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的糊涂哲学
6816400000028

第28章 明知故昧,大辩若讷(2)

刚才对曹植的良好印象被这“泪水”冲得一干二净,曹操及众人反而认为曹植的华丽词藻显得华而不实了。

人说沉默是金。是的,有时沉默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你觉得一个人多说话好呢?还是沉默好?以说话是铁,沉默是金的说法那便是沉默比多话好。人之言语即是他行为的影子,我们常因言多而伤人,言语伤人,胜于刀枪,刀伤易愈,舌伤难痊。

一个冷静的倾听者,不但到处受人欢迎,且会逐渐知道许多事情。而一个喋喋不休者,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一个乘客都赶快逃离它。同时,多说积怨,瞎说惹祸。正所谓言多必失,多言多败。只有沉默,才不至于被出卖。保持沉默便是保持不伤人的最好方式。

有道德的人,绝不泛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不必多言。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惟有保持适当的缄默,别人将以为你是一位哲学家。

我们的说话绝对要适量,无把握的事不要乱开口,尤其当有陌生人比我们有经验和更多了解的人在座时,因为我们多说了,便是不打自招,揭露了自己的弱点及愚蠢,并失去了一个获得智慧及经验的机会。

糊涂哲学:

一个人说得少而且说得好,便可视为绅士。因此,在我们的人生中,有两种训练是不可少的,那就是沉默与优美文雅的谈吐。如果我们不会机智的谈吐,又不会适时沉默,是很大的缺憾,也是不幸的。我们常因谈话太多而后悔,所以,当你对某事无深刻了解的时候,最好还是保持沉默吧!

3.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你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细察老于世故的人,的确只说三分话,你一定认为他们是狡猾,是不诚实,其实说话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说三分真话,已不为少。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对方倘不是深相知的人,你也畅所欲言,以快一时,对方的反应是如何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你么?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显出你的没有修养;你说的话,是属于对方的,你不是他的诤友,不配与他深谈,忠言逆耳,显出你的冒昧;你说的话,是属于国家的,对方的立场如何,你没有明白,对方的主张如何,你也没有明白;你偏高谈阔论,轻言更易招尤呢!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要说,而是不必说,而是不该说,与事无不可对人言并没有冲突。事无不可对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并不是必须尽情向别人宣布。老于世故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对人言,是另一问题,他的只说三分话,是不必说,不该说的关系,决不是不诚实,决不是狡猾。说话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是,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正所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作长谈,这叫通达世故的人。

舌头是极难驯服的野兽,如果未经驯服就放出牢笼,这只野兽便会狂奔乱窜,令你后悔莫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小心控制自己的言辞吧!

在这方面,刘备在《三国演义》之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中的表现堪称典范: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人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人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诚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汁,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厂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日:“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日:“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对于刘备的这段表现,后人评述道:“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在宗吾看来,如果对方倘不是深相交的人,你也畅所欲言,以快一时,把你的秘密全部说给别人听,实际上你也就把柄授予对方了,这样无疑为自己你埋下一颗“炸弹”。而刘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心事不要随便说出来,当别人看透或者知道你的心事的时候,你的脆弱就会暴露在别人面前。任何人若能在保守秘密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当,就不会因泄露秘密而把事情搞得复杂化。

许多人有一个共同的毛病:肚子里搁不住心事,有一点点喜怒哀乐之事,就总想找个人谈谈;更有甚者,不分时间、对象、场合,见什么人都把心事往外掏。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对,好的东西要与人分享,坏的东西当然不能让它沉积在心里,要说可以,但不能“随便”说,因为你每个倾诉对象都是不一样的,说心里话的时候一定要有“心机”,该说则说,不该说千万别说。

处理心事要慎重,因为心事的倾吐会泄露一个人的脆弱面,这脆弱面会让人改变对你的印象,虽然有的人欣赏你“人性”的一面,但有的人却会因此而下意识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脆弱面被别人掌握住,会形成他日争斗时你的致命伤,这一点不一定会发生,但你必须预防。

其次,有些心事带有危险性与机密性,例如你在工作上承担的压力,你对某人的不满与批评,当你快乐地向别人倾吐这些心事时,有可能他日被人拿来当成反驳你的武器,你是怎么吃亏的,连你自己都不知道。那么,对好朋友应该可以说说心事吧!答案还是:不可随便说出来。你要说的心事还是要有所筛选,因为你目前的“好”朋友未必也是你未来的“好”朋友,这一点你必须了解。

