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甘肃金融年鉴
6865600000074

第74章 金融改革与发展(61)

(****)

【电子银行】以加快金融产品电子化进程、不断丰富电子银行业务为目标,进一步推进了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科技化应用水平,有效提升了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截至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行飞天借记卡779万张,其中:本年发卡246万张,累计发卡量和本年发卡量均居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第2位。实现卡业务收入1.44亿元,较年初净增4798万元,增长49.80%,卡业务收入占全省联社中间业务收入的33%。累计布放自助设备18932台(其中:自动取款机891台、存取款一体机74台、查询机104台、农信银自助结算终端2530台、本社POS机14103台、三农自助服务终端1230台),自助设备月均交易量由年初的186.50万笔增长到268.40万笔,交易金额由年初的135亿元增长到309亿元,增长1.29倍;累计开通企业网银2477户、个人网银27111户,网银实现行社内转账78.80万笔、31.60亿元;跨行社转账28.60万笔、26.30亿元;开通电话银行31.20万户、短信业务289万户。客户服务中心通过96688服务热线累计受理电话银行业务呼入294.80万次,日均受理8076次。其中:自助语音265.70万次,人工坐席29.10万次,日均受理796次,通话率92.13%。电话银行转账2269笔、738.90万元;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9.56%,较年初提高8.56个百分点。全省农村信用社第一款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特色银行卡——“飞天金薯卡”在定西市安定区成功发行,公务卡通过银监会批复发行,金融IC卡及个人化招标测试工作有序推进。特别是推广布放“三农”自助服务终端被省联社首次确定为“理事长工程”,实现了全省45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全覆盖,将金融服务延伸到乡村、社区,把银行办到了农民家门口,初步实现了农民“足不出村,办理金融业务”的期盼。******、刘伟平、欧阳坚、刘永富等20多位省级领导亲临三农自助服务终端便民金融服务点调研指导工作,《人民日报》、《中国农民报》、《新华社每日快讯》、《甘肃日报》和《甘肃经济报》等国家和省级主要媒体对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加快电子银行自助设备布放步伐,服务群众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

【资金营运】2012年,结算中心本着服务基层行社的理念,发挥资金结算平台的作用,为西和县、卓尼县等23家行社,调出调剂资金35.20亿元,及时满足了基层行社支农资金需求,保证了支农业务的正常开展。同时,借助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平台,及时调整各时期同档次利率,为53家行社上存富余资金找出路,年内累计向各行社支付上存资金利息74966万元,为各行社创造了良好的经营效益。进一步做大做强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截至年末,债券交易总量达19601亿元,其中,现券买卖业务1156笔,交易总量1215亿;回购业务5564笔,交易总量18386亿;在全国12415家金融机构中排名第56位,在全国916家农村信用社中排名第4位。切实坚持“安全、高效、服务”的原则,不断提高结算业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全省农村信用社提供了一条安全、快捷的资金结算通道。截至年末,通过现代化支付系统和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资金结算流量达79053.60亿元,较上年同期净增25698.80亿元,资金结算业务量达570.20万笔,较上年同期净增205.60万笔;工作日均结算资金流量314.95亿元,较上年同期净增105.72亿元,工作日均业务量22717笔,较上年同期净增8419笔。全省加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的网点2168个,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共成功办理各类支付结算业务186.12万笔,较上年同期增长42.67%,清算资金412.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24%;支付系统行号1691家,较上年同期增长31%。印制账表凭证1117.98万包(本、付),较上年增长31.16%,为统一全省各县(区、市)行社账表凭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财务管理】本着勤俭办社、宏观管理、微观指导的原则,2012年修订完善了《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差旅费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农村信用社会议费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农村信用社人民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农村信用社银企对账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规范区域稽核审计中心费用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区域稽核审计中心车辆管理的通知》《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大客户服务部财务管理细则》《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绩效薪酬考核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专项奖金管理的通知》《甘肃省农村信用社集中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收费标准》《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工作实施细则》《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反洗钱检查规程》和《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反洗钱业务客户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等财会制度,规范了内部各项财务核算;全力建设财务管理系统,改变了以前财务核算自动化程度低形成的低水平、低效率状况,实现了财务精细化管理。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精神,与省发改委、省金融办、省国税局沟通联系,派人到兄弟联社学习了解政策审批手续和流程,及时向省金融办、省发改委报送申请资料,经金融办和省发改委认定、省国税局认可,争取到了全省87家行社自2011年至2020年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组织开展增资扩股工作,年内新增股金30.96亿元,全省农村信用社股金余额达到了71.70亿元,其中:自然人股余额55.33亿元,占比71.77%;法人股16.36亿元,占比22.83%,全省农村信用社资本金实力明显提高。截至年末,实现各项收入169.93亿元,同比净增46.47亿元,增长37.64%;资本充足率10.81%,较年初提高2.09个百分点。拨备前利润66.25亿元,同比净增20.30亿元,增长44.18%;其中:利润总额25.27亿元,计提拨备40.98亿元,拨备覆盖率153.30%,较年初提高了50.56个百分点;纳税总额11.98亿元,比上年末净增3.20亿元,增长36.44%。全省农村信用社盈利水平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

