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散曲:独特散曲艺术
6884100000012

第12章 明初散曲家们的创作成就

散曲创新

从元末进入明代,散曲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北曲方面,作者数量不见少,但其风格多没有超出前代,能独创一个新的曲风者,十分罕见,总体上,仍以豪放为主。

南曲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渐渐占领了曲坛的重要地位,表现出另一种清新活泼的气象出来,造成了以后一百多种的曲坛新局面。

在明初百年间,散曲创作相对沉寂,较有影响的除由元入明的汪元亨、汤式外,还有皇室作家朱有燉的风月闲情之作较有特色。

明散曲创作高潮在明后期,这一时期,南曲的发展比较迅猛,出现了一些有特色的作品,铸就了新的辉煌。

明初的百年间,散曲创作相对沉寂,较有影响作家有由元入明的汪元亨、汤式、贾仲明等人,此外,还有皇室作家朱有燉的风月闲情之作也较有特色。

汪元亨,字协贞,号云林,别号临川佚老,饶州人。元至正间出仕浙江省掾,后迁居常熟。

汪元亨喜好杂剧和散曲创作,《雍熙乐府》载有他的散曲百篇,题名《警世》的有20首,题作《归田》者有80首。《录鬼簿续编》道:“有《归田录》一百篇行于世,见重于人。”此外,还有套数一套。

汪元亨生在元末乱世,厌世情绪极浓。从散曲内容看,多警世叹时之作,吟咏归田隐逸生活,如小令〔醉太平〕《警世》、〔折桂令〕《归隐》诸作,既表现出他对腐朽社会的憎恶感情,又反映出他全身远祸、逃避现实的悲观情绪和消极思想,如〔折桂令〕《归隐》:

问老生掉臂何之?在云处青山,山下茅茨。向陇首寻梅,着杖头挑酒,就驴背咏诗。叹功名一张故纸,冒见霜两鬓新丝。何苦孜孜,莫待,细看渊明《归去来辞》。

在艺术上,汪元亨的散曲风格豪放,语言质朴,善用排比,一气贯注;有一些则是潇洒典雅,情味浓郁,互文比喻,耐人寻味。

汤式,字舜民,号菊庄,浙江象山人。元末曾补本县县吏,后落魄江湖。进入明代后不再做官,但据说明成祖对他“宠遇甚厚”。

汤式为人滑稽,所作散曲甚多,名《笔花集》。此外,尚有一些散曲,存录于《雍熙乐府》、《盛世新声》、《彩笔情词》等集中。

汤式的作品以曲录史,思想内容丰厚,极大地开拓了散曲文学的题材范围。他的散曲反映了朝代的更替和百姓的疾苦,进而总结历史、感叹人生;描述了元朝灭亡时候的衰残景象,同时传达出对新王朝的期盼。汤式以散曲体裁表达悼念之情,开创悼亡散曲的肇端。

汤式创作了内容丰富的众多小令,其中(蟾宫曲)《咏西厢》对后世较有影响。此首为重句格俳体,即每3句中的第三句与第二句词意相类,句法相同。写来神韵自然,蔚然成为一体,有很多人仿效。

除了小令,汤式还致力于套数的创作,善用短套,又在个别长套中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

在艺术创作手法方面,汤式在不少流利通俗的曲语中讲究顶真、叠字、嵌字、重句、叠韵等技巧的运用,形成了丰富多彩而又曲味浓郁的俳体特色,还常在圆熟的句式结构中活用典故,取得了俗中求雅的效果,如[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这支曲子大约是作者流离江南时所写的,既抒游子思乡之情,又发自怜身世之慨。中3句的鼎足对,以鼓声、浪声、钟声来渲染环境,衬托心境,极有感染力。

在艺术风格表现方面,汤式散曲,尤其是汤式言情散曲的作风,词雅句熟,这类曲风影响了明代中后期南派曲家,如对梁辰鱼、沈碌等“香仓体”一派雅化作风的影响作用是明显的。

汤式的散曲明艳工巧,技巧圆熟老练。明人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评之“汤舜民之词如锦屏春风”。明贾仲明在《录鬼簿续编》说他的作品“语皆工巧,江湖盛传之”,从中,可知他的作品当时流传比较广泛。

