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的糊涂哲学
6816400000031

第31章 明知故昧,大辩若讷(5)

正当工人开始砍伐大树的时候,陈斯弥突又命令工人立刻停止砍树。家人感觉奇怪,于是请问究竟。隙斯弥回答道:“俗话说‘知渊中鱼者不祥’,意思就是能看透别人的秘密,并不是好事。现在田常正在图谋大事,就怕别人看穿他的意图,如果我按照田常的暗示,砍掉那棵树,只会让田常感觉我机智过人,对我自身的安危有害而无益。不砍树的话,他顶多对我有些埋怨,嫌我不能善解人意,但还不致招来杀身大祸,所以,我还是装着不明不白,以求保全性命。”

当一个人看透对方心意后,要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是相当困难的,其困难的程度或许更甚于透视对方心意。所以做人的手段,当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为第一大要,否则就会糊涂行事,不但办不成事,而且还会增添更多的麻烦。按照成功学的原理,为人处世必须牢记“明白”两字,才能明察秋毫,判断是非。否则眼前就会被“迷雾”笼罩。

现代的人心透视术也正要注意此点,不要让对方发觉你已经知道了他的秘密,否则完全失去了透视人心的意义。不过,如果故意要使对方知道你能看穿他心意的话,当然就不在此限之内。

辛苦得到的透视人心武器,究竟应该如何运用?这要视各人的立场来决定。例如:

对方自以为得意的事情,我们要尽量加以赞扬;对方有可耻事情的时候,要忘掉不提。

当对方因为怕被别人议论为自私而不敢放手去做的时候,应该给他冠上一个大义名分,使他具有信心放手去做。

糊涂哲学:

当自己看穿对方心意之后,千万不要露出破绽,装做不知道,让一切计划进行得很自然。

7.温和暗示妙于直说

如果你知道,有个人确实犯了错误,而你直率的告诉他,指责他,你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

有一次,我请了一个室内装璜师,替我配置一套窗帘。等到他把帐单送来,我吓了一跳。

几天后,有位朋友来我家,看到那套窗帘,提到价钱,幸灾乐祸的说:“什么?那太不象话了,恐怕你自己不小心,受了人家的骗吧!”

真有这回事?是的,她说的都是真话,可是人们就是不愿意听到这类的实话。所以,我竭力的替自己辩护。我这样说,价钱昂贵的东西,总是好的。

第二天,另外有一个朋友到我家,她对那套窗帘,诚恳的加以赞赏。并且她还表示,希望自己有一套那样的窗帘。我听到这话后,跟昨天的反应完全不一样。我说:“说实在的,我配制这套窗帘,价钱太贵了,我现在有点后悔。”

当我们有错误的时候,或许我们会对自己承认………如果对方能给我们承认的机会,我们会非常的感激;不用对方说,极自然地我们就承认了。如果有人硬把不合胃口的事实,往我们的喉咙塞下去,我们是无法接受下来的。

楚庄王酷爱养马,把那些最心爱的马,都披上华丽的绸缎,养在金碧辉煌的厅堂里,睡清凉的席床,吃美味的枣肉。

有一只马因为长得太肥而死了。楚王命令全体大臣致哀,准备用棺椁装殓,一切排场按大夫的葬礼隆重举行。左右大臣纷纷劝谏他不要这样搞,楚王非但不听,还下了一道通令:“敢为葬马向我劝谏的,一律杀头。”

优孟听说了,闯进王宫就嚎啕大哭。楚庄王吃惊地问他为什么哭,优孟回答:“那匹死了的马啊,是大王最心爱的。像楚国这样一个堂堂大国,却只用一个大夫的葬礼来办马的丧事,未免太不像话。应使用国王的葬礼才对啊!”

楚王说:“照你看来,应该怎样呢?”

优孟回答:“我看应该用白玉做棺材,用红木做外椁,调遣大批士兵来挖个大坟坑,发动全城男女老幼来挑土。出丧那天,要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敲锣开道,让韩国、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摇幡招魂。建造一座祠堂,长年供奉它的牌位,还要追封它一个万户侯的谥号。这样,就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原来大王把人看得很轻贱,而把马看得最贵重。”

楚王这时终于恍然大悟,知道这是优孟在含蓄地批评他,便说:“我的过错就这样大吗?好吧,那你说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优孟答到:“事情好办,依臣之见,用灶头为椁,铜锅为棺,放些花椒桂皮,生姜大蒜,把马肉炖得香喷喷的,让大家饱餐一顿,把它葬到人的肚子里。”

如果你要纠正某人的错误,就不应该直率的告诉他;而要运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才不会把对方得罪了。对人做思想工作,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温和的暗示妙于直说。

有时候,你对家人、对朋友,觉得有许多话不得不谈,可是一说,反而伤害了感情。于是你就引用一句中国古话替自己解围,说什么“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我们也可以做到让忠言不“逆耳”,如果将批评温和的暗示出来,其效果可能会更好。

一位父亲的记述让我们佩服他说服儿子的技巧:

昨天晚上,我太太拿电话账单给我看:

“瞧瞧,儿子在我们去欧洲的时候,打了多少长途电话,”她指着其中一项,“单单这一天,这一通,就打了一小时四十分钟。”

“什么?这还得了!”我立刻准备上楼去说他。可是,才站起来,又坐下了,我想自己在气头上,还是不说的好。而且儿子这么大了,我要说,也得有点技巧。

我把话忍到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对儿子笑着说:“你马上回学校了,查一查资料,找一家长途费率最低的电话公司。”然后,又来个急转弯,“咳,其实你上博士班,恐怕也没有时间打,我是多操心了。”

“是啊,是啊,”他不好意思地说,“你是不是看到了我上个月的电话账单?那阵子因为要有一大堆事急着联络,所以确实打多了。”

吃完饭,我很得意,觉得自己把要说的“省钱、少打电话、别误了功课”这些话,全换个方法说了,却没一点不愉快。

假定我们的看法是对的,我们的意见是正确的,那么,在我们去说服别人的时候,我们可能犯些什么错误呢?首先,我们可能过分心急。人们常说:“关心则乱。”我们常常会急切地把自己的看法、建议、批评一古脑地塞到我们关心的人的耳朵中,却不管方法是否得当,别人是否能接受。都巴不得别人听了我们的话,立刻点头说好,大为赞赏,向我们感激地说:“听你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或“你的话,真是一言警醒梦中人,倘若我早能向你请教,早能听到你的指点,那就不会惹出这么多麻烦了”。

是的,这种情形不能说没有。一个头脑清楚,眼光敏锐,而又善于表达自己意见的人,对别人常常会有这样的帮助。但实际上,这种情形是不太多的,在大多数场合,别人不会被我们一“说”就“服”的。我们应明白,别人的看法、想法、做法,不是一天形成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没有那么快就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好的建议批评,那也要别人真正听取接纳了才会产生效果。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的话,学生不接受;父母的言论,儿女反搞……那么如何才能让别人接受我们的言语呢?这就要注意方式,先说一些好话,不要吝于赞美。此外,即使说好话也要适时适地,简洁透彻明了,让人心生欢喜,接受我们的美言。否则,有好话不能使人诚意领受,岂不可惜!

糊涂哲学:

说话要分场合、要看“人头”、要有分寸,最关键的是要得体。话说得合适,不仅能体现出自身修养的高雅,也能够很舒服地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或意见,才可以使人愿意接近你,没有谁喜欢那种经常用恶语伤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