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的糊涂哲学
6816400000019

第19章 吃亏是福,深谋远虑(3)

5.糊涂亏,莫计较

把吃亏当福,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接受一切。这听起来好像是弱者的自我安慰,可实际上,这句话渗透着糊涂处世的大智慧。

听人讲过这么一个故事:1980年邮票厂有个工人受朋友之托买了10版第一轮的生肖猴票。钱是这个工人垫付的,一共64元。64元在当年来说不是小数目,没想到那个朋友忽然又说不要了,没辙,这哥儿们只能自认倒霉,把10版猴票拿回家压了起来。1991年邮票市价暴涨,猴票翻到了10万元一版,这哥们因亏得福,64元变成了100万元。

其实,吃亏与占便宜,正如祸福相倚一样,是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的。不过,得与失的互为转化的效果,有时也并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但没有今天的“付出”又怎么有日后的“回报”呢。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诚恳,感动了一个叫冯谖的落魄人,此人为报答孟尝君的礼遇而投到他的门下为他效力。

一次孟尝君叫人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自告奋勇说自己愿去,但不知将催讨回来的钱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听说孟尝君的使者来了,均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笔勾销,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家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了。薛邑的百姓没料到孟尝君如此仁义,人人感激涕零。

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买了何物,冯谖如实回答,孟尝君大为不悦。冯谖对他说:“你不是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吗?我已经给你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倾城而去,夹道欢迎。孟尝君感动不已,终于体会到了冯谖“市义”苦心。

孟尝君当年的“付出”并没有想到日后的“回报”,但等他落难时却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正是糊涂吃亏的智慧。可见,吃亏也可以是好事儿。

敦德成,元末明初人,性格豁达,十分机敏,特别是喜爱喝酒。

在元末****的时代里,他和哥哥郭兴一起,随朱元璋转战沙场,立了不少战功。

朱元璋做了明朝开国皇帝后,原先的将领纷纷加官晋爵,待遇优厚,成为朝中达官贵人。郭德成仅仅做了骁骑舍人这样一个普通的官员。

郭德成的妹妹宁妃,当时在宫中深得朱元璋的宠爱,朱元璋因此感到有些过意不去,准备提拔郭德成。

一次,朱元璋召见郭德成,说道:“德成啊,你的功劳不小,我让你做个大官吧。”郭德成连忙推辞说:“感谢皇上对我的厚爱,但是我脑袋瓜不灵,整天不问政事,只知道喝酒,一旦做大官,那不是害了国家又害了自己吗?”朱元璋见他辞官坚决,内心赞叹,于是将大量好酒和钱财赏给郭德成,还经常邀请郭德成去皇家后花园喝酒。

从某种角度来讲,郭德成是一个知道满足,没有过多奢欲的人。他能够有自知之明,正是他后来能忍受一时的委屈,一时的灾祸而保全生命的关键。伴君如伴虎,多少君臣相互猜忌,造成了多少历史悲剧。

一次,郭德成兴冲冲赶到皇家后花园,陪朱元璋喝酒,眼见花园内景色优美,桌上美酒香味四溢,他忍不住酒性大发,连声说道:“好酒,好酒”随即陪朱元障喝起酒来。

杯来盏去,渐渐地,郭德成脸色发红,醉眼朦胧,但他依然一杯接一杯,喝个不停。眼看时间不早,郭德成烂醉如泥,踉踉跄跄走到朱元璋面前,弯下身子,低头辞谢,结结巴巴地说道:“谢谢皇上赏酒!”朱元璋见他醉态十足,衣冠不整,头发纷乱。笑道:“看你头发坡散,语无伦次,真是个醉鬼疯汉。”郭德成摸了摸散乱的头发,脱口而出:“皇上,我最恨这乱糟糟的头发,要是剃成光头,那才痛快呢。”朱元璋一听此话,脸涨得通红,心想,这小子怎么敢这样大胆地侮辱自己。他正在发怒,看见郭德成仍然傻乎乎地说着,便沉默下来,转而一想:也许是郭德成酒后失言,不妨冷静观察,以后再整治他不迟。想到这里,朱元璋虽然闷闷不乐,还是高抬贵手,让郭德成回了家。

郭德成酒醉醒来,一想到自己在皇上面前失言,恐惧万分,冷汗直流。原来,朱元璋少时,在皇觉寺做和尚,最忌讳的就是“光”、“僧‘’等字眼,郭德成怎么也想不到,今天这样糊涂,这样大胆,竟然戳了皇上的痛处。

