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以上诸药共为细末,每次服9克,每天2~3次,开水冲服,7天为1疗程,通常1~2个疗程即愈。或改为汤(照上方诸药剂量均减半),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用,通常服3~5剂即可。
〔方解〕气虚不能卫外,则津液不固而自汗;卫气不固则腠理空疏,容易感受风寒。惟黄芪甘温益气补三焦而固表,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有汗能止,无汗能发,乃补剂中之风药也;防风上行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痛,外解四肢挛急,称之为治风之仙药;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而实卫。夫防风之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温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三药合用,为善散风邪之专剂——玉屏风散。盖因三药俱辛温之品,故加百合甘寒滋阴润肺,以救其燥烈过亢之弊:桔梗为舟楫之剂,可载诸药上行,且入手太阴肺经而开达肺气。肺主皮毛,肺之宣发肃降之令行,则皮毛得濡养而润泽,以此可助玉屏风固表之力。诸药合用,使补者得补,散者得散,以达燥湿相济,阴阳和顺病邪自祛,体自康健。
〔加减〕若素有慢性鼻炎而见鼻塞不通者,可加辛夷15克;若兼有头痛、身痛者,可加苏叶10克、羌活10克;若见咳嗽吐白痰者,可加橘红10克、半夏10克、杏仁10克;若兼心慌气短者,可加太子参12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
〔按语〕本方是赵清理教授运用补益脾肺之法治疗体虚感冒之经验方。凡属习惯性感冒,或感冒多次发汗,汗出过多,损伤卫阳,致表虚不固,常自汗出,感冒时作,数月不愈者,皆可以本方治之。
〔典型病例〕刘某,男,28岁,1990年4月27日就诊。
患者于去年3月患感冒,曾服用解热止痛药,始小效,但汗出不彻,仍头痛、身痛,继而加大剂量,一次服APC2片,饮姜汤一大碗,覆被取汗,少顷周身涔涔汗出,又饮红糖水一碗,须臾,全身汗出如水冼、湿衣沾被。第二天头痛、身痛已减,自觉病愈。以后,稍有劳作,即见汗出,因余无不适,未予理会。一日,下地回家,自觉劳累,卧床稍息,不意入睡,一觉醒来,即觉头痛不舒,周身酸懒,服安乃近等药。嗣后,身常自汗出,无汗时反觉全身不适,头痛、鼻塞,因此家中常各APC、安乃近等药,如此缠绵至今。诊其脉缓而无力,右脉尤弱,舌质淡苔薄白,此乃气虚自汗,体弱感冒也。随处以本方,研为细末,每次9克,开水冲服,每天3次。于服药后第6天,患者欣然来告,自汗已止,感冒已愈。为巩固疗效,又嘱其按照原剂量,每天服2次,再继服7天,迁延年余之痼疾遂获痊愈。
7.5加味银翘散
〔组成〕银花17.5克~35克连翘17.5克~35克薄荷10.5克竹叶10.5克淡豆豉10.5克牛蒡子10克芥穗7克桔梗10.5克生甘草14克鲜芦根35克党参10.5克杭芍10.5克升麻10.5克葛根14克
〔功效〕辛凉解表,透热解毒,益气护阴,散血净血。
〔主治〕温毒发斑挟肾虚病,卫分证(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
〔用法〕每剂加水600毫升,大火煮沸,慢火煎煮半小时,过滤出200毫升,煎二次总量400毫升,每服200毫升,一日二次,早晚饭前温服,每天1剂,病重者一天2剂。
〔方解〕本方由银翘散加党参、杭芍、升麻、葛根所组成,不仅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卫分证之主方,而且有明显的预防厥逆证(休克期)和越期而愈之效。因本病与其他热性病不同,往往在发热期热将退时出现厥逆症,故应在解表药中加入补药以辅助机体:抗邪机能,达到预防厥症出现之目的。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芥穗、淡豆豉辛散表邪,透热外出;桔梗、牛蒡子开利肺气、祛风除痰;竹叶、甘草、芦根甘凉轻清,清热兼养胃阴;党参、杭芍益气护阴;升麻散热净血;葛根解肌生津,鼓舞胃气。诸药同用,具有祛邪扶正固本之效。1965年,本方曾用于流行性出血热卫分症高热患者50例,均未出现厥症现象。
