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新社交礼仪实用手册
6950100000009

第9章 交际礼仪(2)

如果主人不能出席宴会,作为主办单位应及时以电话或信函的方式将主人不能出席的原因详细地告知宾客。而替代者在宴会开始时,首先要做的事是向到场来宾解释主人不能出席的原委,以真诚的态度请来宾谅解。

(3)宴会的时间、地点需要更改时

如果宴会举办的时间、地点需要重新调整,主办方应提前通知宾客,并将更改的原因和更改后的新时间、地点,向宾客详细说明。以免使宾客扑空,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4)服务人员出现问题时

服务人员在宴会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不论是服务人员人数不够,还是服务态度不好都会影响到宴会的质量。因此,宴会主办人事先应对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人数做好充分的调配。以免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破坏现场气氛。

举办宴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方方面面都必须考虑周到,每个细节都可能成为破坏宴会气氛的罪魁祸首。为了使宴会顺利、愉快地举办成功,还需注意上述礼仪规范。

6、记者招待会礼仪

公关活动中举办记者招待会是很平常的事,因为记者招待会是建立公共关系的最好形式,通过记者的宣传,可以为企业或个人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社会声望。由此看来,适时地举行记者招待会是一件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

既然记者招待会的作用如此巨大,就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注意记者招待会的礼仪。

(1)明确举办记者招待会的目的

在召开记者招待会前,主办者应确立记者招待会的主题,仔细斟酌该主题新闻价值的大小,能不能引起大众的注意等,只有将这些因素考虑清楚,才能确保记者招待会得到圆满成功。

(2)确定邀请对象

记者招待会的主体是新闻记者,所以在召开前需要提前确定邀请对象。由于新闻媒体的人事变动很大,所以必须核查清楚再邀请,以免因请错对象而得罪人。

(3)发放邀请函

邀请函最好提前7天发放到记者手中,以方便记者安排时间。注意:在记者招待会召开前1~2天再用电话通知一次被邀请者,确保到场记者人数。

(4)准备新闻稿

在记者招待会上,主办者除了要回答记者的相关问题,还应准备一些相关材料,前提是确保材料的真实性。专业的公关人员,对于重要的新闻事实,会准备一份适用于各媒体的“通稿”。

(5)把握记者招待会的时间

记者招待会的时间由主办单位决定,但最好在当日下午5点以前结束,因为,一般新闻稿件在5点都要截稿。

(6)确定记者招待会的地点

记者招待会地点选择的原则是交通便利、停车较方便、环境清静。

记者是大众媒体的主体,掌握着宣传大权,与记者搞好关系对企业或个人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在举办记者招待会时,一定要注重礼仪,以免得罪记者,产生矛盾。

7、应邀做客礼仪

在职场中,应邀做客是常事,它不但可以拓展公司业务关系,还可以联系双方感情,是一举两得的活动。应邀做客,被邀请者会有些压力,因为这种应邀做客,不像朋友聚会那样随便,受邀做客者既肩负着维护公司形象的重任,又要体现出个人品格修养。因此,应懂得相应的公关礼仪,表现出公司及个人特色,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掌握应邀做客的公关礼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回复邀请者

接到邀请函后,无论能不能赴约都应礼貌地回复邀请者,如不能赴约应向邀请者说明理由,真诚地请其谅解。如果有必要,可以另约时间。

(2)打扮得体

在出席宴会之前首先要了解宴会的性质,分清宴会的类型,以此选择适当的服装。以免在宴会中显得过于张扬。

一般情况下,参加晚宴时打扮可以适当华丽一些;如果出席记者招待会穿着像参加晚宴一样就有些不妥了,因为记者会属于比较正式的场合,穿着应本着正式、素雅的原则;娱乐性较强的宴会,可以打扮得正式中带着活泼,能更多地表现个人特性。

(3)进场前做好准备

进入会场前,应确保仪表整齐。对服饰不整、头发凌乱、身上有尘土、口腔有异味等问题应在进入会场前处理掉,然后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从容地走入会场,大方礼貌地与来宾交谈。

(4)守时赴约

按照邀请函注明的时间准时赴约。一般情况下,邀请函上会注明到场时间和宴会正式开始时间。应邀赴宴时一定不能迟到,如果因特殊情况迟到几分钟,尚且无妨,但迟到十分钟以上,主人会认为你对他不够尊敬。

(5)打招呼

进入宴会厅时,首先应与主人打招呼。然后,向其他宾客微笑点头或握手以示问候;千万不要让他人主动与你打招呼,这未免太过于自大,尤其是遇到长者,更应该热情、主动与之打招呼;对待女宾应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双方交谈时,不要太过热情,但也不要让对方有疏远之感,否则,可能破坏谈话气氛。

(6)按照主人指定的位子就座

入席时,应听从主人安排,在指定的位子就座。如果你随便落座,可能会打乱主人的安排,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座位未定,应注意正对门口的座位是上座,背对门的座位是下座,在选择座位时,应该按照身份、地位、老幼、性别为顺序,寻找适合自己的座位坐下。

