重症服法、变证服法、饮食禁忌等,交代得详细备至。先圣医嘱之周全,足为吾人师法。读《伤寒论》除学习仲景辨证论治法则外,务必注意细微之处,《伤寒论》中的煎药方法,服药方法均有妙意所在。更值一提的是仲师用半夏乃是今之生旱半夏,近年全国大多地区均用水半夏,二者功效甚殊。笔者早有专论,此乃医药分家和学者受毒药禁用缪论的“三规五戒”之害也。仲景之“百年沉冤”急待洗雪。方本中病,而药是伪品,则效失过半。

(方源) 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朱良春治疗外感久咳的经验和特色选析.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8

风寒咳嗽——温肺化饮汤(于文生方)

(组成) 麻黄9g,桂枝9g,干姜6g,白芍15g,细辛3g,半夏12g,荆芥12g,五味子9g,茯苓12g,橘红9g,甘草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主治) 解表温肺,化饮祛痰。多用于感受风寒外袭的慢性支气管炎。症状为咳嗽,咳痰稀薄或痰带泡沫,量多易咳,恶寒重,发热轻,身痛,鼻流清涕,可因咳喘较重而不能平卧,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 风寒咳嗽由于感受风寒之邪,风寒袭肺而导致肺气不宣,气不布津。治应温肺化饮。以温肺化饮汤治疗。本方多用于感受风寒外袭的慢性支气管炎出现以上症状者。是以小青龙汤合二陈汤加荆芥组成,有解表温肺、化饮祛痰之功效。

(验案) 孙某,男,54岁。1980年11月5日初诊。咳嗽吐痰5年,冬春加重。3天前外出感冒咳嗽加重,吐泡沫样稀痰,量多,易咳,夜间不能平卧,鼻流清涕,体温正常。给以温肺化饮汤6剂,诸症明显减轻。

(方源) 《临证经验荟萃》

肺热咳嗽——清肺化痰汤(于文生方)

(组成) 炙麻黄9g,炒杏仁9g,石膏45g,黄芩12g,瓜蒌24g,前胡12g,蚤休30g,浙贝母12g,桔梗9g,炙桑白皮12g,紫菀12g,款冬花12g,甘草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主治) 清热化痰。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剧烈,咽干咽痛,咳吐黏稠痰或黄痰,鼻流浊涕,口渴欲饮,发热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方解) 肺热咳嗽临床上比较常见,其病因大多因感受风热之邪,也有的为感受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治以清热化痰,故用清热化痰汤。

(验案) 徐某,女,12岁。1987年3月18日来诊。咳嗽吐痰2~3年,每冬季及受凉加重。7天前又因感冒而咳嗽、吐黏痰而加重。胸闷胸痛,鼻流浊涕,体温37.8℃。查体:心率96/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可闻及散在的干湿啰音。腹软平,肝脾未及,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给予清热化痰汤水煎服。服药5剂,诸症明显减轻,只咳少量黏痰。又服3剂痊愈。

(方源) 《临证经验荟萃》

阴虚咳嗽——滋阴润肺汤(于文生方)

(组成) 沙参30g,麦冬18g,金银花30g,连翘15g,桔梗9g,百合24g,浙贝母9g,炙罂粟壳12g,前胡12g,炙枇杷叶15g,炙紫菀15g,款冬花12g,甘草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主治) 滋阴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咳嗽。主要临床特点为干咳无痰,口干咽燥,或痰少不易咳出,伴胸闷胸痛,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或细数。该型多见急性支气管炎。经用中西药治疗后,留有以上症状,再用止咳中西药效果不佳。

(方解) 肺阴虚咳嗽多因发热,咳嗽或用燥湿化痰药日久,导致肺阴亏虚,肺失滋润。用滋阴润肺汤。

(验案) 王某,女,14岁。1989年10月5日诊,咳嗽吐痰半个月。1个月前患者因感冒发热咳嗽吐痰,气喘,诊为急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给予青霉索、链霉素及止咳祛痰药常规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但仍干咳无痰,口干咽燥,以睡前和晨起加重。查体:心肺(-),舌红少苔。脉细数。根据以上主证及舌苔脉象变化,符合肺阴虚咳嗽,给予滋阴润肺汤6剂,干咳痊愈。本方养阴止咳为主,加用收敛止咳药炙米壳。对于久咳无痰有奇效。

(方源) 《临证经验荟萃》

肺肾阴虚咳喘——补肺固本汤(于文生方)

(组成) 黄芪24g,防风9g,白术15g,熟地黄18g,紫菀12g,鹅管石18g,炒山药12g,五味子9g,党参24g,麦冬9g,紫石英18g,甘草6g。

(用法) 水煎服。或以上方5倍量做成水丸或蜜丸,1日服1~2粒。

(功效主治) 肺肾阴虚咳喘。尤其慢性咳嗽病人,每遇气候变化、劳累、活动则咳喘加重,吐痰量多,呼多吸少,食欲减退。

(验案) 王某,男,55岁。1987年4月5日来诊。咳嗽吐痰10余年,受凉劳累加重,伴胸闷憋气,活动气喘,不能坚持工作。每次发作需用抗生素、氨茶碱等药物。查体:慢性呼吸困难貌,语言低微,颈静脉无怒张,桶状胸,心率90/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未触及,腹水征(-),下肢不肿。诊为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给予补肺固本汤18剂,诸症明显减轻,感冒次数也较前减少。又按上方5倍量配成蜜丸,每丸9g,日服2次。随访2年,可坚持正常工作。

(按语) 祖国医学认为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根据以上理论,咳嗽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给予补肺固本汤。

(方源) 《临证经验荟萃》

咳嗽——关氏咳嗽方(关幼波方)

