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新社交礼仪实用手册
6950100000011

第11章 交际礼仪(4)

一般的家宴对待客礼仪要求不是很多,因为拜访者大多是熟人,但也必需讲求一些礼数,以免出现不愉快的场面,破坏双方感情。但对初次拜访者,还应以正规的待客礼仪招待对方,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15、酒桌礼仪

酒品再好的人,喝醉以后也免不了要失态,俗话说:“酒后见真性。”所以说,酒桌上最大的礼仪就是避免酒后失态。

“一醉解千愁”其实说白了无非是借酒消愁。

不能否认一个事实,在生意场上喝酒确实可以增进双方感情,促进双赢。有些人原本滴酒不沾,进入生意场以后,也成了杯中高手。因为,这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喝。有些时候,喝酒确实能办成许多对自己有益的事。

酒是友情的润滑剂,是制造轻松气氛的有力武器,是拉近彼此距离的工具。可是,是否每个人都能将酒的效力发挥到极致呢?这恐怕还是个未知数。因为,人们在酒的面前不能很好地约束自我,不能量力而行,明明只能喝三两非要喝半斤,结果导致在酒桌上大失颜面,事情不但没办成还惹了一身闲话,这又何苦呢?还不如量力而为,能喝多少是多少,遵守酒桌礼仪,将大家风范展现在他人面前,这样会增进双方的友谊、促进彼此的合作。

许多人已经养成在酒席间谈生意的习惯,似乎没有酒就无法谈生意,有了酒一切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但酒喝多了之后,很少有人能保持原有的风度,也很少有人能顾及到酒桌礼仪,虽然依然能谈天说地,可言谈举止间却流露出许多人性弊端,而这些正是毁坏形象的罪魁祸首。所以,为了维护自身形象,为了把事办好,还是尽量少喝酒为妙,以便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维护酒桌礼仪。

16、进餐礼仪

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这里我们要说:“吃要有吃相。”在社交过程中,要吃出礼仪,吃出修养。

吃出礼仪不是多么困难的事,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当多个人围在一起就餐时,其他人都文质彬彬地等待主人宣布开始就餐,而你却自顾自地拿着筷子随意敲打碗碟或茶杯;当主人尚未示意宴会开始时,你却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喜欢吃的菜肴不管有没有转到自己跟前,就伸长胳膊或站起身去夹菜;喝汤、吃菜时发出响声;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还没有吃完,而你却饱嗝连连,还不时地用手去剔牙……这些行为都可以被认为是缺乏修养的。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把修养与礼仪吃出来呢?

入座以后,如果主人尚未宣布宴会正式开始,可以与同桌的人随意进行交谈,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用餐气氛。千万不要旁若无人,兀自独坐,也不要摆弄餐具,发出不和谐的响声,更不要眼睛紧盯着餐桌上的饭菜,显出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

主人宣布宴会开始后,方可进餐。注意,进餐时,取菜不宜过多,不要在餐盘中堆积太多的食物,应在吃完之后再取;不要对不喜欢的食物表现出厌恶的神情,即使某道菜不合自己口味,也要礼节性地品尝一点;吃东西时要注意形象,大声咀嚼要不得;喝汤时不要发出声响;餐具尽量不要与碗碟碰撞,也不要用匙子去刮碰碗底;吃剩下的废弃物不要四处乱扔,将其集中在一处,一来方便主人饭后打扫,二来不影响周围人的食欲。尤其在社交场合吃饭时,一定要注意吃相。

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因此在使用筷子上需要注意许多礼仪:

(1)不能用筷子乱敲

等待就餐时,不能手拿筷子敲打餐具。

(2)不能随意丢筷子

就餐前,发放筷子时不能乱丢,为与你距离较远的人发筷子时,可以请人递过去,千万不要随手扔在桌上。

(3)筷子不能交叉摆放

就餐前,筷子要摆放整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

(4)不能把筷子插在饭上

就餐时不能把筷子插在饭上或菜上。

(5)不能乱挥筷子

不能一边挥舞着筷子一边与人说话或夹菜时筷子在盘里翻来搅去,这都是不礼貌行为。

在餐桌上,最忌讳的就是嘴里含着食物大声说话,搞不好还会将口里的饭菜乱喷,这种行为十分招人厌烦,是非常粗俗的做法,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会引起他人的厌烦。吃饭时用手中的餐具指指点点,是对他人不尊敬的体现,很容易破坏就餐气氛。

在餐桌上,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挖鼻孔、剔牙齿。这些小动作很容易招人厌烦。

酒宴上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对其他宾客可举杯示意,没有必要逐一碰杯。主人与主宾向其他宾客敬酒时,被敬者应起身举杯,双目注视对方,轻轻地与对方碰杯以示还礼、致谢。主人致辞时,在场所有宾客应暂停进餐,专心倾听。

宴席上不应过量饮酒,以免酒后失态,被他人当成笑柄。

出席宴会时,要注意周围物品,控制自己的动作,不要因不小心打碎主人家的饰品或餐具,破坏宴会气氛。

宴会结束时,向主人表示感谢后方可离开。

做个讲礼仪的“吃家”可以为社交增添活力,为人际交往搭建平台。

17、社交礼仪黄金法则

善于交际的人,往往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拓展人脉关系网;不善于交际的人,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经营人际关系,最终还是一塌糊涂。要想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还需深谙社交礼仪黄金法则。它可以帮你顺利打开人际关系网。

社交礼仪的黄金法则是社交场中每个人应掌握的锦囊妙计,它可以帮助人们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交高手。那么,社交礼仪黄金法则包括哪些方面呢?

