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边地母亲:五万进疆女兵的婚姻纪实
6960100000003

第3章

当年,张骞为什么把匈奴女人压在了身下?十万守天山的光棍兵,遍布天山南北的军营,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没有老婆安不下心,没有儿子扎不下根”的呼声。于是,王震伸着手对周恩来说:“给我几万女人吧!”总理答复,可在全国各地征招未婚女青年参军进疆。解决大龄官兵的婚姻问题。

当王震和陶峙岳这两位湖南籍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之后,他们发现新疆部队二十二万兵员(含新疆国民党“9,25起义”部队和三区民族军)中,仅三十岁以上的“光棍”竟达十万之多。

十万光棍。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十万光棍,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

十万光棍的兵营,是个什么样的兵营?

十万光棍的土地,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

一时间,从新疆军区到西北局。从西北局到党中央,几乎所有关注这片土地的决策者们,都将目光投向新疆部队三十岁以上的十万“光棍兵”……

张骞为什么扑向匈奴女人

那是什么时候?好像是在汉代吧。

阳关外的边野上。白天,阴山上挂着汉武帝家的太阳。晚上,大漠上升起的还是汉武帝家的月亮。

张骞扛着一竿七尺多长、顶端飘扬着牛毛的“旌节”。带着那支一百多人的队伍。跌跌撞撞,疲惫不堪地走进了河西走廊西部,一片天地混沌的沙海……

迷路了。张骞和他这支肩负着汉武帝“凿空”使命的队伍,迷失在了茫茫沙海之中……

自从进入河西匈奴单于的地盘。张骞一行,几乎是昼伏夜行,弃大道而择小路,尽力回避与匈奴人的相遇。以求顺利到达大月氏国,去实现汉武帝“联合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重开东西交通”的宏图大略。

当张骞意识到迷路时,匈奴单于的数百骑兵已经将他们团团围在了沙海里……

夕阳如血的漠野。汉家兵的利剑和匈奴兵的长刀,把汉韵胡风弹拨得涌血溅浆。

金黄的沙海里盛开了一朵朵艳红的花……

张骞被活捉了,张骞成了匈奴单于的俘虏。

这是公元前138年初冬的一个下午,发生在中国西北一片沙漠中的历史事件。

事件距今已有两千一百四十多年了。

张骞被匈奴兵捆在马背上,押进了单于的王庭。

几番拷打审讯后。他,一个来自大汉天朝的使者,堕落成了一户匈奴贵族的奴隶——一个原本不属于这片草地的牧羊人。

使命依旧在肩,但却西行无望。

汉武帝赐予的七尺“旌节”,成了张骞手中牧羊的鞭铲。

逐水草而居的日子里,他在静静地等候着时机,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奇迹终于出现了。

一天,张骞怀抱着一只羔羊,正在呆呆地望着衔山的夕阳。突然,寂静的漠野上,传来了一阵女人嘹亮的歌声。张骞循声寻去,只见一位匈奴姑娘,正立在马背上,冲他唱着一支不知名的歌。

姑娘的眼中袒露着胡域女子天生的野性。热情泼辣,豪放直露。

张骞听不懂她在唱什么,但从姑娘的眼中,张骞读出了情,读出了爱,也读出了性……

又是一个晚霞如火的黄昏,姑娘依旧仙女下凡般地挡住了张骞的牧归之路。火一样、风一般地向他扑来……

三十岁的关中汉子,牛一样的健壮。张骞浑身燃烧起了无法扑灭的烈火,他向着那堆燃烧的火扑去……

天地交合,阴阳相会。

漠野中,唯有汉武帝的“旌节”还立在西部的原野上,任凭风儿抚弄着顶端的牛毛……

张骞抚摸着匈奴女人的胴体,平静地仰望着满天的星斗。

他要彻底拥有身边的这个匈奴女人,他想有个家。

几天之后。张骞娶回了这位匈奴女人,在匈奴单于的地盘上,安下了自己的又一个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张骞和匈奴女人孕育出了混血的儿女。除了那竿“旌节”依旧,张骞似乎完全匈奴化了。