【稽核审计】2012年,全省农村信用社稽核审计以“服务企业健康发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保障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经营安全”为目标,认真履行稽核审计职责,有效减少了经营活动中部分消极因素。全年共组织实施稽核审计项目51个,其中,省联社安排组织实施的系统审计项目9个,经济责任审计30个,各区域稽核审计中心自选审计项目12个,同时,安排指导各行社完成了3个内部审计项目。先后组织6家区域稽核审计中心开展了“低利率发放贷款整改”、“2011年决算真实性”、“贷款五级分类真实性”、“员工薪酬专项审计”、“审计发现问题追踪审计”、“贷款利息跟踪审计”、“县级行社稽核审计效能评价”、“灾后住房重建贷款审计调查”和“存款真实性”等9个行业项目审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30人(次)。督促区域稽核审计中心完成了“大额贷款合规性”、“抵债资产专项审计”等12个自选项目审计;安排指导县级行社进行了“反洗钱”、“贷款利息真实性”、“核销、置换不良贷款管理审计”等3项内部审计,共检查出各类问题22.30万个,涉及金额740.10亿元,提出审计建议和工作要求166条,经济处罚责任人40人次,处罚金额105.90万元。通过实施稽核审计工作,一是规范了利率管理,制止了低利率发放贷款侵害农村信用社集体利益的行为;二是客观公正地评价了行社年度经营成果,纠正了个别行社人为粉饰经营指标,多提绩效薪酬的错误做法;三是披露了大额贷款管理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真实信息,揭露了大额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四是向高管层和相关部门提供了员工薪酬政策执行情况,规范了薪酬管理;五是揭露了存款业务中非正常存款增加问题,对以小集体利益经营目标和个人目的的短期经营行为敲响了警钟;六是督促行社进一步改善稽核审计环境,积极整改问题,不断提高整改率,促进依法合规经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助推了全省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纪检监察】2012年,全省农村信用社以防范风险案件为主线,以加强领导人员监督为重点,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有效遏制了各类风险案件的发生,为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和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部运营环境。下发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效能监察管理办法》和《甘肃农村信用社案件管理办法》,与各行社签订了《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及案件防控目标责任书》,认真督促各行社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省联社派员参加各行社民主生活会制度,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下发了《甘肃省农村信用社2012年效能风暴行动民主评议机关作风和行风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开展效能风暴民主评议机关作风和行风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开展了自查自纠及整改工作,召开了省联社效能风暴行动民主评议工作满意度测评大会,测评满意度92%。加大了案件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对宕昌县联社金库被盗案件有关的11名责任人进行了纪律处分;各行社对违章违规的39名责任人给予了纪律处分。继续实施“冒名贷款”陈案移交,深入庆城、甘谷、东乡、肃州等重点联社,督导、震慑并重,促使部分涉案人转变态度,消除等待观望和对立情绪,争取主动清收涉案资金,全省53起“冒名贷款”陈案全额收回9起,收回本金1401.92万元,利息776.37万元;已移交16起“冒名贷款”陈案累计收回贷款本金470万元,利息118.18万元;未移交37起“冒名贷款”陈案累计收回贷款本金1805.66万元,利息768.04万元。全年共受理群众****件63件,其中:省联社自收48件,有关部门转来15件;省联社办理20件,转各行社办理43件,办结率100%。全年接待来访18批(次)、21人(次),其中集体上访1批(次)、4人(次)。先后安排调查组对7件重要****进行了认真核查,与9名人员进行了****提醒和戒勉谈话,妥善化解了矛盾纠纷,减少了越级和重复****。

(****)

【队伍建设】

一是干部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2012年,先后9次组织考察组,分别对省联社、兰州、天水、临夏、白银、定西、酒泉、甘南、武威、平凉10个市(州),1个稽核审计中心,30家行社的领导班子和省联社机关各部门共计97人次进行了考察、调整交流和补充。二是建立完善了干部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拓宽了人才培养渠道,按照《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干部上挂下派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省联社下派基层工作干部5人,基层行社后备干部上挂省联社工作48人,借调11人。三是改善员工队伍结构,畅通进出渠道。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各行社定向报名、省联社资格审查,经过笔试、面试各环节程序,最终聘用员工1380人,其中正式聘用1067人,劳务派遣313人;同时完成了劳务派遣转合同制员工近100余人,修订完善了员工内部退养制度;及时完成了各项社会保险与企业年金统筹管理工作,规范了人事档案管理。四是加大了员工培训教育力度。2012年,通过现场授课、专家讲座、视频培训等形式,按业务条线分层次分别组织开展了“全省理(董)事长高级研修班”、“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债券投资业务策略座谈会”、“甘肃省农村信用社金融科技创新研讨会”、“全省新员工岗前培训班”、“全省稽核审计人员理论与业务研修班”和“全省财务管理推广上线培训班”和“全省农村信用社全面风险管理培训班”等5类、12期,培训人员343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