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苍凉而高古的人生之路
二十年前,某歌唱家曾唱过一首歌,歌中道:“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映在,我的心中。”这首歌甫一亮相,便遭到不少左派棍子们的围攻,认为气声式演唱风格是腐朽的和堕落的,是与无产阶级的情感背道而驰的。
二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偶然得知这支歌的歌词所歌咏的对象时,我不禁想,要是当初左派们也得知这首歌词的主旨,他们更不知有多么气急败坏。因为,这首歌所描写的,乃是王昭君在离别家乡远赴塞外时对故乡山山水水的眷恋。
是的,是王昭君,没错。两千多年来,当这位名列中国四大美人行列的西汉宫女反弹着琵琶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她便成为整个中华文化史上最有名气和最富魅力的女人,以至于连《辞海》也称:“她的故事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
没有谁能预料到自己的身后之事,如果王昭君真有在天之灵,对于她死后的这种流行,不知是粲然一乐还是凄凉一笑。但我敢肯定的是,如果她能够得知,她居然被某位大文豪按照政治的需要,包装成一位近乎于外交家的女强人,她一定会在一阵发愣之后大笑不止,直到笑得泪水长流,泣不成声。
我更愿意把王昭君看做一位不幸的女人,一个因了命运的安排而不得不进入深宫,又因不愿贿赂画师而被画师有意画得丑陋,从而得不到圣上宠幸的女人。最后,在幽闭宫中面对寂寞直到玉陨香销或者远走异国他乡,嫁给一个没有爱情的武夫的选择中,她几经犹豫,选择了后者,同时也就选择了一条苍凉而高古的人生之路。
女人换和平
西汉的疆域很古怪。这一点,从地图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来。它的国都长安位于整个帝国偏北一些的关中,以长安为中轴,它的东部和南部是广大的中原和南方,而河西走廊像一条细长的颈脖,将中原和西域链接在了一起。这条细细的河西走廊对于帝国而言,正好如同人的脖子那样重要而又脆弱。只有通过它,帝国的中央才能对遥远的西域进行有效的管理。不幸的是,这条走廊却强邻环伺:它处于强大的匈奴唾手可及的地方,四周还有其他诸如乌孙、昆莫、月氏等众多的部族政权。这些部族政权在匈奴的裹胁之下,不断和西汉王朝发生纷争,不断南下而牧马。可以说,西汉的疆域自从它成形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和北部强邻——匈奴——处于永恒的战争之中。
西汉王朝由一个迹近流氓无赖者的刘邦所建,其中有颇大的偶然因素。归根结底,刘邦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一切只能归结于他的运气实在太好。据说,这位二流子年轻时因不务正业而不为其父所喜。刘邦称帝后,沾沾自喜地对他父亲说:某业所就,孰与仲多?翻译成白话,意思是:我所创下的产业,与老二相比,到底哪个多些呢?
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在公元前后各历时一百多年,全盛时期管辖的人口约六千万,足可与斯时的罗马帝国相比拟。但这个强大的帝国却无法根除心腹大患匈奴,不论是开国君主刘邦,还是略输文采的汉武帝。甚至,从刘邦开始,就已埋下了一条用女人换取短暂的可耻和平的伏笔,因此也就可以说,王昭君的命运事实上不是由汉宣帝为她决定的,甚至也不是她自己决定的,而是早在她出生前近两百年,就由刘邦和他的一帮谋臣定下了。
所有的悲剧都是一种无法更改的宿命吗?呼韩邪单于到西汉求婚的那个“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深秋,西汉宫女王昭君一定曾经这样叩问过梧桐之上发黄的月亮。
匈奴是一个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民族。早在战国时期,它就活跃于北中国,为此,秦、燕、赵不得不筑起了最早的长城,秦始皇更是不得不派出爱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长期卫边。此后的西汉两百年间,匈奴就像一座频繁爆发的活火山,让西汉帝国上下为之头痛不已。总之,自从匈奴汗国崛起,中国以后两千年间的外患,差不多都固定地来自北方。跟日耳曼蛮族锲而不舍地侵略罗马帝国一样,南方的富庶对那些寒冷荒凉地带的游牧民族,是一个难以抗拒的诱惑。西汉以后,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入西晋后,则先后进入中原建立起了赵、夏、北凉等国家。此后,它甚至西迁欧洲,建立起了称雄一时的匈奴帝国,成为让欧洲人麻烦不断的比成吉思汗早得多的另一“黄祸”。
与西汉相比,匈奴无疑文化落后,经济薄弱,政局亦不稳定。但这个以游牧为生的民族仿佛天生嗜杀、好战且能战。西汉两百多年间,除了开边意未已的汉武帝曾将匈奴一败再败外,其他任何时候都是匈奴骑兵处于随时可以南下牧马的状态。但是,好战的汉武帝并没有能够如愿以偿地实现他的终极目的——一举地、完全地歼灭匈奴,从此一劳永逸。当汉武帝在公元前87年去世时,他连年对匈奴的战争已使国库空虚,并成为西汉国力衰败的最主要因素。
这有些令后人不解,为何一个文化上的弱势民族反而在几代人的战争中总是处于优势?为什么西汉这个文明程度更高的国家总是无法将文明程度远逊于己的匈奴彻底击溃呢?
最后,这个代表当时中华大地上更先进文化水平的国家只能采取的办法是和亲,即用向敌人提供皇室或宗室女子和敌人结亲的办法约为婚姻,企图以亲戚关系来维系和平。这种权宜得来有些猥琐的办法,招来的只是后人的嘲笑,正如唐代诗戎煜诗云:
汉家青史上,
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
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
便欲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
谁为辅佐臣?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铁腕人物,对匈奴,他采取了坚决的抵抗和打击,名将蒙恬和他的长子扶劳常年驻守北方。匈奴畏秦,北迁十余年。等到秦灭以后,匈奴再一次南渡黄河,势力扩张到了长城以内。
与汉高祖刘邦同时代的单于是头曼,头曼的太子叫冒顿,也是一个杰出的人物。头曼后来宠爱冒顿的弟弟,企图废长立幼——这是大多数宠爱小女人的糊涂老爹最爱干的糊涂事,几乎没有一个不把事情弄得糟糕透顶的——头曼就把冒顿作为人质派往月氏。等冒顿到了月氏后,这位狠毒的父亲下令攻打月氏,希望月氏当局一怒之下把他的儿子杀了,以便顺理成章地立小儿子。冒顿却在紧急关头从月氏巧妙地逃回了本国。头曼大概也有些羞愧,同时觉得儿子还算个人物,于是分给他一万余骑人马。
死里逃生的冒顿无法原谅他的父亲,不久就发明了一种能发出声音的响箭,即史书中所说的鸣镝。他对部属下令说,他的响箭射向哪一个目标,其他的人必须跟着射,否则一律处死。为了检验部属的忠诚程度。一次,他用响箭射向他心爱的一匹宝马,部属中有少数不敢射的,立即被砍头。又一次,他用响箭射他最宠爱的小老婆,部属中又有少数不敢射的,冒顿同样将他们砍了头。从此,所有部属均不敢再违反他的命令。冒顿看到时机已成熟,就趁他父亲出行时,向他的父亲射出了响箭,这位老单于被射成了一只痛苦的老刺猬。冒顿上台后,匈奴迅速崛起,趁着楚汉相争的机会,悉数将秦将蒙恬所夺去的匈奴故地恢复,并占领了河套。是时,匈奴的版图东至辽东,西到西域,比西汉的版图更为广大。到汉高祖时,冒顿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万,是一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