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吴兵于东界①。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②。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③。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④,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⑤,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谢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悉见梁使,厚赐之。其后梁王益亲欢。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馀金。名由此显,结于汉。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⑥!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梁内史之缺也,孝王新得齐人公孙诡,说之,欲请以为内史。窦太后闻,乃诏王以安国为内史。
【注释】
①扞:通“扞”。抵御,抵抗。
②弗善:不高兴。
③责望:责备抱怨。
④跸: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⑤侘(chà):通“诧”。
⑥溺:同“尿”。
韩长孺,名安国,长孺为其字。原名孔安国,司马迁曾师事孔安国,为避师讳,作韩安国。韩长孺在政坛几上几下,不算顺遂。他扬名于吴楚七国之时,在梁国颇有作为,也得到太后的宠爱。曾抵罪入狱,受狱吏之辱。起为梁王内史,不久又犯法失官,后投靠田蚧,官至御史大夫、中尉、卫尉。丞相田蚡死后,他差一点当上了丞相,因在渔阳防守匈奴不利逐渐失势,不断被疏远降职,不久吐血而死。
韩长孺为人精明,工于心计。他明知窦太后喜爱梁孝王,也深知太后不见梁使是由于景帝的缘故,于是就去找了大长公主为梁孝王说情辩护,他也预料到大长公主会将他的辩护转告太后。果然不出所料,他的辩护正中太后下怀,所以受到赏识。
韩长孺的通权达变未免有投机取巧的嫌疑,但在那个封建官僚体制之下,似乎也情有可原。通者,了解上下具体情况;变者,因时因地灵活处理。做到了这两点,才可算得上通权达变。假如一个人呆头呆脑,又因循守旧,在当时的环境之下,想干成一番事业是极其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