郭德成知道朱元璋对这件事不会轻易放过,自己以后难免有杀身之祸。怎么办呢?郭德成深深思考着:向皇上解释,不行,更会增加皇上的忌恨,不解释,自己已经铸成大错,难道真的为这事赔上身家性命不成。郭德成左右为难,苦苦地为保全自身寻找妙计。

过了几天,郭德成继续喝酒,狂放不羁,和过去一样,只是进寺庙剃光了头,真的做了和尚,整日身披袈裟,念着佛经。

朱元璋看见郭德成真做了和尚,心中的疑虑、忌恨全消,还向宁妃赞叹说;”德成真是个奇男子,原先我以为他讨厌头发是假,想不到真是个醉鬼和尚。“说完,哈哈大笑。

以后,朱元璋猜忌有功之臣,原先的许多大将们纷纷被他找借口杀掉了,而郭德诚竟保全了性命。这是由于他能够从眼前的祸事看到以后事态的发展,提前避祸,才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而其他的功臣则远不如郭德成明白要忍对祸福的道理。因祸进庙,因祸保住了性命,谁又能说这不是福呢?

糊涂哲学:

生活中,那些常怕自己吃亏,总是斤斤计较,处处较劲,为蝇头小利也要与人争得面红耳赤的人,不防多想想”吃亏是福“的道理,这对今后的人生会大有裨益。因为,它们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争不来。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懂得放弃小利益,不为小恩小惠所动,这绝对是一本万利的。当然,用自己的利益做赌注,即使再小,也不是任何人都愿意去做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敢于下注。

刘邦死后,太子刘盈当了皇帝,吕后成了吕太后。吕太后见刘邦死了,就大肆消灭异己。她把戚夫人的手脚砍掉,挖去双眼,灌下毒药,使她变得又聋又哑,然后又把她扔到厕所里,称为”人彘“,朝廷的大权都由吕太后一人把持。

刘盈当皇帝的第二年,齐王刘肥来看望他,刘盈听说哥哥来了,很高兴,就吩咐摆酒招待,并且让哥哥坐在上头,自己在下面作陪。吕太后看了很不高兴,因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怎么能坐在下面呢?于是,她就叫人斟了两杯毒酒递给刘肥,让他给惠帝祝酒,不想惠帝见齐王起身,也跟着站起来,拿过另一杯酒,准备兄弟两人干一杯,吕太后一看很着急,她装作不小心的样子,把刘盈手中的酒撞泼了。刘肥看到这种情形,知道吕太后想置他于死地,所以回到住处后,很害怕。这时一人献计说:“太后只有当今皇上和鲁元公主一儿一女,自然对他特别宠爱。如今大王您的封地有70多座城,公主却只有几个城。您要是向太后献出一郡,把它作为公主的领地,太后定会高兴,你也就免除危险了。”

刘肥听后,就照着这位谋士的方法,把自己的封地城阳郡送给了公主,太后果然很高兴,就这样刘肥平安地离开了长安。

刘肥以失去了一座小城的代价,保全了自己,这实在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一些人的目光只会停留在眼前利益,做生意不舍一分一厘,只求自己独吞利益。恰好是一时赚得小利,而失去了长远之大利。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李嘉诚却正好相反,他舍弃了小利,而赢得了大利。

李嘉诚出任10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但他把所有的袍金都归入长实公司账上,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

这5000港元,还不及20世纪80年代公司一名清洁工的年薪。

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像长实系这样盈利状况甚佳的大公司主席袍金,一间公司就该有数百万港元。进入20世纪90年代,便递增到1000万港元上下。

李嘉诚多年维持不变,只拿5000港元,按当时的水平,李嘉诚万分之一都没拿到。李嘉诚的经商天才在这里表露无遗。

李嘉诚其实是小利不取,大利不放。甚至可以说是以小利为诱饵钓大鱼。李嘉诚每年放弃数千万元袍金,却获得公司众股东的一致好感。爱屋及乌,自然也信任长实系股票。甚至李嘉诚购入其他公司股票,投资者莫不步其后尘,纷纷购入。

