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四季养生
6815600000021

第21章 大暑(1)

我们都知道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大暑之前我们都感到天气已经很热了,而且大暑的雨水比较多,炎热的天气加上比较密集的雨水,导致空气湿度大,这就是我们平时讲的闷热潮湿的桑拿天,也是我们讲的伏天状态。

大暑防体湿

这段时间很多朋友的身体会不舒服,比方说身体沉重、乏力,特别容易疲劳,睡不醒,或者是没有胃口,脾胃功能下降,或者是睡眠不好,这是大暑节气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实,都是因为一种毒素才导致我们身体形成这种状态,那就是湿。中医养生认为,大暑以后到达了一年之中湿气最高的状态,而这种湿的状态就会导致我们的内分泌发生紊乱,产生失调,所以我们的功课要以祛湿为主。

那什么叫湿呢?平时如果我们经常去蒸桑拿或者洗澡就有感觉,当我们洗澡的时候,玻璃面上有一层水汽、雾气,这就是湿。在大暑的状态下,天气很炎热,密集的雨水比较多,阳光晒在这些水面上,就会把雨水都蒸发到空气中,湿度就比较大,所以这些湿气很容易通过皮肤、呼吸系统进入我们的身体,影响内分泌系统。

怎样知道我们身体有没有湿气呢?很简单,通过一些基本的检测方法就可以辨别了。首先要看在这段时间,你的身体是否总是容易起一些红疹,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湿疹,它比较痒,天气越湿的时候越多见。其次,大暑也是脚气的多发时节,因为脚气也属于湿的一种表现。再有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来观察,手掌偏向于黄色,比较深、比较明显的黄色,就是湿气的一种表现。还有当我们的手掌上出现一些太密集的血管,我们管它叫青筋,这都代表身体的湿毒比较重。那如果再去有针对性地详细了解的话,我们会发现湿气如果堆积到一定程度,在身体上会普遍表现出黏的症状,可以一起来自我检测一下。

第一个黏,表现在身体的汗液上。夏天我们知道天气闷热,容易出汗。出汗多了之后,有的朋友会觉得比较清爽,但是有的朋友不行,他的汗黏着在皮肤上,整个人黏黏的很不舒服,这种黏的汗一般代表着体湿。

再有早晨起来口腔里面有黏黏的、腻腻的这种感觉,一般就是有体湿。如果再往深里面去发现的话,我们会发现大小便都会偏黏。比方说小便浑浊、味道重、色黄,这都是湿的表现。再就是大便粘马桶,那我们每次冲水都会发现有一些冲不干净,这就代表体内湿气比较重了。

大暑饮食祛湿有技巧

一旦发现自己湿气重,一定要重视。现在普遍存在的内分泌失调、亚健康问题,跟体湿太重有直接的关系。我给大家举过一个例子,一块干燥的木头,把它放到一个正常的环境下,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但是如果把这块木头放在一个阴暗、潮湿的环境下,我们就会发现它会逐渐地变质、腐朽,身体也是这样。当身体湿气太重,就会滋生病菌,引发各种炎症,甚至是内分泌失调,就会导致很多的问题。大家一定要对湿气有警觉,大暑这段时间是一年之中湿气最重的时候,也是我们祛湿最关键的时期,一定要做好身体防湿工作。

祛湿应该怎么做才是最有效的呢?今天教大家一个管用的祛湿妙诀,通过这个妙诀可以非常好地把您体内的湿气、毒素清理干净。

这个祛湿妙诀就是靠饮食养生,因为一说到调养身体,大家肯定会先想到吃,对不对?很多朋友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每到大暑这段时间,天气非常闷热,感觉没有胃口,其实就是因为湿气太重,损伤脾胃。那吃什么能祛湿呢?我推荐的是红小豆,红小豆是一种非常能清热祛湿的食物。一般在夏天大家可能更多地会吃一些绿豆,因为绿豆能清热解暑。但是我们会发现,一到大暑这个节气,天气不只是热,还会湿气很重。这时红豆就派上用场了,多喝一点红豆汤,能起到非常好的清热祛湿的功效。

