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俭生活
6835400000014

第14章 爱上俭生活的七大理由 (2)

当地居民却认为,他们没有啥刻意追求的长寿秘诀,只是简单的山区生活习惯使他们活得健康长寿。104岁的寿星帕奇亚表示:“这里根本不存在什么长寿秘方,我们只是呼吸清新的空气、饮用清纯的泉水,进食健康的食物,过着非常平静的生活和享受儿孙满堂的安乐日子。”

热爱生活和劳动也是长寿的因素之一。比如94岁的老人鲍里斯总是爱骑轻型摩托车及参加吹风笛比赛;一位叫刘易之的老人,90多岁了还每周去打猎一次;而95岁的马斯拉则每日要步行约5公里路程,并照顾他的橄榄树和替牛挤牛奶。马斯拉说,我们长寿的秘诀是生活简单,沿用2000多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长寿和俭约甚至和清贫有关?这似乎与现代文明相悖,其实不然。

病由心生,就是这个原因。医学研究证明,“76%的疾病都是情绪病。”也许你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但实际上诸多的事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结论的真实性。人活的复杂,顾虑就会多,心理负担随之加重,内耗就会加大。身体当然受影响。

生活的辩证法就是这样,当你占有太多不必要的东西时,就可能失去另一些原本更珍贵的东西。

遗憾的是,如今人人都想活得健康长寿些,而人们又总是把住房舒适、饮食多营养及休闲娱乐与他们追求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我们每天早出晚归,疲于奔命,就是为了要住豪宅,开名车,吃饭必宴,可是我们真的如愿以偿了吗?尽管追求的目标可能达到了,但最后“文明病”也缠上了身。肥腻吃得多了,清淡吃得少了,享乐时间多了,休息时间少了,依赖他人的多了,自我动手的少了,这些必然导致免疫力弱了,疾病于是多了。

既然如此,在生活方式上,我们还是简单点吧,吃得简单点,住得简单点,玩得健康点,行的科学点,疾病就离得远一点。

节俭创造财富

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对地球人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很多人都在思考:金融危机是怎么爆发的?经济复苏的希望在哪里?基于这些疑问,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些传统的经济学著作成了热门读物,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马克思的《资本论》等。在这其中,最耐人寻味让美国人捶胸跺足的,莫过于《国富论》了。

1776年,就在美国建国的那一年,“苏格兰才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描述市场经济的著作。《国富论》为古典经济自由主义奠定了基础,提起美国的宪政历史和200年来持续繁荣的商业奇迹,无论理论界学者还是工商巨子,大家都忘不了亚当-斯密的贡献。他的《国富论》不仅明确了国家之所以存在的合理性和理论依据,也界定了个人财富、个人创富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因此,《国富论》被尊为美国200多年宪政和经济成功的第一块奠基石。

只可惜,当英国人,欧洲人、美洲人在为《国富论》中标新立异的、一个又一个闪亮的观点而疯狂的时候,他们只漏读了其中的一句话,从而埋下了金融危机的祸患。

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在《国富论》一书中,亚当·斯密提出: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节约是积累财富的唯一手段。

亚当斯密真是第一位也是最聪明的经济学家,这个个性闭塞的苏格兰人不愧是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完美化身,他在鼓励自由资本主义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劳动的伟大,并没有忽略节俭的价值!“节约是积累财富的唯一手段”,这和我们的“勤劳致富”如出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看到了节约的价值。

节俭致富,挥霍败家,与国与家,盖莫如是。

美国够富吧?是的,美利坚是个不折不扣含着金汤匙出生顺风顺水的富孩子,自从独立宣言宣读完毕,美利坚合众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那个国家没有象中国之类文明大国的封建残余,一切都能从头开始;而且又是在比较文明的近代社会基础上形成了先进的思想,所以各类自由运动、文化革新和社会思潮都涌入了美国,民主和自由的气氛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欠缺的,也是这样的社会思想基础为美国的高度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那个国家踩在战争积累的巨额财富的基础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欧洲和亚洲、非洲等地的实力大大受损,而美国依借地缘优势不仅远离战争,更凭借国内诸多的军火商狠狠发了一笔战争财,这笔资金为美国的飞速发展是巨大的;那个国家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两大洋交界,毗邻欧洲和亚洲,周围又没有实力强横的大国环伺,有一个相当安全的国际环境;那个国家资源充足,幅员辽阔;那个国家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由于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美国很快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充当着全球老大哥的角色。可是,由于他们拥有一帮会享受的国民,于是就有了一波又一波的金融危机。到了1985年,美国政府终于花光了积蓄,从二战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沦为债务国。1985年底美国净负债1074亿美元。但是“欠债”并没有影响美国总统的睡眠质量,随后的美国政府仍然能借则借,理由是:只要借债后的投资收益大于债务利息,就是好生意。

在这种“良好的期望”下,美国外债由此年年攀升,债务“雪球”越滚越大。于是就落到了今天这步田地。

对于个人财富的积累,赚钱多不等于有钱,省钱就是赚钱。这是有志于科学理财的年轻人必须牢记的一句话。

有的人继承了一大笔遗产,但很快就坐吃山空,成了穷光蛋;相反的,一些企业主在企业破产后,却不是穷人。还有,拿着高薪的年轻人,也许积蓄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多,等等。因此,赚钱多不一定能过上财力自由的生活,管理财富比获取财富更为重要。而管理财富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懂得如何节流。

韩国首富郑周永虽然腰缠万贯,但却异常节俭简朴。他在创业时曾以“喝咖啡浪费外汇”为由,告诫部下要勤俭节约。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省下更换鞋底的钱,他给自己的鞋底钉上铁掌。很长一段时间,他仍穿着40年前穿过的工作服,家中用的还是1988年生产的17英寸电视机。

印度尼西亚首富林绍良,资产总额已经超过70亿美元。然而,身为商界巨富,却处处精打细算,从不乱花一分钱。他的理财观点是:钱要用在刀刃上。

这些世界巨富们之所以能够如此,是他们已经养成了节俭的生活作风。他们的财富正是在这种不懈努力创造和精打细算中逐渐积聚起来的。没有一个人,能够在不加节制的生活中积聚财富而成为富翁。

节俭不是不爱生活,而是用更理性的态度去享受生活,以理性务实的态度面对人生。节俭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的美德,它能让年轻人在金钱面前保持清醒,不丧失追求和斗志。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节节行进,攀上人生的财富高峰。

但同时,也必须提醒的是,在节流的同时,要避免以下三种倾向:一是“过分节流”看似积攒下不少财富,实则忽视了“开源”,从而失去了获取更多财富的可能性;二是节俭有可能让人安于现状,没有动力去投资理财;三是消费上的节俭派生出投资方面的过分保守和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