然而,十一年后,一个月淡星疏的夜晚。张骞突邀旧部,带着他的匈奴女人和甘父等随行,逃出了匈奴王庭。

张骞一路向西疾进。经罗泊淖尔,绕楼兰,沿塔里木河溯源而上……

一年之后,他终于到达了大月氏国……

次年(公元前126年),张骞又携着他的匈奴女人,历尽千辛万苦,回到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长安。

民乐宫中。当汉武帝接过张骞双手奉还的、磨秃了的“旌节”时。眼含热泪褒扬了张骞的西行壮举,当即拜太中大夫,封博望侯。

人人都想有个家

迪化(今乌鲁木齐)南郊。王震正在和战士们一起运石头,修建和平渠。将军穿着单薄的衬衣,热汗淋淋地拉着一挂小车。把边地上的春寒逼得四处躲藏着……

休息了,将军抓起一团雪洗了把手,招呼大伙儿抽支烟。不一会儿,他的身边就聚拢了许多胡子拉碴的老兵。

将军掏出一盒烟来,很快撒完了。可许多人还没有接上。

一位老兵从衣兜里抓出一把莫合烟说:“旅长(三五九旅的许多老兵一生都习惯称王震为旅长),卷根莫合烟吧,维族老乡送的,吸了不咳,还化痰呢!”

王震说:“真有那么好?来,卷一根。”

王震点着烟后,问老兵:“今年多大了,哪时参的军?”

老兵说:“今年三十七岁啦。是那年您带三五九旅南下时,在桑植入的伍。”

王震激动地拍了拍老兵:“那咱可真是近老乡哟,成家么?”

老兵笑笑,不好意思地说:“还没呢!现在还是光棍一条呀。”

将军说:“这仗都打完了,人可不能打光棍。现在毛主席命令我们‘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我们都得把根扎在新疆了。说说看,你们有什么想法?想不想在新疆讨个女人,生儿育女,成家立业?”

兵们就笑。大笑……

这时,一个胆子大些的兵,使劲挤了进来:“司令员,不是我们不想在新疆娶媳妇,只是这里女的太少。少数民族的姑娘吧。你又下了死命令,不让娶。”

王震也笑。

可他心里却在说:“是我王震对不起大家。你们跟我王胡子南征北战多少年,如今都人到中年了,还讨不上个媳妇。”

想到这里,他说:“同志们,现在看来,守边疆比打仗更难。打仗拼的是命,流的是血。现在要在这里扎下根来,需要拼的是心,流的是泪呀。”

事实上,当时王震兵营里的老兵们,“革命胜利了,想娶媳妇、想成家”和“打下江山了,该让人回去老婆孩子热炕头”等想法,就像瘟疫一样,在部队中蔓延开来……

“没有老婆扎不下根,没有儿子安不下心。”一时间,成了十多万老兵共同的心声和呐喊……

王震说:“给我几万女人吧”

1950年入春以来,王震将军的二、六军,陶峙岳的二十二兵团和三区民族军改编的五军领导,每个人的案头上时常都有这样的报告:

——某日,某部在塔里木垦荒,有一青年女子从田边走过,几十名老兵说下流话、起哄。连长×××只顾歪着头看女人,忘了自己手中的砍土镘,结果将自己的左脚砍掉半截;

——某兵团三十三岁的老战士×××,多次偷进女厕所,看女同志解手;

——某部营长××,与驻地一位哈萨克族妇女通奸,被群众打伤后自杀;

——某部十三名干部集体要求复员,想回家找媳妇,结婚生孩子;

——某部八十二名三十岁以上的干部和老战士申请回家,其中有红军七人,八路二十一人……

——某部副团长×××,看中本团一位比自己小十四岁的女卫生兵。×××多次向其求婚不成,采取逼婚手段,枪杀女兵后自杀:

