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正方形的乡愁
6861200000042

第42章 不存在的画像铺

回想拍这张照片的情景,整个三峡老街冷清到令人难受,所有商店几乎都歇业了,唯独这家画像铺大门敞开,每次经过都可看到师傅全神贯注地在作画。他的主要工作是画告别式遗像。早年放大技术稀罕,照片都是用底片直接压样,大尺寸肖像得照着小印样一笔一笔临摹。

这行业多半是街角小摊位,这么大的店铺还真少见。画师功夫不错,对自己的杰作也颇为得意。墙上挂满的画框里除了孙中山、肯尼迪,还有那年代堪称新潮大胆的******,每一帧都反映着时代背景。

每回看这张照片,我都会审视良久。市况萧条若此,师傅却将店面开得这么大。画像生意再旺也有限,人家好,他不怎么样;人家不好,他也依然守着铺子。笔下人物个个五官清晰、栩栩如生,他自己却背对着镜头,看不到脸。

为了写这张照片的故事,我特地到三峡打听。长仅二百米的老街如今成了重点观光区,每逢假日游客如过江之鲫。向好几家店铺打听都一问三不知,一位坐轮椅的残疾人在这一带卖彩券,建议我去找一位老三峡人试试看。

那家古董店专卖民国以来的工艺品,除了照相机、老钟、碗柜、家具,连台湾早年的交通号志牌都有。老板非常客气,说他虽是这条街上的人,可当年整个地方没落到没人想待,他也离乡背井去打拼,直到十多年前老街重建,才又回来开店。照片中的画像铺,他毫无印象。

叫人怎能不感慨!不过是三十七年前的事,问了半天却没人知道,仿佛这画像铺从来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