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
6960400000033

第33章 习惯之六:统合综效1+1可以大于2(6)

勤奋是一笔价值远远超过金子的财富,金子虽然珍贵,但金子是不会失而复得的。纵然你有黄金万两,但坐吃山空,你总会有穷困的一天。唯有勤劳才是永不枯竭的财源。这一点,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勤能使人走向成功,聪明的人,勤而努力就能成就大事业,而比较愚笨的人,如果能以勤为本,笨鸟先飞,同样是获得成功的赢家。记得《圣经》中有这样上句话:上帝给你打开了一扇门,同时就要给你关上一扇窗。你应该记住,勤奋实际上只是弥补你自己某一方面缺陷的良药。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制作课,老师要求每个人做一件小工艺品。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们把他们的制作拿出来,一件一件地检查。当老师走到爱因斯坦面前时,他停住了,他拿起爱因斯坦制作的小板凳(那可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问爱因斯坦:“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吗?”

爱因斯坦以响亮的回答告诉老师说:“有!”

然后,他又从自己的小桌里拿出了一只板凳,对老师说:“这是我做的第一只。”

一个并不手巧的人最后仍然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巧的手因勤奋而显得举足轻重。另一个小故事,也能说明这一道理。

古希腊有位演讲家,他的口才很好,每上次演讲都能吸引众多的听众。但他年青的时候却有口吃的毛病,经常受到大家的嘲笑。为了改正这一缺点,他坚持天天练习说话。有的时候就跑到山顶上,嘴里含着小石子,训练自己的口型,摸索发音的规律。正是勤奋不懈的努力使他改掉了口吃的毛病同时说出了一口流畅悦耳的话,一从而实现了做演讲家的梦想。

自身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勤奋的精神。自身之拙,可能会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障碍。但伟人、名人就是在克服障碍后得到桂冠的。即使是太行、王屋二山那么大的障碍也会被我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用勤奋一点点的挖掉,如果我们始终不放弃理想的话。勤奋面前,再艰巨的任务都可以完成,再坚定的山也都会被“移走”;凡事只有踏实勤劳,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守住“勤”字,忌掉“懒”字,懒惰是人的本性之一;稍不留神就会流露出来。所以想成就一番事业要时刻提醒自己:“成事在勤,谋事忌情”。因为人生短暂,懒惰就如自杀。

勤奋的人瞧不起懒惰的人,心灵的恬静是勤奋的人始终追求的,而懒惰的人却是始终沉湎于肢体的舒适之中。怕吃苦怕受累是懒惰者的症状,一无所得,受人嘲笑是懒惰者的下场。

清朝某县有位姓王的青年,是个大户人家的子弟,在家排行第七。他从小就爱慕道术,听人说崂山上有很多得道的仙人,就背上书籍前去学道。

王生登上一座道士观,在清幽静寂的庙宇中,一位老道正在蒲团上打坐。只见这位老道满头白发垂挂到衣领处,精神清爽豪迈,气度不凡。王生连忙上前磕头行礼,并且和他交谈起来。交谈中,王生觉得老道讲的道理深奥奇妙,便一定要拜他为师。道士说:“只怕你娇生惯养!性情懒惰,不能吃苦。”王生连忙说:“我能吃苦。”老道的弟子很多,傍晚时他们都来到老道这里,王生一个个作揖见过,便留在了庙中。第二天,王生拿着老道交给自己的斧头在师父的吩咐下随众人上山砍柴。过了一个多月,王生的手和脚都磨出了很厚的茧子,他忍受不了这种艰苦的生活,暗暗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终于,又过了一个月后,王生吃不消了,可是老道却不向他传授任何道术。他等不下去了,便去向老道告辞说:“弟子从好几百里外的地方前来投拜你,我这一片苦心不指望学到什么长生不老的仙术,但您不能传些一般的技术给我吗?现在已经过去两三个月了,每天不过是早出晚归在山里砍柴,我在家里,从来没吃过这样的苦。”老道听了大笑说:“我开始就说你不能吃苦,现在果然如此,明天早上就送你走。”

王生听老道这样说,只好恳求说:“弟子在这里辛苦劳作了这么多天,只要师父教我上些小技术也不枉我此行了。”老道问:“你想学什么技术呢?”王生说:“平时常见师父不论走到哪儿,墙壁都不能阻隔,如果能学到这个法术就满足了。”