(7)坐姿端正

就座后,应保持端正的坐姿,双脚自然地放在座位下,不要随便伸直,以免踢到别人;手肘不要放在桌子上,也不能放在邻座椅背上,而应自然地放在腿上;与同桌人交谈时不能厚此薄彼,专门与地位、身份高的人交谈;眼睛不要直盯盘中菜肴,显出迫不及待的样子,那是很失礼的。

(8)就餐时注意行为举止

主人示意宴会开始后即可进餐。在进餐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就餐时应保持着正装,中途不可脱外衣;动作文雅,夹菜时动作要轻,慢慢地将一小口菜送入口中;双臂不要占太大地方,以免妨碍邻座;吃饭、喝饮料、喝汤时最忌讳发出声响,这会影响同席人的情绪。如果想要取离自己比较远的物品,应请他人帮忙,站起身或探身去取都是不雅的动作。

(9)赴宴结束后,向邀请者真诚地致谢

赴宴结束后,起身离开是不礼貌的行为,为了能更长久地维系双方关系,赴宴结束时,应向邀请者表达真诚的谢意,或事后以信函、传真、电话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无论是职场、商场还是其他领域都少不了交际,应邀做客即是交际中的一种,在交际中掌握一些礼仪规范的相关知识,对于完善礼仪,提高应邀效果,增进了解和友谊,有着重要意义。

8、函件书写和发送礼仪

收、发各种函件也需要掌握一些礼仪技巧。技巧运用得当,会产生积极效果,否则,将无法达到预期目的,从而违背了收、发函件的初衷。

收、发各种函件应掌握哪些礼仪呢?不妨参考如下几个方面:

(1)邀请函

第一,邀请函的内容包括:会议举办的宗旨、时间、地点、被邀请者的姓名和职称。注意:邀请函中被邀者的姓名职称一定要书写工整。

第二,由于被邀请者的身份不同,邀请函发送方式也要相应变化。如果被邀者的身份、地位较高,则应由专人派送;如果是一般的宾客则可通过邮寄、发电子邮件的方式送达。值得注意的是,邮寄发送邀请函装封时,正面要朝上,邮票要贴正。

第三,邀请函的发送时间,一般提前一个星期;记者会的邀请函大多提前五天发送。

(2)答复函

收到邀请函后,不论出席还是不出席,都必须尽快给邀请者一个答复,答复函的书写格式与邀请函大致相同,圈选出席或不出席,并在空白处写上祝贺的话语,及时寄出。如果不能出席,还应另备信函说明缺席理由,并真诚地请对方谅解,此信函与答复函一并寄出。如有必要还应给对方打电话,再次说明缺席理由,并向对方的邀请表示由衷的感谢。

(3)谢函

日常生活中,谢函很少使用。一般情况下,人们收到礼品或应邀参加宴会时,都以电话致谢。当然,也有以信函的方式表达谢意的,这时对信函中的用字遣词一定要慎重,因为这很可能是主人收到的惟一一封谢函,为表诚意,马虎不得。

邀请函、答复函和谢函的书写和发送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书写应以“工整、得体、简明”为原则,发送要以及时为条件,千万不能怠慢,使邀请函、答复函和谢函失去原有的功效。

9、称呼礼仪

日常交际中,称呼是礼仪的开始,是打开沟通大门的钥匙,是联系彼此的纽带,每次交际的开始都以称呼为开场白,做个懂礼的人,在称呼上打动别人,促进沟通,扩大关系网。

称呼,就是对他人的称谓。怎样称呼他人,既体现出礼貌问题,又体现了对待他人的态度,同时也反映出两者间关系的远近。所以,在交际中一定要重视称呼礼仪。

(1)亲朋间的称呼

对于长辈来说,要用亲属称谓去称呼他们,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姥爷、姥姥、姑姑、舅舅等。这时,如果直呼其名就不太礼貌了,亲属间的关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对平辈来说,可互称姓名或用亲属称谓,如:哥哥、妹妹、姐姐、弟弟等,年龄稍大的可直接称年少者的名字。夫妻间,可互道姓名,还可以用昵称,但应注意场合,在父母、孩子面前和公开场合最好不要使用;称呼晚辈,可称其亲属称谓,当然直呼其名也是可以的,这样显得更加亲切。当晚辈成了家并有了自己的子孙后代时,再直呼其名就显得有些失礼了。

(2)对熟人的称呼

依照关系的密切程度,可按照亲属的性别、年龄、身份等来确定称呼,可用“姓加亲属称谓”、“名加亲属称谓”、“姓名加亲属称谓”,如“王奶奶”、“国强叔叔”、“张爱琴姑姑”等。

在正规场合,可称呼熟人的职务、职业,如:姓加职务、职业称谓,名加职务、职业称谓,姓名加职务、职业称谓等。

辈分、职务较高的人对年纪较轻、职务较低的小辈,可直呼其姓名,这样的称呼比较亲切。反之,辈分小、职务低的晚辈,对职务、辈分较高的长辈直呼姓名,就显得非常没有礼貌,有失家教了。

