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廉政微阅读
6845300000007

第7章 勤俭朴素

一则

清代名医石成金在《传家宝》中,对“俭”的意义特别作了医学上的阐释,他得出“俭可养德,俭可养寿,俭可养神,俭可养心”的结论。

所以,主张“节俭”和“寡欲”,也是符合人性的特点,能够保持内心的心灵秩序、内心的和谐安宁,让人增寿、得福。

二则

王安石生活简约,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破衣旧裳。

某次,有人到王家送信,见他的衣着,竟把他误认作家仆。

某日,王安石“幅巾杖履,独游山寺”,听到有人谈论文史,就驻足聆听。

有人见他的穿着,说:“你也听得懂?”王安石说略知一点。

那人又问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规规矩矩地回答说:“我姓王,名安石。”那群人听了很惭愧,个个俯首散去。

三则

甘祖昌将军对子女要求严格,不许他们有任何特殊。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自己种菜吃,每件衣服至少穿10年。

衣服破了就补,补好再穿,实在不能补了就拿去做鞋底。

群众称他:“一身补丁打赤脚,一根烟斗没有嘴,白罗布手巾肩上搭,走路笔挺快如风。”

四则

彭德怀不抽烟不喝酒,但因从小生长在南方茶乡,有喝茶的习惯。

有时,买不到茶叶时,就采集酸枣叶子代替茶叶泡着喝。

一次,有人从外地给朱德买来一包红茶,朱德原封不动地送给了彭德怀,并关心地说:“给你一包真正的茶叶改善一下吧,总比喝酸枣叶子强吧。”彭德怀十分感动,他对这包茶叶特别珍惜,每次喝时,只放一小撮,还总要连续泡七八次。

五则

冯玉祥少时家贫,14岁入保定当兵,后成为民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被称为“布衣将军”。

冯将军一直生活俭朴,他结婚时喜宴每桌只四菜一粥。

一次,吴佩孚庆寿,冯玉祥只送去一坛清水。

冯玉祥规定只许上级给下级送礼,如慰问品、奖品等,绝不许下级给上级送礼。

上行下效,辖区内各级官署多贴对联:“万分廉洁只为小善,一点贪污便是大恶。”

六则

1948年秋,西北野战军部队在渭北整训,彭德怀司令把一纵副政委余秋里找来了解情况,留余秋里吃了一顿饭。

炊事员炒了三个菜:青菜、豆腐、鸡蛋炒黄花,全是猪油炒的。

饭后,炊事员悄悄告诉余秋里:彭总最喜欢吃猪油,平时还舍不得。

你们来了才叫用猪油炒菜。

统率千军万马的彭大将军,生活如此俭朴,让余秋里每次想起都感慨不已。

七则

1957年,彭德怀有一次到南方检查战备和国防工程。

回北京途中路过南京,在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家做客。

许世友在桌上只摆上四样菜:炒豆芽、炒土豆丝、烧豆腐、炒肉。

许世友的不客套、不摆谱、不铺张,让彭德怀十分高兴。

他说:“我们都是‘出家人’,都应该爱国家之财、爱人民之财。

管‘公’的人要牢守三条:第一,自己不贪;第二,不给人家送;第三,敢把厚脸皮的上司、熟人挡回去。

有这三条,才能保得住‘公’!”