老道笑着答应了他疒并领他来到一面墙前,向他传授了秘诀,然后让他自己念完秘诀后,喊声“进去”,就可以去了。王生对着墙壁,不敢走过去。老道说:“试试看。”王生只好慢慢走过去,到墙壁时被挡住了。老道指点说:“要低头猛冲过去,不要犹豫。”当他照老道的话离开壁再猛向前冲到墙壁处,真的未受阻碍,睁眼已在墙外了。王生高兴极了,又穿墙而回,向老道致谢。老道告诫他说:“回去以后,要好好修身养性,否则法术就不灵验了。”说完,又送他一些路费,就让他回去了。

自称得到崂山仙人传授的王生在家中自得不已,可以穿越厚硬的墙壁而畅通无阻。他妻子不相信。于是,王生按照在老道处学的方法,离开墙壁数尺,低头猛冲过去,结果一头撞在墙壁上,立即扑倒在地。面对自己头上的鸡蛋大的包和妻子的嘲笑,他又羞又恼的同时又止不住骂老道无良心。

生性懒惰,却还想得道成仙,这无疑是行不通的。懒惰不改,要想获得成功,也是会碰壁的。如果说王生的遭遇是一个懒惰者的遭遇,那么王生所得的教训就是所有懒惰者的教训了。

而下面这个小故事,则更传神地刻画出了懒惰者的心态。

一位探险家在森林中看到一位老农正坐在树桩上抽烟斗,于是他上前打招呼说:“您好,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老农回答说:“上一次我要砍树的时候,风雨大作,结果,那些树未让我费力就倒了。”

“您真幸运!”

“你可说对了。还有一次,在暴风雨中闪电把我准备要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

“真是奇迹!现在您准备做什么?”

“所以这次我准备等一场地震帮我把土豆从地里翻出来。”

懒惰者,缺少的是行动,他们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其实,幸运只给勤奋者,等待只会浪费时间,等不来幸运。懒惰,其实就是否定自己。把自己的生命,一点点送人虚无,而不想做下次奋斗,拯救自己。懒惰作为一种浪费,浪费的是比任何东西都宝贵的生命。青年时期,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时勤一些将来定会受益无穷,相反,若懒惰一些,后患也将无穷。一个成功的人,是不会有任何机会让懒惰得逞的。

青年人只有养成勤奋的习惯,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很多人总有找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当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后,发现“勤”字,是成大事的要诀之一。

天道酬勤。没有一个人的才华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着一连串儿的让人精神为之勤奋之事。在成功的道路上,除了勤奋,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在每个成功者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勤劳的好习惯,鲁迅说得很形象:“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

笨鸟先飞,尚可领先,何况并非人人都是“笨鸟”。“勤奋”,使青年人如虎添翼,能飞又能闯。任何事情,惟有不停前进方可有生命力,学习更是如此,不前进就是后退。社会不是享乐的天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人才云集,竞争对手强大。快节奏的生活,高度的竞争又时刻令人体会到一种莫大的压力,潜移默化地催人上进。

成绩的得来可不像老鹰抓小鸡那样容易,而是勤奋学习得来的。停滞一步便会落后于人。

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这里的人的勤奋学习的精神,应该对青年人有所启发,让我们来共同看一看吧。北大学生普遍形成勤奋的学风。很多同学早上六点就起床,晚上十下二点才去睡觉,去图书馆、教学楼苦读,长年不懈。

北大人不但勤于学习,还勤于思索,勤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始终是北大精魂里长流不息的血液,他们思考着人生、思考着社会……并为之付出相应的行动。每逢寒暑假,他们都不放过学习的大好机会,或留在校园中读各类书籍,以强化专业、拓展学识;或积极投身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走南闯北,了解祖国各地的方方面面,大有一番“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比如,中西部发展协会!在1997年寒假期间就曾奔赴湖南沅陵做社会调查,以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在北大,有很多人的故事(即使他们是平常的一名学生〕,都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孙树立,1986年考入了中国建立的第二个力学专业--北大力学系力学专业,他以优异的成绩和工作能力获得了首届光华奖及优秀毕业生奖,并以班内第二名的成绩免试推荐为本系硕士研究生。1993年,年仅24岁的他又被免试推荐为博士研究生,专门从事计算力学方面的研究。自1989年起,孙树立就开始参与袁明武教授领导的大型微机结构分析通用程序SAP84的开发、研制和维护工作。研究生阶段,他在高层建筑领域开发了空间剪力墙单元,改变了我国一直沿用传统简化模型不能处理复杂多变结构的状况,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得到工程界的肯定。根据这一成果完善的SAP84成功地运用于许多高层及复杂结构工程计算中,效果良好91993年,孙树立又在前人的非线性有限元伪弧长求解算法基础上,提出了该算法具体的数值求解方案,真正完全、高效地实现了伪弧长算法.另外,他在常旋转自由度的有限单元的研究及应用方面,综合了众家之长,提出了新的模型和观点,还独立开发了《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程序》。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他的为人正如他的导师表明武教授所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