〔加减〕口渴甚者加天花粉17.5~35克生津止渴;腰痛阳虚者加杜仲14克、阴虚者加知母14克以顾肾气;咳者加杏仁10.5克开利肺气;眼结膜及颜面轻微红肿者加知母28克、白茅根35克凉血消肿利水;若胸腹斑疹隐隐,去淡豆豉、芥穗,加生地14克、丹皮10.5克、大青叶10.5克、元参35克凉血解毒化斑;若兼见气分证:口渴、汗出、气喘者加知母14克、生石膏14~28克;若邪入营分,舌绛暮热、烦躁不安者加生地28克、元参17.5克、麦冬21克以保津液;衄血者去芥穗、淡豆豉,加生地28克、元参14克、麦冬21克、玉竹10.5克、侧柏炭14克、焦桅14克、白茅根70克凉血止血;项肿咽痛者加马勃、元参各10.5克散热解毒消肿;胸闷者加藿香、郁金各10.5克以防邪犯心包;若干呕、舌苔白者加姜半夏10.5克、藿香14克化浊燥湿止呕;苔黄者加竹茄、黄芩各10.5克清热和胃止呕。
〔按语〕本方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方剂。盖本病发病急、传变速,即病就有气血的症候,故不能按常法施治。本方用银翘、薄荷等治卫之邪热;竹叶、芦根清心利尿引热下行;升麻、芥穗升发阳盛气热:杭芍养血凉血解血分之毒邪。卫气营血俱各,更以参草扶正以祛邪,故临床收效显著。
7.6银翘白虎增液汤
〔组成〕知母14~28克生甘草10.5克生地35克粳米17.5克银花17.5克连翘19.5~35克玄参35克麦冬28克鲜白茅根140克生石膏28~70克
〔功效〕大清气热,养阴解毒,壮水制火,预防出血。
〔主治〕秋温时疫,伏暑证(钩端螺旋体病)。
〔用法〕每剂加水800毫升,先煎白茅根去渣,再入诸药,大火煮沸,慢火煎煮半小时,过滤出300毫升,煎二次共600毫升,每服200毫升,一日分三次温服,每天1剂。若病不减,可继服1~2剂,或一一天二剂,病势即减。
〔方解〕本方由白虎汤、增液汤加银花、连翘、白茅根所组成。应用本方之原因,主要是根据本病伏暑症高热期病在气分阳明经证,随着机体强烈反应,导致气血两燔的机理,故决定预先选用气血两治之法,以制机体强烈反应偏盛偏热。故将大清气热、养阴和胃止血之白虎汤与增液通便、清血凉血之增液汤合用,再加甘凉保津利尿之白茅根,透热解毒之银花、连翘以达壮水制火,预防出血之目的。石膏泻火透热:知母清热润燥:甘草、粳米益胃护津:玄参、麦冬、生地滋阴清热,生津润燥;银花味甘微苦,性寒,有清血消炎,清热解毒,微有透表利尿之作用;连翘味苦,性平微寒,能解热消炎,活血化淤;白茅根味甘性凉,有清热生津、利尿止血之作用。诸药同用,具有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和预防病情转危之效用。本方曾用于钩端螺旋体病伏暑症高热患者657例,均治愈。
〔加减〕若舌质深红,暮热更甚,烦燥不安者加焦栀14克、黄芩10.5克、丹皮17.5克、杭白芍17.5克以凉血解毒,清营透气,通常连服1~2剂,病势即退:若热结胃肠,愎痛胀满大便二三日不下,或谵语者加芒硝、生大黄各10.5克以增液通下,热随便解,但以大便通利为度;若舌苔黄厚,腹痛胀满不减,大便燥结,谵语、烦燥更甚者配服清热镇痉之紫雪丹,可根据病情轻重,酌加芒硝、生大黄:适量,再加枳实17.5克、厚朴14克。
〔按语〕本病临床少见,验方甚少。本方配伍精当,扶正祛邪兼施,不失为治疗钩端螺旋体病的良方。
7.7沙参银菊汤
〔组成〕南北沙参各15克银花20克菊花10克薄荷6克(后下)杏仁10克清甘草2克
〔功效〕疏散风热,养阴清肺。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等。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口干,喉痒咽痛,咳嗽或气急,舌质偏红,脉数。
〔用法〕每剂煎2次,头汁用冷水约5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然后煮沸5~6分钟即可;二汁加冷水约400毫升煮沸5分钟,勿过煮。亦可将药物放入热水瓶中,用沸水冲泡1小时后茶饮服。
〔方解〕本方所治之症乃风热外邪入侵肺系所致。风热之邪最易犯肺伤津,致口干、咽痛、喉痒、舌红;肺失宣降则咳嗽气急;初起邪正相争,故有发热恶风寒、头痛等。治宜轻宣风热,清肺养阴之法,使风热之邪疏散,肺气得以宣畅,则诸症自愈。南北沙参清肺养阴、化痰止咳;银花、菊花甘凉轻宣,疏散风热,同为主药;薄荷、杏仁、甘草清热透散,宣肺止咳共为辅佐药。诸药配伍,合成轻宣透表、疏散风热、养阴清肺、化痰止咳之效。
〔加减〕咽喉肿痛者去杏仁,加元参20克,桔梗6克,蝉衣10克;肺热偏盛、体温较高可加重沙参、银、菊用量,或改用野菊花15克,或加黄芩15克、蒲公英30克;咳嗽较剧去薄荷加前胡15克、象甲15克;气急较甚去薄荷、加枇杷叶(包)15克、地龙10克;宿有痰饮去薄荷,加半夏20克、茯苓18克、芦根20克。
