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美味药膳战胜失眠症
6872500000002

第2章 失眠的基本知识(1)

1.失眠人群知多少

人生的旅途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我国古代养生家早就有“不觅仙方觅睡方”的名言;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将睡眠比誉为“生命筵席上的滋补品”;世界卫生组织将“睡得香”

定为衡量人体健康的标准之一。可见,睡眠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何等重要,然而如今不光是许多中老年人有睡眠障碍,连风华正茂的青少年也常述说睡不好。根据有关统计,发达国家人群失眠发生率为29%。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高出发达国家近10个百分点,已经成为“悄然发展的现代社会流行病”。据报道,美国的失眠症发生率高达32%~35%,英国为10%~15%,日本为20%。我国虽无确切的可靠统计,据临床工作者认为我国失眠症患者的发病率在10%左右,特别是中老年人出现失眠症者高达70%。另有资料报道,目前我国失眠患者约有1.5亿,睡眠不良者高达3亿人,其中2亿以上生活在城市。在中国成年人群中,约50%有睡眠不良的经历,而职业女性中更有高达80%的人受睡眠不良的困扰,虽然其中大部分只是偶发性的,但从绝对人数来看仍相当惊人,睡眠健康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自2001年开始,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睡眠日”。据悉,今年我国已参加了由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发起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教育活动。睡眠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之一。2006年3月21日是全球第6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走进社区”。

2.什么是失眠症

失眠症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的一种反应。失眠症可以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情况,如难以入睡、早醒、睡眠中易醒、醒后难以再度入睡、睡眠质量下降(表现为多梦)、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等。1985年美国精神病学会提出的定义是:“失眠症指的是自诉难于入眠或维持睡眠困难,每周至少4晚,至少连续3星期,多导睡眠图检查发现,入眠潜伏期超过30分钟或睡眠效率低于85%(对老年人需作适当调整)”。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的规定,每周至少发生3次以上并持续1个月或更多的时间,又并非脑器质性病变、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症状的一部分时即可诊断为失眠症。

判断是否失眠不要机械地因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就认为失眠,要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睡眠所需要的时间如同饭量一样,彼此之间存在差别。有的人每天要睡8~9小时,也有人习惯每晚只睡4~5小时,对于睡得少或者早醒的人,只要本人感觉自己睡够了,白天没有不舒适的感觉,便属正常睡眠。因此,衡量正常睡眠时间要以本人平时的睡眠习惯作为衡量标准,并不能因为少于大多数人的平均睡眠时间便认为失眠。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因工作紧张,思虑过度,心情不佳,环境变化,睡前太兴奋或睡前喝了浓茶、咖啡等兴奋中枢神经的饮料时都可能引起失眠,这是人体的正常反应,多数人的大脑会自动调节,在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正常,不能称为失眠症。医学上所说的失眠症,与失眠是有所区别的。“失眠”只是一种症状,可能是暂时的,偶然发生的,而“失眠症”则是长期的睡眠障碍。

3.失眠症的原因

失眠症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1)违反生物钟引起失眠:如大小夜班轮值的工作,或出国旅游穿梭不同纬度,有时极度兴奋也会睡不着,但通常是短暂的。

(2)突然受到重大事件的打击:如亲人死亡、夫妻离异、失业、公司倒闭、股票起落造成情绪不稳定、失落、惊慌,久久不能平静,以致夜夜难眠,但通常一两个月就会恢复,是短期的失眠,但少数也会演变成慢性失眠。

(3)原发性失眠:此类病人并无特殊内科疾病或精神疾病,通常是先天操心型的人,容易紧张、焦虑,有时候睡眠质量也不好,遇到重大压力、精神负荷增大时,就更睡不着了,久而久之,就成了慢性失眠,即使压力消失了,香甜的睡眠也不再复得,还有些原发性失眠者,可能找不到任何原因。

(4)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病人常伴有失眠,特点是清晨两三点醒来,难以再度入睡,躁症病人晚上根本不想睡觉,精力无穷,半夜打电话找朋友聊天,活力无限,不断地往外跑,有时幻听,无法安静入睡。其他广泛性焦虑症、恐慌症、精神分裂症病人,都可能时常睡不着。

(5)内科疾病:关节炎及各种酸痛症,可能会痛得病人晚上睡不着;心脏衰竭的病人,当平躺睡觉时会喘得更厉害,所以必须坐着睡觉,影响睡眠质量;其他甲状腺疾病、肺病、尿毒症等疾病,都可能失眠。

(6)妇女停经:妇女于停经时产生全身潮热、情绪不稳、盗汗、失眠等症候,有些经前症候严重的焦虑、不安、疼痛,甚至失眠。

(7)药物:如有些人服少量类固醇会失眠,大量则精神异常。

平喘药如支气管扩张剂使心跳加快,兴奋神经而睡不着。另外毒品如大麻、******、安非他命,会影响大脑、兴奋中枢神经,产生失眠、幻觉。

(8)刺激性饮料: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会干扰正常睡眠,高度白酒也属影响睡眠的刺激性饮料范围。开始喝酒可能有短暂的催眠作用,但长期喝酒,就像吃安眠药一样会上瘾,久了会影响正常睡眠。

