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间喜剧
6949300000032

第32章 伪球迷手册——球迷就是一迷都迷神经了

●球迷媳妇觉得自己找到了知音,又说:“我一看那衣服那么脏,一闻那上边还全是汗味儿,我就给洗了。”两个球迷正在和她握手,都猛地一甩,用前一天晚上一种明明写出了中五百百的号码,却因为有事没去买彩票的巨大遗憾说:“嗐!别洗啊!那就不是原装儿的啦!”

●老娘亲拉着我的小手,走在凉爽的北京夜色之下,跟我说话儿:“这就是球迷,你知道么,球迷,一迷都迷神经了。”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老娘亲又说:“不过这男的当球迷也不错,总得迷一样,而且精神全在足球上总没什么坏处,出不了什岔子。”

我上中学的时候,老记不住那些数学物理的公式,一位很让人尊重的老教师对我说:“人的记忆,七天是周期,你背下来,每天都背一遍的话,到第七天,就永远忘不了了。”我后来坚定地执行了这个七天方案,真有效果。永远忘不了不可能,那些烦人的公式定理等现在我就都忘了,但到高考的考场上还记得,就已经足够了。

还有人说,你连续七天干的事,就会变成一段时间内的习惯,连减肥都是,如果你连续七天节食,你的胃就习惯了,你就不那么饿了。这也是我有过切身体会的。

如此看来,从六月十一号开始,到七月十二号结束,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每晚必看世界杯已经变成了我的习惯。不但世界杯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有点找不着北,就是一旦小组赛结束,十六强捉对厮杀,八强尘埃落定,不是每天都比赛了,中间空的这两天,一到晚上就开始全身不舒服,有点儿犯大烟瘾又找不着烟泡儿的意思。因为之前的比赛因为每场都关注,再复习也没什么意思,之后的比赛的赛前预测也早看过了,干等也等不到。这种心情,我想大家都能体会。

我准备以回忆一点儿往事的方式开始聊这次世界杯。我是怎么知道足球这个运动在中国男人的心里有多重的呢?那是从一场话剧开始的。

我在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被老娘亲带着,去人艺首都剧场看了一次话剧,就是有关球迷的。那可能是我生平第一次看话剧。演员嘛,我只记得是有韩善续老师,因为他长得太出奇。

当时我对足球一无所知,对话剧也一无所知,换句话说,我并不知道足球的巨大魅力,更不知道人艺话剧的巨大魅力。只是傻傻地跟着老娘亲进剧场,找座位,坐好,好奇地四下看那间巨大的房子。

整个剧情好像就是说球迷怎么看球,怎么生活,基本上记不清楚了。但我记得很清楚的一个情节是:一个球迷媳妇向两个球迷朋友诉苦。球迷媳妇说:“他上回从体育场回来,拿回来一件球衣,说是几号谁谁谁穿的,人家进球了,就把球衣扔向看台,他抢着了。”两边两个球迷立刻分别握住她的左右手,用一种看见人家中了五百万的心情——既为人家高兴,自己又有点儿酸,甚至很嫉妒的热烈语气说:“祝贺你啊!”球迷媳妇被两边都热情的握手搞得有点不知所措,又往下说:“我一看他那么喜欢,那得好好收起来啊。”两边那两个球迷立刻表示万分赞同:“是是是!”球迷媳妇觉得自己找到了知音,又说:“我一看那衣服那么脏,一闻那上边还全是汗味儿,我就给洗了。”两个球迷正在和她握手,都猛地一甩,用前一天晚上一种明明写出了中五百百的号码,却因为有事没去买彩票的巨大遗憾说:“嗐!别洗啊!那就不是原装儿的啦!”我记得当时剧场里发出了震天动地的笑声。

这个包袱的剧场效果那么好,现在分析,第一可能去看戏的大都是球迷,对这两个球迷的表演感同身受,另一个就是新式词语的与时俱进,“原装儿”这个词儿,肯定是刚刚在祖国大陆流行起来。

因为年纪太小,我对这出戏的其他内容就都记不得了,只记得最后一幕最后一个场景:所有的演员都坐在台口,模仿看台上观众的样子,欢呼、呐喊、加油,似乎还有人浪,为中国队加油,为足球加油……我清楚地记得旁边的大叔热泪盈眶,我也被感染了,鼻子酸酸的。

从人艺剧场出来,往南就是王府井,当时北京的夜生活还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和混乱,离剧场远一点儿,散戏的人群一散,街上就没什么人了。老娘亲拉着我的小手,走在凉爽的北京夜色之下,跟我说话儿:“这就是球迷,你知道么,球迷,一迷都迷神经了。”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老娘亲又说:“不过这男的当球迷也不错,总得迷一样,而且精神全在足球上总没什么坏处,出不了什么岔子。”

这大概就是我最初听到的一般女性关于球迷的态度了,这态度,我觉得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