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读《水浒传》
6894400000051

第51章 爱看昆曲《林冲夜奔》(林冲之三)

主席说:昆曲听不懂,难道京剧听得懂吗?昆曲载歌载舞,而且这出戏(指《林冲夜奔》———引者注)有积极的政治意义。

胡真编:《中国第一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379页。

******在难得的闲暇时间里,喜欢读古典小说《水浒传》,也喜欢看水浒戏。看昆曲,尤喜《林冲夜奔》。

《林冲夜奔》,也叫《夜奔》、《渡黄河》。戏曲传统剧目。是明代剧作家李开先所作昆曲传奇《宝剑记》之一出。据《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改编。写林冲被权奸高俅一再陷害,流放沧州牢营看管草料场,高使陆谦等放火烧草料场,企图谋害林冲。林冲杀尽陆等,乘夜趱行,投奔梁山,高俅派兵追捕,至黄河渡口,幸得梁山好汉接应,杀退追兵,一同上山。剧中通过林冲对旧愁新恨之回忆,细致描写被逼投奔梁山之复杂心情,表演上有不少优美舞蹈身段。《林冲夜奔》是昆曲传统剧目中久唱不衰的一折。昆剧、川剧、汉剧、徽剧等剧种均有此剧目,京剧据昆曲本演出。

******最初接触《林冲夜奔》,可追溯到1918年8月他的北京之行。

那年,青年学生******怀着追求真理的愿望,自湖南赴北京,做赴法勤工俭学的工作。在当时的北大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那时,北京是全国戏曲的中心之一,各地的昆剧班社纷纷来京上演昆曲,一时间北京有名的大戏园子昆曲演出顿见兴旺。以北大蔡元培、吴梅等专家学者为代表的教育界、知识界也连篇发表文章和观后感赞美昆曲,一致认为昆曲艺术是集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美术等门类之大成者,是文人“造”出来的艺术。这对喜欢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次来北京的******,能有机会看到这么多名角演出,自然很难得。在家乡他爱看湖南花鼓戏,但那毕竟是家乡戏,怎比京城大戏。他逐渐对昆曲有了了解,尤其对昆曲精美的唱腔和诗一般的唱词,到了迷恋的程度。像韩世昌、白云生、侯永奎等这些昆曲演员的名字,及《林冲夜奔》、《游园惊梦》等昆曲名段,都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1919年春天******离开北京后,一晃30多年,由于战争年代条件所限,******再也没有机会直接欣赏昆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50年代初期,北京弥荡着解放后喜庆的鞭炮声,中南海怀仁堂里经常有笑语欢歌。由于全国刚刚解放,许多从事戏曲表演的演员都暂时集中到了成立不久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韩世昌、白云生、侯永奎等老师也在。

1950年除夕,剧院接到通知,说是共和国主席******亲自请韩世昌、白云生去怀仁堂演昆曲《游园惊梦》,而且点名要“堆花”。以后一段时间,逢年过节,******都要看昆曲。1956年至1959年间,他还特意招待来访的伏罗希洛夫和西哈努克亲王看昆曲。边看边作讲解,非常内行。******喜欢看昆曲,更与昆曲艺术家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著名演员侯少奎追忆了******与他已故父亲、昆曲大师侯永奎感情真挚的交往经历:

“可以说,主席看昆曲,一方面是个人爱好和为了休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工作和广交朋友。那年伏罗希洛夫来京时,在确定昆曲招待剧目《林冲夜奔》时,有人提出昆曲难懂,主席说:昆曲听不懂,难道京剧听得懂吗?昆曲载歌载舞,而且这出戏有积极的政治意义。《林冲夜奔》演出时,主席与其他中央领导都出席了,当我父亲唱到[折桂令]‘……管叫你海沸山摇’时,几个漂亮的鹞子翻身,快、脆、帅,一下子把观众带入了特定的悲壮氛围之中,为林冲的悲愤心情所震撼,偌大的怀仁堂里,主席带头起立鼓掌。”

“1975年深秋,主席在身体病重的情况下,提出要看侯永奎的《林冲夜奔》,当他听说我父亲身体有病,不能再演时,惋惜的问,谁还能演?于是,在莫宣导演的指导下,由我为主席专门排演了《林冲夜奔》,录好像后,送给主席,主席看后说了四个字‘后继有人’。”(胡真编:《中国第一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379页)

******喜欢《林冲夜奔》,因其“有积极的政治意义”,因其有载歌载舞的艺术韵味。

晚年,他也肯定“样板戏”向传统昆曲的艺术借鉴。1972年7月30日,******专门找来“样板戏”《龙江颂》中江水英的扮演者李炳淑,谈了很长时间,谈话中,******还谈到对京戏《智取威虎山》的评价:

《智取威虎山》没有戏,只有一场“打虎上山”有戏,还是学的“林冲夜奔”,其实都是过场戏,特别是“定计”就是过场戏,大段唱腔搞得那么长。杨子荣上山孤军作战,八大金刚一个金刚也没有分化过来。(陈晋:《文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第612—613页)

这段关于《智取威虎山》有戏与没戏的评论,虽然旨在批评其缺点,但******的艺术感受力是敏锐的。他注意到“打虎上山”是学的“林冲夜奔”,是向昆曲的借鉴和移植。这只有十分熟悉昆曲,十分熟悉《林冲夜奔》,才能做出这样的比较和判断。******赞扬“打虎上山”这段唱腔“有戏”,正是肯定《智》剧对“林冲夜奔”的借鉴和移植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