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
6887500000040

第40章 实地观察蕲蛇

明代中叶以后,讲求实际,崇尚实践,主张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兴起,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知行并进”的观点,对李时珍有很大的影响。

在重修《本草》时,李时珍特别强调“医者贵在格物”。所谓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李时珍决定深入到穷山僻壤、荒山野地、贩夫走卒、平民百姓中去实地考察,访采四方,取得第一手资料。

李时珍首先从自己的家乡蕲州起步,蕲州这块地方,我们用“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打开蕲州这里的医药宝库,清点那些浸透了李时珍研究心血的蕲州药材和地方物产之时,人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被称为蕲州“四宝”的“蕲蛇、蕲龟、蕲艾、蕲竹”。

明嘉靖《蕲州志·土产》分16类,其中列有竹、艾、龟,其它篇目载有白花蛇,但都未把它提到显要地位置。

直到清光绪《蕲州志·土产》中才提出“物有专产、通产”,“其专产竹、艾、龟、蛇良于他处。”

从明嘉靖至清光绪近四百年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事物的水平大大提高,肯定了蕲州所产“竹、艾、龟、蛇良于它处”。

后来,索性将竹、艾、龟、蛇前面分别冠以“蕲”字,以“蕲竹”“蕲艾”“蕲龟”“蕲蛇”称之,并被后人誉为蕲州四宝。这一过渡性的认识,是与李时珍认真研究分不开的。

蕲州四宝,以蕲蛇最为神奇。

在李时珍行医颇负盛名的时候,有一位年轻的蕲州人外出做生意,结识了广东某地一位富商。

这位富商打听到这个蕲州年轻人还未结婚,就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经周围人撮合,年轻人答应了这门亲事。广东人分外热情,要他们两人立刻成亲,年轻人并未推辞。

洞房花烛之夜,新郎发现新娘长得异常漂亮,奇怪的是这位漂亮的广东姑娘却面带愁容。

莫非新娘不满意这门亲事?新郎感到惊异,主动向她请安。新娘勉强微笑应酬。

莫非她有什么隐痛?新郎更加疑惑,上前再三询问,并真诚向她表白,愿想尽一切办法为她解除痛苦。

最后,新娘终于被感动,并向新郎道出了真情。

原来,新娘是一位麻风患者。这种病是治不好的,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只有很快找一个婆家,出嫁完婚,把这种病传给丈夫,姑娘方可得救。

可是,这位广东姑娘却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子,不忍心去坑害一位陌生的远方青年,她为父亲安排的这门亲事一直惴惴不安。所以她在新婚之夜,面对高烧的红烛黯然神伤,不知如何是好。

听罢新娘的肺腑之言,年轻的蕲州商人又气愤、又激动。他虽痛恨那老奸巨滑的广东富商,却深深地同情他的女儿。这位心地善良的姑娘,这么年轻竟然得了这样一种怪病。

可是这位蕲州年轻人一时也没有办法,只能默默无言。

“你走吧!快离开这里,我不能害你。”姑娘真诚地向年轻的蕲州商人表白。

此时三更已过,新娘为新郎收拾行装,并再三叮嘱,叫他趁早上路,免得父亲纠缠不休。

姑娘把新郎送出后门,新郎心中万分惆怅,感激之情使他两步一回头,向姑娘投去依依不舍的目光。

多么好的姑娘呵,偏偏得了这种病!不然,那该是一桩多么称心的婚事。

难道天下就没有高明的医师能为她治好这种病吗?忽然间,他想起了家乡的名医李时珍,便又转回姑娘的身边说:“明年春暖花开之时,你一定到蕲州来,我们那里有一位明医,说不定能治好你的病,等病好了我一定娶你。”

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广东姑娘果然应约,单身来到蕲州。

年轻的蕲州商人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广东姑娘,并特意把李时珍请来为她治病。

李时珍诊断后,便直言不讳地对这个商人说:“麻风病难以治愈。”要他将这位姑娘隔离居住,以免传染别人。

这位姑娘就在蕲州隔离居住下来,她觉得自己的病没有指望,终日闷闷不乐。有时,自斟自饮,借酒消愁。

年轻的蕲州商人见姑娘喜欢饮酒,便特意买了一坛好酒放在她的住房里供她饮用。

过了一些日子,人们奇怪地发现,姑娘的病情大有好转。姑娘本人也自觉病状减轻了许多。年轻人惊喜地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李时珍。