1994年到1996年初,他曾作为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公派到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工程系进行合作研究。他在香港所选的功课成绩全部都是A等,那里的老师以优厚的待遇真诚挽留,却被孙树立谢绝了。在学习期满后他坚决地返回了北大,继续从事科研工作。1996年12月6日,他在人民大会堂被共青团中央、全国****授予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基金建筑奖学金1996年度特等奖,成为1996年度北京市众高校中惟上获此殊荣的大学生,这在全国也只有十人。

而他的成功,还是从勤奋为捷径而得来的。

钱穆是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是从乡村中走出来的国学大师。他1931年到北大任教:之后又随西南联大到西南后方,直到1940年离开昆明去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任教。这期间也曾在清华兼课,可以说是对北大、清华两校都有影响的国学大师。

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与同代其他思想家、学问家不同,他没有念过大学,非学院派;他没有留过洋,他非西洋派;他甚至比长期生活在文化政治中心的梁漱溟都不如,他来自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乡村。他是从乡村中完全靠自身的努力走出来的史学巨擘。他在中小学任教之余,利用一切时间,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不涉猎,考据、训诂亦极嗜好,终身以史学为归宿。

他的勤奋是很有特点、也很有代表性的。他无论是吃饭、课间休息、上厕所都要看书,不分严寒酷暑,夏天为防蚊叮,他学父亲把双足放在水中坚持夜读。又效仿古人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的方法,定于每日清晨必读经、子等难读之书,夜晚后开始读史书,中间上下午读一些闲杂书,科学安排时间。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有时间思考问题,1918年他学会了静坐,每天下午四点后必在寝室静坐,体悟到人生最大学问在求能虚此心,心虚才能静,才能排除杂念,专心攻读和思考。

语言学专家王力教授也自有其一番激人奋进的经历。王力教授常常向青年一代传授他的治学之道。他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刻苦勤奋。他年轻时夜以继日地看书,天文地理、经史子集,博览群书,打下了后来做学问的基础。他24岁学英语,27岁学法语,50岁学俄语,80高龄开始学日语。这种精神是他后来精通六国语言和几十种中国方言。****期间,王力遭到批斗,晚上坚持著书立说。1976年以后,他加快了研究的进度,每天坚持工作8小时以上。正是勤奋刻苦地学习,才使得王力教授博学多才而且硕果累累。

王力教授一生写了40多种学术著作;近200篇科学论文,共上千万字(译着不计在内)。他的研究涉及语言学的广阔领域,无论是语法、音韵和词汇,无论是汉语的现状和历史,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切,无不是用勤劳的学习而获得的。

王力非常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文字改革,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还积极领导汉语教研室对语言文字教学的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从1964年出版至今,一直是全国高等院校不可替代的好教材。

如果说天才,王力教授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天才了。可这“天才”不是天生造就的,而是通过勤奋学来的;如果说成功,王力教授也可算得上是当之无愧的了,而这成功的途径,是用辛勤刻苦的汗水来换来的。惟有勤奋、努力,不停地学习,进步,成功的征途才会少一些弯路,才会少一些曲折。

自古以来,惟有勤奋才是无往不胜的成功秘诀。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闻鸡起舞……无不体现着工个“勤”字。青年人要养成勤的习惯,惟有如此,才会在成功之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12.少说、多听、勤做

●不只是大人物喜欢善听的人,普通的人都如此。

●你在做事之初,只有少说、多听、勤做。

●如果你要做事成功,请记住:做一个好的听众,也就是先听再做。

欲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记住一条法则:少说、多听、勤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