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间喜剧
6949300000042

第42章 脏话痛骂解说员是群体心态的变态

●昨天看微博时,看见一个朋友转了一个笑话,道是:解说员水平排序:贺炜、段暄、呜呜祖拉、刘建宏。

●不光是解说员,所有的名人都有可能被无数民众问候父母。在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名人就是让人民玩的,但人民如果不喜欢了,大可以用“某某你妈让你回家吃饭”来表示不喜欢,而不必用下三路加上动词来发泄。

昨天看微博时,看见一个朋友转了一个笑话,道是:解说员水平排序:贺炜、段暄、呜呜祖拉、刘建宏。

说实话,我真觉得这个笑话很高明。人见人恨的大神器还排在刘建宏的前面,可见编笑话的人多不喜欢刘建宏的解说。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他(她)只说了一句话,而这句话中对刘建宏的解说水平好坏没提一个字,全凭组合得巧妙。这是一种娱乐精神。转发的人也大多有这种娱乐精神,其中一个我认识的老家伙就写道:这这这,我看不下去了,转给别人看看。

这是一个成熟社会应该具有的普遍幽默感,也是一个公共人物为娱乐大众而间接做出的应有的贡献。

但其他提到刘建宏的地方就不这么文明了,无论是微博上、BBS上还是新闻的讨论区里,无数人对刘建宏恶语相向,用词之脏让人难以想象,完全是对汉奸、特务、日本鬼子、杀父仇人的态度。而且居然也成风了,成风了就说明有大多数跟风的。中国人一向喜欢跟风,无论是养生、炒股还是道德褒贬,有风的地方就有更多的人跟风。跟风的人又会变本加厉地把事情推向极端,第一批人可能只限于骂他的解说词和解说风格,口误啦,自说自话瞎扯啦,语调低沉啦;第二批人已经对他开始人身攻击,贱宏啦,真不配姓刘啦;第三批人已经开始问候他的祖宗八辈。

真至于这样么?

我对刘建宏的了解仅限于他是一个资深的解说员,语言组织能力不弱,业务熟悉程度也很好,激情上差一点儿,但一个合格的评论员必须要始终激情着么?他的解说可能说不上有多好,但也说不上有多不好吧?也没侮辱国人有伤国风,也没损害国格有失国体,也没与十三亿中国人民为敌,也没反历史车轮而动。退一万步说,就算真那么不好,一个看球儿,至于如此的人身攻击么?喜欢他的解说正常,不喜欢更正常。如果只是一边看球一边调侃调侃,解解闷儿,编个“解说员水平排序”的笑话,那是找乐儿,无所谓。非要把他当阶级敌人看待,一听见他的声音就恨得牙根儿痒痒,差点儿把自家电视砸了, 搞得自己都没心情看球儿,这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么?

当解说员挺难的,又是直播,又没准词儿,又得介绍场上情况,还得随时插入背景、历史等的介绍……我原以为我算能说的了,自己对着电视试着说了说,几乎连不成句儿。

前些年在网上流行韩乔生的语录,笑倒了一大片又一大片的人。无论那些语录是不是韩乔生说的,它起码娱乐了大众。但事情随后就变味儿了,不知道哪来那么多义愤填膺的人在网上痛骂韩大嘴,好像这个解说员因为有口误所以就罪该万死,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也给韩乔生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前些天韩乔生在电视上做访谈,谈到当时电视台的领导们开会批评他“全国人民都骂你解说得怎么怎么差”,那么大岁数的他当时就哭了。好几年过去了,韩乔生语录在网上不流行了,但好多人又怀念韩乔生了,真希望他再解说两场比赛,再出点儿类似“二十公里以外的一脚远射”这样的口误。

非要等几年的时间过去之后,大家的心态才平和下来,才真正能用娱乐的眼光来看待韩语录。

有人因我为刘建宏说话而跟我争论:“我觉得韩乔生比刘建宏强多了。”我告诉他:“宝贝儿,前几年你要说韩乔生说的不错,你早被人骂死了。”

所以,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 都能用哈哈大笑的态度看待韩语录才是心态好,当年痛骂韩乔生怎么不去死的人,现在没权利回味韩语录带来的快乐。

不光是解说员,所有的名人都有可能被无数民众问候父母。在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名人就是让人民玩的,但人民如果不喜欢了,大可以用“某某你妈让你回家吃饭”来表示不喜欢,而不必用下三路加上动词来发泄。动辄破口大骂,用“我把你骂化了”来代替讲理,这是文革遗毒;网络暴力反映的是不正常的群体心态,当然,还有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