林萍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那时她在部队当文书,连队的几个干部都比较喜欢她,也愿意与她交谈,或让她替他们办一些私事。尤其是连队的副指导员,对她极端信任,有时把连队领导之间的一些事情也讲给她听。

她们连队有几十个女兵,个别女兵为了入党或考军校就想方设法接近部队教官,副指导员对此十分反感。时间长了,林萍觉得非常的苦闷,心中有那么多的秘密不能倾诉。所以后来在与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闲谈时就把副指导员讲的事情说了。把秘密和别人一起分享,心理的压力轻松多了。没想到,她的那位好朋友为了让连队党支部推荐上军校,就把她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指导员,后来她这位朋友如愿以偿地上了军校,而林萍则在指导员找她作了一番貌似肯定实则否定的谈话以后,离开了文书岗位,回到报务分队****的老本行了。

任何人,若能在保守秘密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当,就不会因泄露秘密而把事情搞得复杂化,或者使自己陷入身败名裂的境地,从而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成就一番事业。

当你和别人共同拥有一个秘密时,往往你会因这个秘密同对方拴在了一起。这对你灵活机动地处理事情是一个障碍,在处理一件事时,你往往要考虑他的利益,这可能会使你做出违背原则的事。同时,对方可能会在关键时刻,拿出你的秘密作为武器回击你,让你在竞争中失败。

即使是对家里人,也不可强硬把心事说出来。譬如说,你的配偶对你的心事的感受与反应并不像你预期的那样,他因此对你产生误解,甚至把你的心事也说给别人听。

然而,闭紧心扉,心事“滴水不漏”也不是好事,因为这样你就成为一个城府深,心机沉,不可捉摸与亲近的人了。如果你本来就是这样的人,那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不是,给了别人这种印象是划不来的。

所以聪明的人在交谈时,会把局势扭转到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说说无关紧要的心事给周围的人听的同时,多听听别人的心事,别人就会因你多听而多说,他说得越多,你知道的就越多!少说,不但可以导引对方多说,还可以避免流露自己的内心秘密,一切的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常点头,这并不是要你做个没有主见的应声虫,而是避免成为别人眼里不合时宜的人。也就是说,听别人说话时,多点头,表示你在专注与附和,如果有不同意见,也要先点头再提出,然后顺着对方的思路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于无关紧要的事,不必过于坚持己见,多点头就可以了。

不把自己的秘密全盘地告诉给对方是处世的潜规则。不要亲手为自己埋下一颗“炸弹”。切记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糊涂哲学:

在处世中,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把自己的老底交给对方。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留下七分话,不必对人把自己的所有底牌和盘托出。你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其实说话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即使说三分真话,已嫌过多了。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

4.善意的谎言更美丽

谎言,在人际交往中几乎是不可缺少的。有些人宣布自己从来不说假话,这句话本身就一定是假话。当我们得到亲戚病重,获悉朋友遭难的不幸消息,我们就时常会说一些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的假话。在这个意义上,世界上没有不说假话的人。许多假话在形式上与人际间真诚相处不相一致,但在本质上却吻合于人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人都不希望被否定,人都希望猜测中的坏消息最终是假的。为了人们许多合理的心愿暂时不被毁灭,假话就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了。

莎士比亚曾说过:“谄媚是煽动罪恶之鞭。”也许大家都这样认为,说谎是一种最要不得的行为,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偶尔还是需要些善意的谎言。

鲁迅先生曾以愤慨的心情写了大致如下的杂文:

一个人喜得贵子,亲朋好友都来祝贺。一个人说:“这孩子真漂亮!”于是他得到一个笑脸。另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能做大官!”于是他也得到一个笑脸。第三个人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发大财!”于是他也得到一个笑脸。最后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会死!”于是众人愤怒。

鲁迅先生最后说,倘若你不想说假话,又不想得罪人,那最好是“这孩子哈哈……嗯嗯!”

站在糊涂学立场,从人们复杂的心理而言,我以为说“这孩子将来会死”的人太缺乏明智。这话是事实,可是很难听,不合于当时的喜庆气氛,而且这根本就是一句废话。谁都会死,谁都要死,这话等于什么都没有说,哦,天,还不如真的什么都没有说。坦率得过分也是愚蠢的。

爱情的山盟海誓,常常不是刻意欺骗,但真正践诺的并不多。当然.语言可以轻易说出,言是心声嘛,可感情总是会变化的。尽管有无数爱情悲剧,尽管有无数诺言不再践行,但人仍然一如既往地发誓和信誓。即使不痴迷的向不痴迷的,不痴迷的向痴迷的爱情誓言,对方仍会相信,可见美丽的谎言对对方是一副安慰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