(组成) 草河车10g,杏仁10g,桑叶、桑白皮各10g,生地黄10g,炒知母、黄柏各10g,玄参10g,全瓜蒌20g,苦桔梗10g,麻黄2g,牡丹皮10g,赤芍10g。

(功效主治) 宣肺散邪,肃肺养阴,活血凉血。用于咳嗽。

(加减) 伴风寒表证加生姜3g,荆芥10g;伴风热表证加金银花20g,野菊花10g;热重加生石膏30g;高热不退加紫雪散;咳多稀痰者上方去生地黄、玄参,加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多黄痰者加生石膏30g,麦冬10g;痰稠黏者加海浮石10g;干咳无痰加浙贝母10g,麦冬10g,天花粉10g;痰中带血伴胁痛者加黛蛤散10g,仙鹤草10g,藕节10g;咳嗽伴咽痛者加金果榄10g,僵蚕10g或锦灯笼6g;久嗽不愈,伴有喘促者加紫苏子10g,莱菔子10g;外邪已除者加白果10g。

(验案) 女患,59岁,1987年1月9日初诊。患者咳嗽吐白黏痰20年余,1965年因患外感致咳嗽咳唾白沫,痰量多,曾服中西药效果甚微。今年初无明显诱因,病情加重,夜间不能平卧,胸闷,咽痛,面部轻度浮肿,纳差便干,大便3天一行,尿黄,苔薄白,脉沉滑。既往有糖尿病史。证属痰湿内停,肺失宣降,治以宣肺化痰、降气止咳之法,方用:草河车10g,杏仁10g,桑叶、桑白皮各10g,生地黄10g,玄参10g,前胡10g,赤芍10g,牡丹皮10g,苦桔梗10g,半夏10g,茯苓15g,橘红10g,炒莱菔子10g,紫苏子10g,白芥子10g,麻黄5g。二诊时痰涎减少,胸闷减轻,咳嗽略减。仍咽干,大便干,脉沉滑,苔薄白。上方去生地黄、牡丹皮,加五味子10g,细辛2g,7剂。药后咳嗽大减,吐少量痰,夜间已能平卧,食欲转佳,大便干,脉沉弦,苔薄白。上方去五味子、细辛、紫苏子,加紫菀10g,款冬花10g,百部10g,在主方基础上加减治疗2个半月病乃愈。

(按语) 关老证治咳嗽,常常贯穿下述原则。

1. 宣肺散邪 肺主皮毛,气通于表,凡时令之邪,均可犯表伤肺,故治宜宣散,最忌闭敛,故用药如麻黄(风热当配石膏)、杏仁、苦桔梗之属宜之,其中麻黄用量宜轻,盖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常用3~5g即可,宣肺最佳。否则,清肃之令不行,必成痼疾。

2. 肃肺养阴 肺为金脏,凡木火升腾,胃热蕴蒸,皆伤肺金,以致肺阴大伤。而风寒湿燥之邪皆能化火,故清热肃肺、养阴保津实为治咳之要道。故方中常用桑叶、桑白皮、知母、黄柏、草河车等。若热重则必用金银花、天花粉、生石膏之类。关老认为金银花、天花粉配伍有功同羚羊角之妙用。又肺恶燥喜润,故常宜用生地黄、玄参、瓜蒌、知母等甘润之品以滋燥金。

3.活血凉血 关老认为,肺虽主气,然百脉朝肺,气病必及血络,因而颇重活血凉血,故方中常用赤芍、牡丹皮、生地黄之属,既可清金保肺,兼寓“治风先治血”之妙意,可谓深得理肺三味,学者于此最宜深究。

(方源) 陈勇,吴春节.学习关幼波教授治疗咳嗽的经验.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7,1(3):103

咳嗽——截咳2方(姜春华方)

(组成) 百部12g,南天竹子6g,天浆壳3只,马勃3g。

(用法) 8岁以下儿童减半。

(功效主治) 温肺肃肺,截治咳嗽。凡急慢性或持续性或阵发性咳嗽剧烈,无痰或痰少难咳者。

(方解) 百部温肺润肺、下气止咳,具有温润而不燥、开泄降气的特点,故不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新久诸般咳嗽均可以应用,尤以治久咳、顿咳和肺痨咳嗽为宜,故用作主药。南天竹子,苦涩微甘而平,有小毒,功专止咳。该药所含南天竹子碱有强烈的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故有较好的镇咳作用。成人用量一般不超过6g(二钱),过量易中毒。天浆壳味甘辛温。能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姜老认为该药稍具强壮作用,与百部配合,民间治疗百日咳有良效,可以推广使用于诸般咳嗽,尤以阵发性咳嗽疗效较好。马勃辛平,清肺利咽,现代药理研究,百部与马勃对呼吸道及肺部多种病菌感染有抑菌作用,并能保护支气管黏膜,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有助于抑制咳嗽反射。从中医传统理论看,4味药相辅相成,既能温肺润肺,又能肃肺清肺,邪去肺宁,其咳自止。

(方源) 《内科名家姜春华学术经验集》

咳嗽——清金宁嗽汤(陈伯咸方)

(组成) 糖瓜蒌15g,苦桔梗10g,杏仁泥10g,浙贝母10g,信前胡10g,鱼腥草10g,炙枇杷叶10g,金银花15g,青连翘10g,枯黄芩10g,旋覆花10g,焦远志10g。

(功效主治) 清热化痰,宣肺宁嗽。主治邪热犯肺,痰热内蕴,肺失清肃而致的肺炎、支气管炎并感染。症见咳嗽痰多,胸闷憋气,咽痛喑哑,便干溲黄。舌苔黄或腻,脉数有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