〔按语〕钟氏善治呼吸系统疾病,他对感冒、咳嗽、发热、慢支伴感染的治疗效果很佳。解表剂多数清香易挥发,久煮会影响药效。采取沸水泡服的用法,一改中药煎煮常习,既方便病家,又可增疗效,值得研究推广。
〔典型病例〕包某,男,3岁,1991年11月6日初诊。
患儿平素容易感冒发热,常需注射青、链霉素或氨苄青霉素等一周以上方能控制。近二天又发热咽痛、咳嗽频作,稍气促,今呕吐一次,不思食,舌尖红、脉细数。因哭闹不能打针而求治中医。查:咽峡充血,左侧扁桃体Ⅰ°大,测体温39.6℃。诊断:急性气管炎。症属风热咳嗽。治宜疏风散热,清肺止咳。处方:北沙参10克、银花8克、野菊花8克、薄荷3克、黄芩8克、前胡8克、生甘草2克。4剂。嘱将药置热水瓶中沸水泡服。11月13日复诊,患儿母诉,服药2剂热即退至37.8℃,恶心除。4剂药后即不发热,咳嗽大减,胃纳增。又自服原方3剂,诸症皆除,惟晚间偶有余嗽,舌洁、脉细,上方去野菊花、薄荷。加南沙参10克、麦冬8克,3剂以巩固。
8.肺炎
8.1肺炎合剂
〔组成〕麻黄6克杏仁10克石膏40克虎杖15克银花20克大青叶15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鱼腥草20克青蒿15克贯众15克草河车12克地龙10克僵蚕10克野菊花15克甘草6克
〔功效〕热清解毒,宣肺平喘。
〔主治〕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辨证属肺热喘咳者。
〔用法〕水煎服,或制成合剂各用。以上为成人一日量,小儿酌减。
〔按语〕郑氏于1977年3月至1978年5月在万县地区医院儿科病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232例,全部病例均系有呼吸道感染之症状及肺部体征,并x线胸透或摄片证实肺部有炎症者。其中186例辨证为卫气实热型(普通型),均采用肺炎合剂治疗,只有69例加用抗菌素。平均退热时间3.6天,罗音消失时间6.5天,阴影消失时间7.5天,平均住院天数7.45天。此型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
〔典型病例〕李某,男,9岁。
10天前因感冒发热至今未愈,咳嗽较剧,经用多种抗菌素及中药治疗无疗,于1977年12月17日入院。查体:唇干燥,咽干,脉数,苔黄厚,体温39.2℃,白细胞10350/mm3,中性57%,胸透右肺下叶后基底炎变。
辨证:风温袭肺,气分热盛。
治疗:入院后经用肺炎合剂,次日体温降至37.2℃。入院后第4天,右肺细湿罗音消失。入院后第7天胸透,肺部(一),咳嗽减轻,饮食基本正常,精神较佳,舌苔正常,痊愈出院。
9.支气管哮喘
9.1截喘汤
〔组成〕佛耳草15克碧桃干15克老鹳草15克旋覆花10克全瓜蒌10克姜半夏10克防风10克五味子6克
〔功效〕降逆纳气,化痰截喘。
〔主治〕咳嗽痰多,气逆喘促(慢支、肺气肿、支气管哮喘)。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
〔方解〕本方系孙氏经对支气管哮喘的截治方法进行长期研究,结合临床实际疗效筛选民间单验方优化而成。佛耳草出自《本草拾遗》,功专化痰止咳平喘;老鹤草出《本草纲目拾遗》,功能祛风活血,清热解毒,民间有老鹳草平喘的单方,该药含有桷皮素,能祛痰扩张支气管,老鹳草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菌、肺炎球菌、链球菌以及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能控制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碧桃干酸苦收敛,《饮片新参》有“除劳嗽”的记载,民间有治顽喘的经验。上三味除痰镇咳而平喘逆,且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为主药。辅以旋覆花开结化痰,降逆止咳;瓜蒌清上焦之积热,化浊痰之胶结,开胸中痹阻;姜半夏清痰下气,去胸中痰满尤佳:佐以五味子补肾纳气,镇咳敛肺;防风《药法类象》谓“治风通用,泻肺实。”是一味抗过敏的有效药,能抑制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变态反应,清除过敏原的刺激。上方共具清肺化痰、降逆纳气截喘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