(3)对陌生人间的称呼

陌生人之间的称呼,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根据人的具体年龄、性别、职位称其为“同志”、“朋友”、“先生”或“小姐”等。对男人可称为“先生”。对未婚女性可称为“小姐”,已婚女性可称为“夫人”、“太太”。如果称未婚女子为“夫人”,那么对方肯定会认为你在侮辱她。所以,宁可把“太太”、“夫人”叫作“小姐”,也不能将“小姐”称为“夫人”或“太太”。

第二,可以互称亲属称谓。根据双方的亲属关系、双方的年龄差距、性别可互称亲属称谓。如“大伯”、“阿姨”、“叔叔”、“老爷爷”、“大嫂”、“大姐”、“大哥”等。

用好称呼有利于沟通,一句亲切的称呼,一句良好的问候,一下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彻底消除了沟通的障碍,所以不要小看日常交际中的称呼礼仪。

10、拜访礼仪

拜访是为了更好地交际,交际是为了相互了解,相互了解是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所以说,拜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

拜访,顾名思义,是指恭敬的拜会、访问,既然是主动登门,就要讲究礼仪。

(1)拜访前先预约

拜访别人之前,打电话预约这是一般的常识,特别是在繁忙的商务交际中更应注重这一点。

商场如战场,特别是在当今商机无限、分秒必争的社会里,时间就相当于金钱。几秒钟、几分钟,甚至几个小时对你来说虽不算什么,但对生意人而言,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总之,在拜访前一定要先预约时间。

在时间安排上,尽量配合被拜访者。如果你所拜访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并且他的时间安排很紧,那么就更应提早联系确定拜访时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约得越早,改变主意的可能性也会相对增大。因此,把握恰当的时间很重要。

(2)时间观念要强

如果你代表公司去拜访客户,须提前5分钟到达拜访地点。做个守时的人,因为你所代表的是整个公司,一举一动、言谈举止上都要得体,不然会破坏公司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

拜访之前,打电话与对方确定拜访的时间、地点,是最基本的礼节,一旦时间确定地点落实后,就一定要做个守时的人。如果对方的时间观念很强,不管你因为什么原因迟到,都会影响你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在时间、地点确定后,就一定要把交通路线、路况打听清楚,出发时还要考虑到意外因素,确保在预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切记,只可提前不能迟到。抵达目的地后,如时间还没有到,可以把事先准备和对方讨论的内容再考虑一遍,做到胸有成竹。

(3)根据场合把握时间

商务拜访的时间不宜太长,但也不是说事情办完后立刻起身告辞。如果对方需要,还可以陪他聊聊天,这一过程是拉近双方距离的最好时机。

如果认为谈完事情后需要立刻离开,没有必要顾虑立刻起身告辞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因为你是拜访者,提出离开的主动权在你,主人不可能提醒你该离开了,也不能强迫你告辞。

告辞也要讲究一定的礼仪。拜访结束后,最好不要说:“就这样,今天就到此为止吧!”你可以说:“那好,如果您对这件事没有意见的话……”对方当然能明白你的意思,就会说:“没问题了,今天就这样吧。”这时你再起身告辞,就没有人说你不懂礼仪了,反而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假如与对方谈话的时间超出了预定时间该如何处理呢?

第一,考虑没有谈完事情的重要程度,决定有没有必要延长时间继续谈下去。如事情非常重要,要用委婉的语气向对方说明,请他允许你把事情讲完。如果对方答应了你的要求,就可以继续将话题谈下去,如若对方还有别的事,则需再约拜访时间。如果接下来的事不太重要,对方也没有要留你闲谈的意思,此时你就可以起身告辞了。

拜访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日常交往当中。能否灵活运用此方法在交际中显得颇为重要。拜访成功,所办之事水到渠成;反之,当然竹篮打水一场空,搞不好还会被扫地出门,置你于尴尬境地。如在拜访中注意礼仪的使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后面这种情况。

11、握手礼仪

热情、得体、文雅的握手,在交际中可以给人以亲切、舒适的感觉,也可以将礼仪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现代交际和应酬中,握手被认为是人类的“次语言”,由此可见,握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有多么的重要。

握手除了代表问候、告辞、感谢、相互鼓励以外还代表祝贺。一个人取得某项成绩时,上司经常用一些礼品作为奖赏,发放奖品、奖状以后,一般情况下都要行握手之礼,以此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握手,有时还有“和解”的意思。传说,西方中世纪骑士相互格斗后,把平时持剑的右手伸向对方,相互握手言和,向对方表示和解。随着时代的演变,握手便成了人与人之间和解的动作。

一般情况下,握手礼仪可以分为如下几种方式:

(1)与老人、长辈、贵宾握手时应注意的礼仪

与老人、长辈或贵宾握手时,除了要注意态度和蔼、面带微笑以外,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与老人、长辈、贵宾握手时,在对方没有伸手的情况下,自己最好不要主动伸手,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平辈、朋友或熟人之间,主动伸手无伤大雅,但与老人、长辈、贵宾握手却不同了,必须等他们主动和你握手,才能伸手去接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