八则

****一生简朴。

在他的卧室仍可以看到一个从延安带过来的旧皮箱。

到了晚年,他的食谱始终不变,早餐:面包果酱、豆浆;午餐:一荤一素一汤;晚餐:豆制品、蔬菜、水果。

为了不浪费,每顿饭按量称米。

最后,剩下的菜汤也都喝净,不使点滴浪费。

九则

段祺瑞一生甘于清贫,“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

段祺瑞一生没有不动产,在民国初年的所有军阀政客中是绝无仅有的。

他在原配去世后,娶袁世凯养女为妻,袁世凯以赠送义女为名,给了段家一栋房子。

房子是袁世凯打牌赢来的,没有给房契。

袁世凯死后,原房主的儿子拿着房契要讨回房子,段祺瑞二话没说就带着一家人搬了家。

十则

海瑞任淳安县令时,穿布袍,吃糙米,自己种菜,只有在母亲生日的时候才破例买了两斤肉。

屠夫非常激动地告诉人:“我这辈子终于有机会做海大人的生意了。”总督胡宗宪听说此事后也广为宣扬,认为这是浙江官场的一大新闻。

十一则

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注重节俭的皇帝之一。

他平时衣着十分俭朴,经常穿着又粗又厚的布做成的衣服,还下令嫔妃的衣裙不得曳地,宫中所挂的帷帐不准绣花。

他提倡薄葬以反对厚葬。

他命令自己百年之后的陵墓只许用砖瓦建造,不准以金银铜锡进行装饰,凡是能节省的,一律不得浪费。

十二则

汉文帝在位23年,宫室、苑圃、车骑、服饰很少增添。

有一次他想修筑一座露台,一算需花费相当于10户中等人家的家产,就作罢了。

十三则

弘一法师平时穿一件百衲衣,上面有224个补丁,都是他亲自缝补的。

十四则

后周太祖郭威,虽然只做了三年皇帝,却留下了“俭约天子”的美名。

据史书记载,他在位期间,“宫中用品力求朴素,乘舆服饰力戒奢华”,并且停止“四方贡献珍美食物”。

十五则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每顿饭都是一小碗米饭、三小盘菜、一个汤。

三小盘菜中,一盘是带点鱼和肉的荤菜,其余两盘都是普通的素菜,汤就是普通的鸡蛋汤或青菜汤。

天天如此,从来没有超标。

十六则

******回忆:曾有人送给老师吴稚晖一辆人力车。

吴当即令******拿来锯子,将车子的两根拉杠锯掉,然后哈哈大笑,把这辆没有拉杠的车身抬到书房里。

他懒洋洋地坐了上去,说:“我现在有一张沙发椅了!”接着他又说:“一个人有两条腿,自己可以走路,何必要别人拉?”

十七则

晋代的范宣品性纯洁,生活俭约,豫章太守韩伯送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接受。

减为五十匹,还是不受。

就这样一直减半,减到只剩下一匹,结果还是不受。

后来韩伯和范宣同乘一辆车,就在车中扯了二丈绢给范宣,说:“一个人总不能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吧。”范宣才笑着接受了。

十八则

******与刘思齐结婚时,******拿出随身带来的一件黑色夹大衣,是1945年他参加重庆谈判时穿的,笑着对这对新人说:“我没有什么贵重礼品送你们,就这么一件大衣,白天让岸英穿,晚上盖在被子上,你们俩都有份。”

十九则

清代吴兴祚(zuò)做了40年官,后来位居一品,所得的俸禄和赏赐都分给了部下,没有给家人留下房产和积蓄。

他从两广总督卸任返回京城,在瓜州渡遇到老朋友秦谕德。

中午吃饭时,粗粮饭就咸鱼,显得跟他的身份很不配。

秦谕德说:“吴大人竟然穷到这个份儿上吗?”第二天分别时,吴兴祚满面喜气,告诉秦谕德:“刚才又得到俸禄10多石米,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二十则

陶侃施政廉洁勤勉,任荆州刺史时,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

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

正月初一大会僚属的时候,陶侃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雪地上面,以方便人们进出。

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堆积得像山一样。

桓温伐蜀的时候,用这些竹头作钉来组装战船。

二十一则

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得了哮喘病。

大夫开的药方中有一味紫团山人参,可是家人走遍京城也没有买到。

有位官员听说就给他送了一些。

王安石坚决拒绝。

家人说:药是给你治病的,不必拘泥小节。

他反驳说:我一辈子没有吃过这种药,不也活到今天吗?

二十二则

薛仁贵穷极潦倒时,全靠王茂生夫妇接济。

后薛仁贵随唐太宗御驾东征立了大功,封为平辽王。

薛仁贵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送礼者都被谢绝。

他只收下了王茂生送来的两坛清水,并当众饮下三大碗。

薛仁贵说:我知道王兄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二十三则

晏子力行清廉,平时穿的都是粗布衣服,即便祭祀祖先也不过把衣服和帽子洗干净穿上而已。

一件狐皮大衣,也只是在出使他国或参加盛典时穿,并且一直穿了三十多年。

每日粗茶淡饭,正餐也不过是糙米和蔬菜。

二十四则

晏子一生廉洁俭朴,而他的车夫驾车时却洋洋自得,神气十足。

车夫的妻子见到这一情形,斥责丈夫说:“晏子身高不过八尺而官至宰相,名显于诸侯之间,但他每逢出门坐车还对送他之人态度谦恭,你不过是他的车夫,却盛气凌人,相比之下,你真让人感到惭愧。”

二十五则

印光法师自甘清苦,喜吃馒头,每顿饭仅粗菜一碗,末了必用馒头将菜碗擦干净吃掉,或用开水冲菜底当汤喝。

他云游到苏州报国寺时,有一次因菜里所用酱油稍好,把寺里的明道法师训了一顿。

二十六则

苏峻叛乱时,太尉庾亮南逃去见陶侃,陶侃很赞赏并重视他。

陶侃本性吝啬,到吃饭的时候,给他吃薤头,庚亮顺手留下薤白。

陶侃问他:“要这东西做什么?”庾亮说:“可以作为种子。”于是,陶侃极力赞叹庾亮风雅且具有治国的实际才能。

[注]苏峻,晋朝将领。

他于咸和三年( 328年),与祖约起兵反晋,兵败被杀。

虞亮,东晋大臣。

二十七则

章太炎对于钱没有一点概念。

据周梨安回忆,“章太炎让仆人去买包烟,给5元;儿子要做大衣,也给5元;在苏州盖房子的时候,他也照样掏出5元。

对于章太炎来说,一张钞票,便有一次用途。”

二十八则

******有一件呢料中山服,先后两次翻旧改新,多次反复修补,袖子上的补丁越补越大,竟占了整个袖子的三分之一。

二十九则

唐朝李绅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后来李考中进士,步步高升,被封赵国公。

他发达后,豪奢极欲,爱吃鸡舌,每餐耗费活鸡300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

所以,过往的道德品行再好也靠不住,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圣人当官也会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