(9)医源性:医生给病人安眠药或病人自己服用安眠药,日久成习惯,最后服安眠药也失效了,只好夜夜失眠。

4.失眠症的表现形式

失眠症的表现形式主要在睡眠的量(足够时间)和睡眠的质(深沉香甜)两个方面。正常成年人每夜睡眠时间为8小时。正常的质量标准应该是醒后全身轻松,疲劳消失,头部清晰,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胜任工作和学习。睡眠的质比量更为重要。如果失眠每周至少发生3次以上并持续1个月或更多时间,对睡眠的质和量呈不满意状态,以失眠为惟一的主诉,又不是由脑、躯体、精神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由于找不到原因故又称之为原发性失眠。失眠者的大脑因没得到应有的休息,故次日便可出现许多不适应症状及精神表现。如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体倦乏力、不思饮食、自汗盗汗、耳鸣耳聋、胆怯恐惧、急躁易怒、胸胁胀满、恶心口苦,腰酸腿软、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工作和学习效果下降,乃至失去工作和学习能力。

如果对失眠有担心和恐惧的心理在入眠前先紧张害怕,想到今天夜里肯定又睡不着怎么办?结果这种情绪与失眠形成恶性循环,在失眠的基础上又加上为了失眠而失眠,从而使失眠长期存在。这种失眠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5.失眠与做梦

经常听到有人说:“昨晚没休息好,做了一夜的梦”。于是,白天工作学习精力不足,彷彿梦真的耽误了休息。有些医生也承认多梦是大脑不曾休息或休息不好的表现。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做梦并能回忆梦境并不是睡眠不深的标志,也不能说做了梦就是夜间没有睡好,因为不管有无梦的回忆和梦感,每晚人都必定要做4~5回梦,说整夜做梦是夸张,说没有做梦也不现实。国内、外学者都对主诉失眠整夜做梦或梦多的慢性失眠患者进行过生理实验,多道睡眠图记录证明“梦多”、“整夜做梦”的患者睡眠周期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差别,其伴有梦的快相睡眠所占的比例和实际时间也没有明显缩短或延长。心理测验发现,这类体验同性格有关。无论从睡眠普遍规律,还是实验观察的结果,都说明失眠与梦感无必然联系,因而多梦不是判断失眠和失眠程度的客观指针。

梦是快相睡眠期的必然生理现象,其表现形式有表象成分又带有感性性质的记忆活动和超常规的联想。而梦感则是醒后对梦中某些情节的回忆,或只留有曾做过梦的印象,却记不清楚梦的内容。主诉失眠伴多梦所说的梦实际是指梦感与情绪因素和性格特点有关。

诉说“整夜做梦或梦多”的理由有如下五点:

(1)睡眠知识及睡眠与梦感的关系所知甚少。许多人不了解睡眠的周期交替变化,不知道梦在睡眠中的地位,在生理上的作用,以及梦与梦感的区别,不知道梦与梦感没有副作用。许多人对梦有恐惧感,认为做梦影响了睡眠。

(2)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关。许多人对情绪障碍缺乏认识,不认为是病,过分注重情绪障碍伴发的失眠、多梦等症状,不知道如何调节和改善自己的情绪,反而夸大了不太客观的体验。

(3)对自己的健康过分关心,过分关注梦感,导致梦感增强,又加重了对健康的担心,对失眠的恐惧,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4)有些人在快相睡眠期醒来或紧接着快相睡眠期之后醒来,致使对梦境的回忆程度增高。

(5)个体功能状态差异。每个人对梦感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功能状态有别,对梦感的程度也会不同。所以,有时感到梦多,有时感到梦少。失眠和梦感没有必然的联系。“整夜做梦”确实是自我感觉,绝不是有意的捏造,但感觉也可以出现错觉,因为不同的功能状态导致梦感不同,不能准确地反应客观事实。

梦在睡眠中大约占1/5的时间,许多医学家认为做梦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可以帮助大脑恢复和完善其功能活动;有助于智力的发育;有助于大脑的创造性思维;还有助于维持人的心理平衡、稳定人的精神状态。但是如果夜夜梦境,次日头晕脑胀、注意力下降等情况出现,应引起重视。

6.失眠与健康

人的一生大约有1/3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如果这1/3的时间休息不好,势必会影响那2/3时间的生活质量,因而睡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的生理过程。睡眠对人体具有保护性功能——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消除疲劳,调整和维护身心功能与健康,贮备必要的能量,如果经久不眠,必然会导致生命衰竭。用狗所作的试验表明,每天只给水喝而不给食物,它能活上25天,而持续地强迫它昼夜不眠,10天左右就会衰竭死亡。人类进行的睡眠剥夺(强制性不眠)试验证明,如果剥夺睡眠在60小时以上,就会出现疲乏,全身无力,头痛胀闷,耳鸣复视,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定,定向障碍等。持续不眠100小时以上,就会出现明显的心理行为障碍,如严重疲乏无力,情绪高度不稳定,易激怒,烦躁焦虑,精神发生紊乱,有幻觉、妄想、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感到自我和周围都失去了原有面目。有少数睡眠剥夺者则表现类似精神分裂症,行为不可理解,可有突然的冲动和攻击行为。

这说明睡眠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人的睡眠可分为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在快速眼动睡眠中,肢体停止活动,但大脑仍在工作,眼球出现急速转动,常出现做梦。非快速眼动睡眠,则是入眠由浅及深,无眼球快速转动。正常的睡眠是这两种状况的往返循环,同时伴有呼吸、心跳、血压、肌张力、基础代谢率、内分泌以及多种神经肽和介质的改变,一旦这些功能发生紊乱,就可能发生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