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制度制约下的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6863800000024

第24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国内学者对于高管变更的研究局限于公司内部治理的分析居多,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制度环境。随着我国20世纪80年代出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的经济制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初,我国加入WTO,全国GDP连续几年保持在8%以上。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我国证监会在2003年以来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公司治理环境,不断改善治理结构,特别是2005年4月份实施的股权分置改革,让不能够流通的国有股能够全部流通。2007年又开始实施了最新的会计准则力求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全面为投资者进行决策服务。所以制度环境的变迁对于公司治理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可忽视。而我国的有些学者已经意识到了制度环境的重要性。钱颖一就曾经指出“很多人甚至是经济学家把制度的建设的重要性给予忽视,采用非白即黑是做法来看待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迁。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也逐渐从计划经济转换为向市场经济发展。”

因此,我们在研究我国的问题时不能仅仅站在简单比较的方面进行,还需要考虑到自身所处的环境不同。只有我们明确了作为契约集合体的企业的外部约束变量,才能够深入剖析公司的行为的本质原因。特别是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很快,仅仅依靠看到的表面现象来判断事物的本质情况会出现很大的偏差。由于21世纪初,我国经济制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本文才要从市场竞争度和制度环境的视角来研究高管变更的问题。

本文以诸多制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并结合我国转轨经济制度环境为背景,充分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市场的因素,以高管变更为研究对象,选取1999年1月1日以前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取2003-2007年作为研究的窗口进行logit回归分析市场竞争度和制度环境对高管变更和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深入剖析。本文得出来以下结论:

1、国内学者对于高管变更的内部治理因素分析的较多,而对于外部因素的分析就较为缺乏,特别是外部制度环境和市场竞争方面的研究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而高管变更是公司内部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管变更其实也是完善公司治理的一种表现。不仅可以敦促高管不断提高公司经营业绩,而且可以淘汰那些不称职的高管,以维护广大股东的利益。

2、以往文献中仅以公司的业绩作为高管变更的主要参照变量是有问题的,所以本文引入市场竞争度和制度环境等外部变量结合公司业绩变量来剖析高管变更的原因。而且在样本选取时充分考虑到上市公司在上市时的目的不尽相同,只有在上市一段时间后,公司经营运作进入正规后才对高管变更的事件展开研究。并且选取的样本区间是2003-2007年,这是因为我国2002年自从加入了WTO以后整个大的经济制度环境随之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时发现公司的不同经营业绩指标与高管变更是显著负相关的,而且要高于西方新兴市场,这从侧面看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仍急需完善。

3、本文引入的市场竞争度指标来分析影响高管变更的因素。从中发现,在同一行业内,市场竞争力越强的企业,高管变更的可能性就越小。而不在同一个行业内,市场竞争力越强的企业高管变更的可能性还是越小。随之而来,本文由引入制度环境变量即市场化指数、要素市场发育指数来进一步剖析高管变更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制度环境会严重影响到高管的变更。公司所处的地区制度环境好,高管人员变更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公司的业绩与高管变更的负相关性就越强,这从侧面可以看出我国的制度环境仍需要改善。

二、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以上对于高管变更的研究发现我国作为新兴的资本市场仍需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改善制度环境,为市场能够良好的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使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更加完善。因此,结合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债权人对公司的监控

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是一个有效市场,单凭公司的内部治理很难有所突破,仍旧需要外部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债权人来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上市公司的债权人通常是国有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化进程加快,其产权的独立性也逐步确定。这样就更加便于商业银行发挥债权治理功能,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防止其做出侵害其它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发生。

2、完善公司高管权利职务的分配

(1)加强高管来源的独立性

继任的高管尽量具有独立性,如果是从控股股东单位委派来的,这就需要关部门通过立法来约束继任高管和股东的行为。如果继任高管还在公司的控股股东的单位兼有职位,特别是行政职位的高管的独立性就会要受到质疑。而高管为了保住此职位必然和控股股东串谋,很可能发生侵害其他中小股东的事情。这时就需要相关部门通来追究其相关的控股股东的责任。

(2)减少内部董事的比例

内部董事是指除了董事会中属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或职工的董事外,企业主管部门的领导能够直接干预公司经营管理的董事。特别是要使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完全分离。这样才有利于公司的经营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否则内部董事干预公司正常的经营情况会出现多头领导的混乱局面,最终导致公司业绩下滑。所以减少董事会中的内部董事有利于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

3、建立完善的经理人市场

我国应该学习西方国建立一个完善的经理人市场,由市场自发的筛选和调节经理人员的流动,务必做到人尽其用,充分调动经理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治理好公司。我们要逐步改变上级委派或任命的用人机制,尽快完善公司治理。

4、完善资本市场功能

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对于市场当中的资源不能够进行优化配置,这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增强资本市场的基础,为上市公司提高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推动市场化进程。

第二节研究局限和展望

本文以高管变更的问题展开研究,进行详细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从以往不同的视角深入剖析其本质原因。但是由于自身知识面所限,难免存在一些局限。在今后的研究当中我将会对这些局限进行改进。对于这些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本文对于高管变更的研究中的高管界定为董事长或者总经理,但是实际上能够影响公司治理的高管还有副董事长、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等人,这些人的变更虽然和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也可能有其它深层次的原因。对于这些高管的变更能否适用于本文的方法就值得商榷,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分析。

2、本文所研究的样本均是上市公司,可是对于上市公司的研究能否代表其所在的地区或者行业就需要谨慎对待。另外2007年开始实施最新的会计准则,上市公司所披露的数据的核算标准和方法有所不同,对于2008年开始实施最新的会计准则以来发生高管变更的样本区间能否得出一样的结论还需论证。

3、对于高管变更的研究能否将其扩展到变更前后几年开展对比研究,以期望能发现即使同种类型的变更对于公司治理所带来的效果也不一样。而且对于上市公司的市场竞争度也有详细分类,对于不同竞争程度的企业发生高管变更是否存在差异仍需考察。

4、对于高管变更的市场竞争度的研究还没有进行科学深入的行业竞争分类,以期发现不同竞争环境下的高管变更的异同之处,为处在不同行业的公司改善公司治理提供更加深层次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