李时珍听了也感到惊异,很快赶来想弄个明白。

李时珍向姑娘盘根问底,姑娘也说不出所以然,只感觉自从饮用了室中放的这坛酒后,就觉得病情大有转机。

李时珍从坛里舀出一点酒品尝后,觉得有些异味,俯首坛口,但见坛底泡着一条被酒淹死的毒蛇。取出一看,原来是一条白花蛇。

李时珍将这条白花蛇带回家反复研究,认为这种蛇被酒浸泡后,确有治疗麻风病的功效。他吩咐那位广东姑娘继续饮用这种浸泡白花蛇的药酒。

不多久,这位广东姑娘的病竟痊愈了。她和年轻的蕲州商人终于结为夫妻,建立了美满幸福的家庭。

蕲州产的白花蛇能治疗麻风病的这一发现很快传开了。后来,人们把它当作名贵药材称为“蕲蛇”。

传说毕竟是传说,带有很大的虚构成分,然而,李时珍对白花蛇进行了一番认真的研究,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为了真正了解白花蛇,李时珍亲自到大别山中捕蛇采药。

一个雨后初晴的春日上午,在蕲州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一位捕蛇老人和李时珍在崎岖的山路上走着。多少次了,李时珍请求老人带他进山,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大山里,茂林修竹,溪流飞泉,李时珍并无心观赏。

一路上李时珍不停地向老人打听蛇的情况,老人谈了许多蛇的形状和捕捉方法,他感到很新鲜。

又走了很长一段路程,两个人都有些累了。林中鸟儿的啁啾,更增添了山林的寂静。

李时珍没有说话,他一直在沉思着:“白花蛇为什么那样毒?怎样才能够捉到它?”

李时珍很清楚,人们常谈的蕲蛇,就是蕲州一带所产的白花蛇。关于白花蛇,宋开宝六年所编《开宝本草》首次收录入药,主治中风湿痹、麻木不仁、筋脉拘急、大风疥癣等症。

宋政和年间所编的《本草衍义》,称白花蛇为褰鼻蛇,并介绍说:“诸蛇向下,独此鼻向上。”

白花蛇又俗称五步蛇,人们说,被它咬伤后不出五步,人就要倒地身亡。可以想象白花蛇的毒性有多么厉害。

关于白花蛇和被人们称为蕲蛇的蕲州产白花蛇,李时珍仅仅从药书和传说中略知一二。

蕲州城以北不远的龙峰山,常有白花蛇出没。李时珍很小的时候就同父亲来过这里,虽然看到有白花蛇从身边路旁很快地爬过,也看到过父亲打死白花蛇,但自己却从来没有亲自捉到过,而且那些印象都已经变得非常模糊。

近年来,由于大量捕捉,蕲州城附近的白花蛇日渐稀少了。李时珍这才跟着这位捕蛇老人沿着蕲河而上,来到这座大山里。

李时珍格外高兴,因为他不仅要看到白花蛇,而且要看老人怎样捕捉它。

来到一个背阳的山坡,捕蛇老人拍了拍李时珍的肩膀,指了指一不大不小的栎树。

李时珍顺着老人的指头看去,但见这栎树枝干被青藤缠绕着,一条蛇正爬在树干上吃那青藤的叶子。那蛇微微蠕动,身上明显的有一圈圈白花。

“呵!白花蛇?”

