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笑看沧海欲成尘
6971000000013

第13章 杜兰香

玉女杜兰香下嫁于张硕

曹唐

天上人间两渺茫,不知谁识杜兰香。

来经玉树三山远,去隔银河一水长。

怨入清尘愁锦瑟,酒倾玄露醉瑶觞。

遗情更说何珍重,擘破云鬟金凤凰。

杜兰香也是一个古诗中经常提到的仙女,书生赵象给步飞烟写的情书中就有“不随萧史去,拟学阿兰来”这样的字句,其中“阿兰”就是说的杜兰香,看来杜兰香在唐代时就成为“偷情仙女”的代表。

曹唐这首诗写的是她和张硕的情缘。据杜光庭所写的有关女仙的专著——《墉城集仙录》,是这样说的。

杜兰香的成仙过程很奇特,说是在洞庭湖上有一个老渔翁,这一天,他听到有孩子的哭声,循声过去,看到有一个三岁大小的女童,孤孤零零地站在水边。老渔翁觉得她很可怜,于是就接她到自己家中,养到十来岁,这个小女孩儿长得越来越水灵——“天姿奇伟,灵颜姝莹”,简直不像尘世中的人。

这天,忽然有“青童灵人”(是不是前面提过的青童仙女?)从天而降,带着这个女孩就飞上天去了,临上天时,这个女孩儿对老渔翁说:“我本来是仙女杜兰香,因为犯了过错被责罚,才来到人间,如今期限到了,我要走了。”于是她就凌空飞走了。但杜兰香也不是无情之人,之后仍时不时来看望一下老渔翁。老渔翁经杜兰香指点传授,也居然越活越年轻,也不打鱼了,于湖湘一带修仙学道,后来不知所踪,大概也成了地仙一流。

后来,爱情戏上演了:仙女杜兰香又来到洞庭包山的张硕家,张硕是一个青年男子,平日就喜欢求仙修道,杜兰香“下嫁”(其实无媒无聘,也无结婚证,最多算同居)到他家,教给他飞升练形之术,如此三年,张硕也成了仙。杜兰香一见情郎之面,就送给他玉简一枚,玉唾盂一个、火浣布手帕一方。这些东西虽是天宫之物,但像痰盂、抹布什么的,像是打扫卫生用的工具,不是像鼎、剑什么的可称为“国之重器”,在天宫中应该算不得宝物。很怀疑杜兰香在天宫就是“保洁员”,经常接触的就是这类器物,于是偷了几件来送给她的张郎。

据杜光庭所写的《墉城集仙录》,张硕后来也得道成仙了。这是一个童话式的美好结局。不过,这本书中,杜老道往往对原有的故事,加以润饰和美化,而且有意淡化仙女和凡人相恋的元素,让他一写,仿佛就成了杜兰香点化张硕成仙,变成师徒关系了。

在本故事最早的版本《搜神记》中,杜兰香是在建业四年的春天,坐着青牛牵着的钿车来到张硕家门口的,杜兰香有两个小丫头,大一点的叫“萱支”,小的叫“松支”,小丫头传话说:“王母所生的仙女,想和你匹配为夫妇,赶快听从吩咐。”张硕见到杜兰香,只见她天姿美秀,年方十六七岁(张硕当时年方十七岁)。杜兰香给张硕吟了一首诗:

阿母处灵岳,时游云霄际。众女侍羽仪,不出墉宫外。

飘轮送我来,岂复耻尘秽。从我与福俱,嫌我与祸会。

从“阿母处灵岳”云云,说明杜兰香的身份,杜兰香自抬身份,称是王母之女(其实可能只是王母的侍女),一副居高临下的“高姿态”,这首诗看起来不像是表达爱意,倒像是恐吓张硕。“从我与福俱,嫌我与祸会”——从了我,就有好果子吃,不然就降灾祸给你没商量。男女关系方面,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女追男时,像杜兰香这样“强横霸道”也不算过分,评书中常有如女山寨大王穆桂英捉了杨宗保就强逼成亲这类的故事,也算是一则佳话。如果将男女角色置换,味道就大不相同了。假想,杜兰香是个男神,张硕是个女子,那如果再说“从我与福俱,嫌我与祸会”,就成了妖人强娶民女了。

杜兰香和张硕“成亲”之后,不久就离去,一直隔了半年,到这年的八月份,才又回来。杜兰香这次回来,给了张硕“薯蓣子”三枚,个个如鸡蛋一样大。她说吃了这个能让张硕不畏风波,辟寒耐暑。张硕吃了二个,想留下一个,(难道想给别人吃?)但杜兰香不肯,坚持看着他全吃掉。张硕曾问她:“向神佛祈福能让人身康体健吗?”杜兰香说:“服食药物可以消病袪疾,祈祷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我们知道,古时常常巫医不分,家里有了病,有人不求医问药,却请来巫婆跳大神,杜兰香这番话,对于当时这样愚昧的人,不啻一副清醒剂。

然而,杜兰香后来还是永远离开了张硕。像《墉城集仙录》中那种张硕后来也成仙的说法,无异“王子&公主”童话式的改编,据《杜兰香别传》(见《太平御览》)中说,张硕后来苦等杜兰香不来,如此有一年多,忽然见到杜兰香的车飞降到山间,张硕悲喜交集,杜兰香脸上也显出高兴的样子,但是没说上几句话,杜兰香就要走了,张硕扑上前,想要挽留她,结果杜兰香的侍从纷纷伸出手臂将他推开——其婢举手排硕,凝然山立。张硕没法,只好黯然走开。

杜兰香后来为什么突然如此绝情,不再和张硕交往?其中原因,这些资料里都没有提,按杜兰香自己的说法是“情无旷远,以年命未合”,意思是说我们的感情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年命”不合。什么叫“年命”,就是年庚和八字,反正是我们凡人解释不通弄不懂的事情,仙女怎么说咱就怎么听呗。依我猜测,杜兰香可能也是私自下凡相会,因此不敢久留,什么“年命”之论,是借以托辞罢了。

《全唐诗》中曹唐还写有一首《张硕重寄杜兰香》,看来唐代时,人们普遍认定的结局,也是这样凄凉冷落的:

碧落香销兰露秋,星河无梦夜悠悠。

灵妃不降三清驾,仙鹤空成万古愁。

皓月隔花追款别,瑞烟笼树省淹留。

人间何事堪惆怅,海色西风十二楼。

仙凡相恋,往往是有始无终的。就像现在的歌中所唱:“留不住的风留不住的云,留也留不住一颗离别的心。留不住的雨留不住的虹,就像留不住一场美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