天地万物,阴阳两极。

部队中的性犯罪案件和逼婚、抢亲事件时有发生,而更多的则是在埋怨、在发牢骚、在闹情绪……

男人需要成家。生命需要繁衍,事业呼唤女人。

戍边的将士不能没有女人爱恋,万里边关不能成了“和尚线”。

就这样,“男大当婚”正式摆在了王震将军和他的各级将领面前。

“新疆可是半壁河山呀,没有这十万人,怎么可能守得住这六分之一的国土和六千七百多公里的国境线?”王胡子对徐立靖(时任新疆军区副政委)说。

徐立靖想了想也说:“要想拴住这十多万人的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给他们找老婆,让他们在新疆安家立业,生儿育女,把根子扎在新疆。”

“他们可大多都是为共产党打下江山的功臣噢,要是连老婆都讨不上,我们凭什么让人家在新疆扎根守塞……”

于是,王震向中央领导大声疾呼:“给我们几万女人吧!”

有一次,将军去北京开会。期间,他突然拉上彭老总,一起找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家里。刚进门,王震就伸着手说:“总理,我和彭总这次是专门找你要女人、老婆来了。”

彭总开玩笑道:“我声明一点,我是不要老婆了。王胡子你也不能要了。再要就属于多吃多占了。”

总理笑着说:“你们给中央的报告,我和主席都看过了,老婆问题的确很严峻呀!十几万官兵多少年南征北战,现在总算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和政权,实现了和平。而他们又要背井离乡,去守边疆。守国防。是该让他们安家乐业了。可是中央一下子也给你解决不了那么多老婆……”

十万大龄官兵的婚姻问题,事关半壁河山的安危。

据说,当时王震曾扳着手指头,给周总理算过一笔账。整个新疆部队的男女比例是160:1,而30岁以上的未婚男女比例却是300:1,个别师团竟达到500:1……

不久,中央作出决定,允许新疆军区从内地各省征招未婚女青年参军,支援新疆建设,解决大龄官兵婚姻问题。

北京的喜讯传边塞

据说,陶峙岳将军的二十二兵团驻石河子垦区的官兵,是最先知道这一消息的。

那天,王震在二十二兵团的劳动工地说:“同志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毛主席和党中央,同意我们到内地招一大批女兵来,到时候,我保证让你们人人都娶上个好媳妇,在这里安家,在这里生儿子。”

兵们就问:“真的?”

王震说:“军中无戏言,当然是真的。”

大野里,顿时爆发出一阵宣泄般的欢呼声和经久不息的掌声。

于是,从这天起,老兵们的婚姻问题,就上了各级领导的讲话稿,成了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新疆军区档案馆。一卷发黄的文稿中,我曾查到了当时任二军政治委员的王恩茂将军的《在1950年二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其中有一大段关于讨老婆的内容。现抄录如下:

……关于婚姻问题,彭副总司令员说要从口里(指内地)动员女同志到新疆来,并且西北局在西安、兰州、酒泉、哈密设站。家里有老婆的可以送到西安;家里订了婚的也可以送来;家里既没有结婚又没有订婚的,你家里的父母亲戚能给你订一个的,也可以送来。送到西安找西北军政委员会秘书处或新疆军区驻西安办事处,一切费用由公家负担,给你送到新疆来。彭总和王震司令员都说过,而且是认真的。但是,目前不能一下子都完全接来,年轻的同志不要着急。首先是三十岁以上的同志,然后是二十八九岁的同志,二十五岁以下的同志还要后一步,应该按程序,小的让大的,不要乱了。有了全国的胜利,个人问题也就解决了。所以,我们的同志要集中思想巩固胜利,我们的毛主席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定会照顾我们的。他说,我们的经济建设会一年一年地变好,一切问题都会很好解决。总之,千言万语是要我们的同志在部队中努力工作,完成任务,个人问题是一定会解决的。

此后几年中,从中央到地方,从军内到军外,几乎是在全国(除去新疆、西藏、内蒙)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征招未婚女青年参军,支援新疆建设的活动……

于是,西行的路上,走来了一批又一批西行女人。

阳关外的大漠戈壁上,印出了一行又一行汉家女子的足迹。

从此,边地不再遥遥。

父辈们成家的渴望,也在一天又一天地接近现实。

边地上有女人的那天,我们就会有母亲。

有了母亲也就有了家园。有了家园,也就有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