李时珍正看得出神,只见老人轻手轻脚走了过去,从布袋里抓了一把砂子向那条蛇撒去,那的身子立即缩成圆圈形,活象一块回圆饼饼。

老人马上用铁叉杈住头尾,然后将头缚住悬挂起来。

李时珍仔细地看着,只见这条蛇头像龙头,口如虎口,黑皮上有白花,两胁有24个斜方格子,腹部有一串像黑珠子一样的斑点,尾尖上有长一二分的指甲。

捕蛇老汉让李时珍看够了,便来到溪边拿出小刀,剖开那蛇的腹部,去掉内脏,放入水中。

这时李时珍惊异地发现,那蛇的尾巴却倒卷进入腹部自己洗涤腹腔。这情景李时珍早先也曾听说过,而今可是真正亲眼看到了。他心想,这大概是所有动物都具备的一种保护创伤的本能反应吧。

老汉把洗干净的蛇用竹片支撑,再弯曲成圆饼放入背篓。他对李时珍说:“这蛇拿回家扎缚炕干后,就可以可交付药店或者官府了。”

看着老汉把白花蛇处理完毕,李时珍又去扯了一根缠在栎树上的石楠藤。这紫绿色的藤,细小圆滑,有节,每一节藤上长出一片叶子,叶子像杏叶,略短而厚。

在藤贴树处,有一小紫瘤疣,瘤疣中间还有一小孔。

李时珍仔细地看着,又把藤叶揉碎,闻到一种特殊的臭味。他还把石楠藤茎叶送到嘴里品尝,味道可辣呢!李时珍把这根藤连根扯起,放到自己的背蒌里。

对于一个有强烈求知欲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珍贵的一天啊!

李时珍亲眼看到了捕捉白花蛇的情景,对白花蛇喜欢吃的石楠藤的形状和气味都细细观看、品尝后,获取了第一手材料。所以在他编写《本草纲目》的时候,才有可能对白花蛇和石楠藤作详尽细致的介绍。

关于蕲州的白花蛇,李时珍作了精辟的总结。他在《本草纲目》卷这样写道:“花蛇湖蜀皆有,今唯以蕲蛇擅名。”

并且李时珍还在白花蛇条释名下,首标蕲蛇。

由此可见,把蕲州所产的白花蛇定为蕲蛇载入历史文献的不是别人,而是李时珍。自此以后,人们才知道,所谓蕲蛇,就是蕲州所产的一种白花蛇。由于它治病的效果胜于其它地方的白花蛇,所以受到医药界的珍视。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又介绍说:“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

这说明了蕲蛇的珍贵。

李时珍参加采药、捕蛇活动,在《本草纲目》中介绍蕲蛇的形状时,把自己亲眼所见到的一一写了出来:“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24个方胜纹,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

李时珍在文中所提到的方胜,是方形的彩胜。彩胜是古代的妇女头发上的装饰品,由两个斜方形的彩绸缀合而成。方胜纹即是斜方格子花纹。

文中所提到的念珠,也就是佛珠。念珠斑是指佛珠一样的斑纹。信奉佛教的人,指甲都较长而尖利,所以说:“尾上有一佛指甲”。

关于捕捉白花蛇的方法,李时珍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多在石楠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翻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劙刀破腹,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

实践出真知。因为李时珍经历了捕捉蕲蛇的实践,才作了这样身临其境的描绘。

关于白花蛇的炮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说:“黔地所产之白花蛇长大,头尾可去一尺,蕲蛇头尾只可各去三寸,也有单用头尾者。一条大蛇可得净肉四两。”

蕲蛇炮制加工后“虽变干枯,而眼光不陷”,其它地方的白花蛇却不是这样。

李时珍还告诉人们,白花蛇制好后一定要密封保存,否则就会遭虫蛀。

在调查研究蕲蛇的过程中,李时珍搜集到治疗梅毒的蛇药酒,这就是传世白花蛇酒的配方,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研究,李时珍又配制发明一种新的药酒,濒湖白花蛇酒。

蕲蛇入药,性能胜于其它地方所产的白花蛇,所以显得特别珍贵。因其珍贵,捕捉的人越来越多,官府、豪绅经常向百姓摊派,强逼硬要。

当时,在蕲州地区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白花蛇,谁敢教尔辟风邪?

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直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

杀尔种类绝,白花不生祸始灭。

贫苦的百姓认为,这灾祸的根源是白花蛇,他们把仇恨的怒火集中到白花蛇身上。蕲蛇一年比一年稀少,最后终于灭绝。

然而,李时珍却在《本草纲目》中给后人留下了有关蕲蛇的珍贵资料。更重要的是,李时珍为后人留下了他追求真理,刻苦勤奋,勇于实践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