李嘉诚是大股东和大户,得大利的当然是李嘉诚。有众股东的购入,长实系股票被抬高,长实系股值大增。就这样,李嘉诚每欲想办大事,总会很容易得到股东大会的通过。

对李嘉诚这样的超级富豪来说,袍金算不得大数。大数是他持有的股份所得到股息的价值。

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的年度,李嘉诚所持长实、生啤、新工股份,所得年息就共计有12.4亿港元——尚未计他的非经常性收入,以及海外股票的价值。

有人说,一般的商家,只能算精明。惟李嘉诚一类的商界超人,才具备经商的智慧。

舍“小”是为谋“大”。这是定则。李嘉诚说过:“如果一单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

李嘉诚的意思是,生意人应该利益均占,这样才能保持久远的合作关系。相反地,光顾一己之利益,而无视于对方的利益,只能是一锤子买卖,自己将生意做断做绝。

糊涂哲学:

世上有多少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不吃亏,少吃亏,或为了多占他人便宜而演出一幕幕你争我夺的人间闹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俗语说的真是人木三分,岂不知吃亏与占便宜,正如祸和福一样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7.吃亏越多,幸福越多

夫妻之间不能计较得失,家庭是一个最小的单元,两人只能同舟共济方有幸福的生活。因此,在家庭中惟一的目标是使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为实现这一目标,一切都可以调整。

有的丈夫有大男子主义,只愿妻子在家照顾自己,其实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办法,因为妻子对一个男人来说不仅仅是助手、帮手,对家,她还是你精神的伴侣,长期把妻子置于家中,妻子的精神就会衰变,而整日在外的丈夫有一天会突然觉得她失去了光彩,不再吸引你,于是家庭的裂痕就可能出现。所以,在家中,丈夫多吃些亏,干些家务并不是坏事,自己似乎多吃些亏,浪费些时间,但却与太太增进了感情。

反之亦然,一位妻子若只想自己的享乐,从未把帮助丈夫列入自己的计划,下班以后,晚上活动不断,从不在家;如果在家了只是干自己的事,玩自己的,对丈夫不问不管,这样的妻子是够痛快的,但终究会失去丈夫的爱心。一个妻子要把丈夫的事业视为自己的“终生职业”,这样似乎个人少了一些玩的时间,但收益却是无穷的。糊涂学的****之道在于想对方,为对方,看起来吃亏很大,但实际上是吃亏越多,幸福越多。

一个家是由两个人维护的,那么以谁为主?两个人都是有事业的,那么家务由谁来做?家庭生活里这些矛盾是不可回避的。怎么办?

多想对方。少想自己。多做贡献,多做牺牲是最好的办法。

首先,我们看一下如何处理。

婚后夫妻常常面临一个突出的矛盾,即事业和家务之间的冲突。中年夫妻中,这个问题更加尖锐,事业与家务矛盾处理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事业上成败和夫妻关系的稳定与否。

事业与家庭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业余时间的支配上,除了上班和休息时间以外,每天的空闲时间总是有限的。用于家务时间多了,用于事业的时间必然就少;而事业上的发展是与时间精力的投入成正比例的,家务繁重,势必影响事业的发展。用于事业的时间多,就很难兼顾家务劳动,尤其是双职工家庭,两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同时家务又很繁重,事业和家庭的矛盾就更加突出。这个矛盾如果解决不好,就会给夫妻关系带来麻烦。要妥善处理夫妻间因事业和家务而引起的矛盾,可以在三方面下功夫:

第一,齐头并进。

首先是在事业上夫妻共同前进。各自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定自己的主攻方向,互相支持,携手前进。特别是在双职工家庭,夫妻都有自己的工作、事业,实行岗位责任制后,人员有定额,工作要求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作为丈夫,要破除“天然中心”的思想,而妻子则要克服自卑心理和依附心理,古今中外在事业上有造诣的人,女性不乏其人,如中国古代的蔡文姬、花木兰、李清照,现代的冰心、丁玲、郎平、孙晋芳及居里夫人等等,在事业上,男女是千等的,不存在谁依附谁的问题。如果夫妻在事业上都需要发展提高,那么就要互相配合,予以平等的发展条件。其次是在家务上齐心协力,密切合作,见缝插针。

夫妻都要做到眼勤、手勤、腿勤。其实有些家务活很简单,只要夫妻一起干,很短时间就能料理完,这样既不耽误双方的事业,又能及时做好家务。还能充实生活内容,增进夫妻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