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笑看沧海欲成尘
6971000000044

第44章 袁长官女(猿精)

《全唐诗》中还有一个自称是“袁长官女”的猿精,和上面的“孙长史女”倒像是姐妹一般。不过,这个“袁长官女”,是主动离开男人的,尽管她和丈夫已经生育有两个孩子。

唐代宗年间,一个叫孙恪的落第秀才,在洛阳城游玩散心。这天,到了魏王池的旁边,忽然见有一座宏大的宅院,路人们说,这是袁家的宅第。孙恪前去轻轻叩门,没有人答应。门旁有一间小屋,布置得也很精美,写着“伺客之所”——也就是客人等候的地方。

孙恪掀了帘子进去后,从里面的窗子向院里瞧,只见有一位“光容鉴物、艳丽惊人”的女子,立在庭前,手摘萱草,口中吟诗道:

袁长官女诗(摘萱草吟)

彼见是忘忧,此看同腐草。青山与白云,方展我怀抱。

萱草本有忘忧草之说,西晋张华的《博物志》说:“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这里“猿美女”是说,虽然有萱草忘忧之说,但是我现在看起来却根本没有什么意义,视如腐草一般,只有那青山矗立、白云环绕的地方,才能让我开颜畅怀。

孙恪正看得发呆,那女子一抬头,见到了他,面含羞惭地跑进了内庭之中,并半含恼怒地命小丫头过去质问孙恪说:“你是什么人?为什么来到这里?”孙恪不停地赔礼,声称唐突了佳人。

那女子又令小丫头传话说:“我还没有梳妆和修饰自己的面容,你就胡乱偷看,实在是太无礼了!”孙恪听出这话明似指责,实际上却甚有情意,心下暗自欢喜,就悄悄和丫头们打听:“她是谁家的女儿?”丫头们也不隐瞒,如竹筒倒豆子:“我们家小姐是袁长官的女儿,她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也没有别的什么姻亲。只和我们几个人一起生活,住在这所大宅院里。她现在还没有许配人,正想着物色一个合适的如意郎君。”

过了好大一会儿,那女子才出来见孙恪,果然是更加美艳动人。孙恪见了,不免骨软筯酥,失魂落魄。丫头们摆上茶果,盛情招待孙恪。那女子对孙恪说:“郎君如果没有房子住,就把行李搬过来住在这里吧。”孙恪更是喜出望外,他一个落第秀才,每天住宾馆要花多少钱啊?那女子又指着那群青衣小丫头们说:“您缺少什么东西,有什么需要,就和她们说。”孙恪欢喜之余,又不免有些惭愧。自己一个大男人,却住人家女子的房子,花人家的钱。

但惭愧归惭愧,孙恪随即就想:软饭就软饭,但毕竟好吃又好咽。于是他急不可待地向这位女子求婚。这女子早有此心,要不怎么会对孙恪那样好?她又不是活雷锋。所以嘛,这事水到渠成,于是两人不久就在这栋宅第内结为夫妻。

从此后,穷酸孙恪就过上了阔绰的生活——“车马焕若,服玩华丽”,这不免引起旧日亲友们的讶异。就好比你的朋友,昨天还是整天啃一包方便面过日子的穷失业大学生,一转眼开劳斯莱斯车、穿阿玛尼西装了,能不让人怀疑吃惊吗?亲戚朋友们询问孙恪“发财致富”的成功经历,孙恪不好意思说是吃软饭挣来的,于是支支吾吾,语焉不详。

如此过了两三年,有个叫张闲云的,是孙恪的表兄,自称颇习道术,见孙恪脸上有妖气,认定他所娶的妻子是妖怪(看样子,这人和法海是一路货色)。他拿了一把剑给孙恪,说任何妖异之物见到这把宝剑,立刻现形死掉。孙恪接了剑,当下还犹豫了一会,但架不住张闲云说“妖物终究要害人的”,于是孙恪就带了这把剑回来,藏在卧室中,想让妻子袁氏现出原形。

孙恪的异样神色马上就被袁氏发觉了,她愤怒地指责姓孙的:“你当初穷途末路,是我给了你这样舒适的生活,如今你却兴起这样的坏心害我,真是猪狗不如!”

孙恪大汗淋漓,吓得伏在地上连连磕头说:“都是表兄教我这样做的,绝对不是我的主意。我愿饮血为盟,再也不敢对你有异心。”

袁氏搜出那把剑,轻蔑地笑道:“就这玩意儿也能吓唬我?我跟你结为夫妇都好几年了,如果害你的话,你早就没命了,看你的本心也不至于如此,就姑且饶过你吧!”说罢,她轻轻一抖,那把剑就像嫩藕一般被折成好多截。孙恪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才缓过神来。后来,表兄张闲云听到此事,也吓得远远逃走,再也不敢登孙家的门了。

如此过了十多年,袁氏已为孙恪生了两个儿子。后来,孙恪因朋友推荐,去南康这个地方当一个经略判官。唐代的判官由地方官自选,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助理这样的职务。于是孙恪带着一家人,踏上旅途。一路上,每到青松参天、高山巍巍的地方,袁氏就特别留恋地停下来仔细看,神情变得郁郁,似有无穷心事涌上心头。

这一天,到了端州,袁氏说这里有个峡山寺,我要去拜一拜。孙恪对妻子的话那是言听计从,无有不允(妻子有财有本领,安敢不听)。袁氏非常高兴,仔细梳妆打扮了一番,孙恪买了果蔬香烛之类,一起去峡山寺斋僧。只见袁氏领着两个孩子,走得飞快,而且根本不用问路,好像是她昔年曾来过一样,孙恪暗暗讶异,但又不敢问。

来到佛堂,袁氏取下颈上所带的一个碧玉环给主持老僧说:“这是院中的旧物。”老僧接了后看了看,茫然不解。时至中午,大家一起在禅堂吃斋,这时有几只野猿从山崖间高高的松树上下来,来到大家吃饭的台子前,长啸了几声,又攀着藤萝跑开了。袁氏突然泪下如雨,提笔在寺中的一面墙上写道:

袁长官女诗(题峡山僧壁)

刚被恩情役此心,无端变化几湮沉。

不如逐伴归山去,长笑一声烟雾深。

写罢,她掷笔于地,用手抚着两个孩子的头顶对孙恪说:“你好好地照看他们,我要和你们永别了!”孙恪还没来得及答话,袁氏猛地撕掉自己的衣服,化成一只老猿,长啸一声追着刚才那几只野猿而去,孙恪清楚地看到,她的身形将要消失在山崖后时,还回过头来深情地望了他们一眼。孙恪又惊又急,却没有一点办法,只好看着袁氏眼睁睁地消失在这莽莽山林之中。

这时候,那个老僧开口对孙恪说:“我想起来了,这只猿是贫僧尚为一位年幼的小和尚时所养。到了开元年间,高力士经过此地,喜欢它,就用五匹帛换走了。据说后来它被献给了天子,因为很通人性,宫里的人非常喜欢它,把它养在上阳官里。不过安史之乱后,就再没有它的消息了。这碧玉环本是诃陵胡人所给,当时戴在它的脖子上。”

孙恪听了,感伤不已,他和孩子在此盘桓了六七天,也没有等得妻子回来。官也再无心去做,神情黯然地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