(1)社交过程中,自信不能少

自信是保持礼仪规范的前提,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与人交往时,过多在意别人的看法容易迷失自我,成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心态从容、充满自信,才能将礼节发挥得淋漓尽致,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

自信是社交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它可以战胜胆怯与自卑,为社交增加一种无形力量。以自信做基础,可以直接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为社交开创一个新境界。

(2)谦逊谨慎、互尊互爱为社交添光彩

在社交中要时时面带微笑,微笑是最好的礼仪,它可以将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充分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谦逊、真诚、友好的印象。

现实生活中,素质、修养俱佳的人往往能赢得他人尊敬,获得人生乐趣。因为,他们常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尊重别人。

(3)宽容、理解他人

理解与宽容是拉近彼此距离的黏合剂。摒除任性,用宽大的胸怀包容、理解他人,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的利益着想。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扩大人脉关系。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感情交流很可能遇到阻碍。只有真正做到理解他人,才能结交知心朋友。

(4)真心诚意关心、帮助他人

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佳方法之一。与周围的人友善相处,凡事多为别人着想,替他人分担忧愁。例如,朋友家遇到一些麻烦,这时你可以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他一定会对你感激不尽。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此时,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与帮助,当被帮助者在心理上感受到慰藉时,对帮助他的人自然会铭记于心。在社交中,倘若你能敞开胸怀,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帮助、欣赏、赞扬别人,良好人缘将不会离你太远。要知道,关心、帮助、欣赏、赞扬是相互的,你不关心、帮助别人,同样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关心与帮助。

(5)信誉至上

在社交中,没有人喜欢与表里不一、两面三刀、缺乏信誉的人交往,人们一致认为,与这样的人很难建立起真正的友谊。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诚实守信的人,别人才会尊重他,才能得到他人真正的、长久的理解与信任。

信守承诺、维护信誉是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的一点,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接受他人的邀请应准时赴约,力求做到不失信于人。社交过程中,时间观念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礼仪、修养的准绳,时间观念强、守时、守信、不失约的人,我们可以认为他懂礼仪、有修养;时间观念差、不守时、不守信、经常失约的人,我们可以认为他缺乏信誉,不懂礼仪,缺少修养,这样的人非常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6)遵守社会公德

判断一个人的举止文明与否,主要看他能否遵守社会公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生活在这个大集体中,每个人都需要具备一颗公德心,共同维护这个大家庭的秩序。否则,社会将不会长治久安。

在社交过程中,掌握了社交礼仪黄金法则,就相当于拿到了畅游交际场合的通行证。

18、不要忽视人情

送礼也需要注意礼仪,很多人求人办事,“礼”没少送,钱没少花,可事没办成,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究其原因是忽略了送礼的礼仪。

送礼之礼有哪些讲究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要送到别人的“心坎”里。这是送礼最基本的原则,也是送礼礼仪中最重要的一点。

调查表明,日本生意人在礼品设计方面很有一手。在交际中,小礼品是不可缺少的,根据人的喜好不同,送些精巧美观的小礼品,让受礼人爱屋及乌。许多欧美人,在获得这些小礼品时都爱不释手,发自内心地说上一句“It’sverygood!”

精明的日本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对外国商人非常了解,清楚对方的心理。日本商人之所以很了解外国人是因为善用关系网,在交际中,先与外国人建立深厚的友谊,从而进行对自己有利的沟通,在沟通深入后找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如今是商业社会,“利”和“礼”是密不可分的,往往是“礼”在先“利”在后,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一条不变的法则。如果你送礼的功夫能像日本人一样独到,不知不觉中将礼送出去并能打动人心,使收礼者爱不释手,那么你的交际圈一定会逐渐壮大。

送礼其实已经成了一种民间艺术,从时间、地点到选择什么样的礼品,都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礼物的轻重不能用你所花金钱的多少来衡量,贵重的礼就一定受欢迎吗?回答是否定的。礼物轻重,要从其本身的意义来体现。因此,选择礼物时要考虑到这一点,力求送得别出心裁,有纪念意义,悄无声息地落在人的“心坎”里,激起一朵朵感动的浪花。

要想把礼送到人的心坎里去,就必须了解受礼人的爱好、性格、职位等等相关的信息,然后再对症下药,投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