贾仲明,又名贾仲名,自号云水散人,山东淄博人。年少时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善吟咏,尤精于词曲、隐语,曾在明成祖朱棣燕王邸中服侍,甚得宠爱。

贾仲明所作传奇戏曲、乐府极多,骈丽工巧。他的散曲有《云水遗音》等集。

贾仲明撰著《录鬼簿续编》,为82位戏曲作家补写了数十曲[双调·凌波仙]挽词,对这些戏曲作家及其创作予以梳理、评论,其中有不少曲论评语是比较中肯公允的,被人们广泛征引。如《吊关汉卿》:

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洲。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朱有燉,号诚斋,又号锦窠老人、全阳道人、老狂生、全阳子、全阳老人。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橚的长子,袭封周王,世称周宪王。

朱有燉擅长杂剧创作,他的杂剧奔放自如,别辟天地。他的散曲集合成《诚斋乐府》。朱有燉对妓女、乐户颇为熟悉,因此写来往往比较生动逼真、细腻雅致,自然一种动人的味道。

朱有燉散曲存有小令264首,套数35首。这些作品多是“吟咏情怀,嘲弄风月”,基本上可分为吟咏个人情性、劝诫醒世两大类。前者如《清江引·题隐居》3首,主要抒发对闲适、恬淡隐居生活的一种向往。

他的《快活羊·题渔樵耕牧图乐府》4篇,则通过对4幅图中渔人、樵人、耕人、牧人生活的描写,揭示了他们快活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村野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写渔人道:

小小船儿棹沧波,其实的快活快活。打得鱼来笑呵呵。醉了和衣卧,醒后推篷坐。谁似我。

写樵人生活道:

挑月穿云入烟萝,其实的快活快活。山径归来唱樵歌,困拂苍苔卧,闲对清泉坐。谁似我。

朱有燉的一些描写山水的小令,也是借山水来寄寓对与世无争的归隐生活的憧憬,如《天净沙·咏山水小景》9首,对山水小景只是白描,毫无精雕细刻,重在抒发作者的归隐情思,第一首直接化用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语句:“青山一抹残霞,丹枫几树寒鸦。古涧秋风飒飒。夕阳西下,小桥流水人家。”

朱有燉的醒世劝诫之作,多是从当时富贵子弟吟风弄月,漂荡任性的现实出发,提出劝诫,奉告他们应该戒此行迹,如《南曲柳摇金·戒漂荡》道:

风情休话,风流莫夸,打鼓弄琵琶。意薄似风中絮,情空如眼内花,都是些虚脾烟月,耽搁了好生涯。想汤瓶是纸,如何煮茶。煨他莫再,莫再煨他,再莫煨他。休等叫街时罢。

“叫街”即为行乞。曲中揭露深刻,劝告有力。朱有燉模仿元人张可久、张鸣善、刘庭信诸人的《咏风月担儿乐府》,作《柳营曲·咏风月担儿》23篇,旨在惩戒漂荡子弟。

他还仿刘庭信的风流体乐府,作《醉乡词》20篇,戏题的漂荡之人包括风流老儿、风流秀才、风流县宰、风流小僧、风流道姑等20类人。这些戏题之作,包括的人物群体之广,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朱有燉的套数多用[南吕·一枝花],曲词清新流丽,内容上多为吟咏性情之作。除了这几位散曲作家外,这一时期的北曲作家们,还有丁野夫、唐以初等,他们的散曲也有一定的可借鉴之处。丁野夫,西域人。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记载:“故元西监生。羡钱塘山水之胜,因而家焉。动作有文,有冠济楚。善丹青小景,皆取诗意。套数小令极多。”遗憾的是作品没有保存下来。

唐以初,名复,京口人,号冰壶道人。史料称:“以后住金陵,吟卜诗,晓音律。”

散曲有《普天乐徐都相书堂》一首:“伯牙琴,王维画,文章公子,宰相人家,联一篇感兴诗,说几句知音话。”及《红绣鞋》四首见于《乐府群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