要注意如果要使红小豆起到最好的祛湿效果,一定不要煮得太烂。好多朋友会把红豆煮成红豆沙,其实这样祛湿的效果就下降了很多,要煮到刚好煮熟但还没有煮烂开花的时候,它的祛湿效果最强。所以在大暑这个节气,红豆汤就是我们的祛湿最佳饮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再增加薏米和冬瓜这样的食物,它们都能利水健脾祛湿。

另外,湿气是通过脾胃功能运化来祛除的,中医讲脾主运湿,当您发现自己体湿的时候,可能也预示着您的脾胃功能在下降,所以要想祛湿,先健脾。在大暑这段时间饮食上要增加脾胃功能运化的食物,比如多喝一些能健脾的粥食。粥食是健脾最好的一类食物,它能减轻脾胃的蠕动,补脾益气。

那什么样的粥食能最充分地健脾呢?我们要记住一种颜色,就是黄色。黄色的粥食一般都具备健脾补气的功效,比方说小米、玉米、南瓜、红薯、山药、花生这类的食物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把它们放到一起来煲粥。之前也给大家推荐过,把小米、玉米和南瓜放到一起煲粥,这可以说是健脾黄金粥,您可以在这段时间适当地喝一喝。

大暑养生茶

苦瓜菊花粥材料:苦瓜100克,菊花20克,粳米10克,冰糖适量。制作方法:先把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粳米和菊花洗净,两者同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将水煮开后,将苦瓜块、冰糖加入锅中,改用小火煮至米烂粥稠即可。

功效:此粥可清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下痢等症的辅助食疗。忌同时食用湿燥、麻辣、厚腻的食物。

材料:西瓜皮100克,大米10克。

西瓜皮粥

制作方法:先将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干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成粥,调入白糖。功效: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作用,常食可防中暑。

材料:西洋参两三片,五味子1克,麦冬4粒。

大暑补气养阴茶

冰糖适量。制作方法:将西洋参、五味子、麦冬用开水闷泡10分钟,加入冰糖搅匀即可饮用,喝完以后再次加水,可连续冲泡1次左右。因西洋参属于名贵药材,最好不要浪费,为了发挥最好功效,最后喝完可以将西洋参捞出,嚼碎咽下。功效:西洋参性凉味甘,不但可以滋阴补气,而且可以清火生津,对于津液不足、口干舌燥、容易疲劳的人士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是唯一一种可以在夏天食用的参类。在夏季经常用西洋参泡水喝,可以解除疲乏、提神醒脑、增强身体素质。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改善夏季乏力犯困疲惫的小茶方。

材料:香薷10克,干荷叶10克,陈皮10克,薄香荷解暑祛湿茶荷1克。

制作方法:先将香薷、荷叶、陈皮三味药煎煮10分钟,再加入薄荷煮1分钟即可,服用时可加适量白糖调味。功效:代茶饮,可以清热解暑,祛湿排毒,改善天气炎热潮湿引起的胃口下降、食欲不振。

冬病夏治自制伏贴

大暑是一年之中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中医上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属寒的症状,大暑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可以借天气的阳热之气来驱散体内的寒气。

每年一到大暑,迷罗都会制作一些伏贴,送给有以上症状的朋友们,效果还是不错的。可以用白介子20克、元胡15克、细心12克、甘遂10克,打成细末,用姜汁调糊,分成6份,每次取一份摊在直径约5厘米的塑料薄膜上,贴在后背双侧的肺俞、百劳、膏肓穴上,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6小时,如有灼痛感可提前取下,局部微痒或有温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每个伏天(夏季三个伏天)贴一次,每年贴三次,连续贴三年,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三步按摩改善肠胃不适

除了饮食养生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经络和自我按摩的方法来增强脾胃功能。因为湿气靠脾胃来运化,所以我们只要把脾胃的功能提升上来,就能起到很好的健脾祛湿功效。

第一个手法叫推腹法,当我们脾胃运化弱的时候,腹部会淤积很多的食物和其他东西,比方说肠道里面的宿便或浊气,我们要增加肠的运动,就可以起到一个排浊的效果。推腹法很简单,用双手的掌根摁住我们心窝的位置,沿身体的中线用力向下推,一直推过肚脐的位置。左右手交替向下推动。这其实是很多老年人经常会本能去做的一种动作,因为老年人的脾胃运化普遍比较差,所以他们本能地会多顺一顺胸口、推一推腹部,以增加肠胃的运动和消化。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更加经典,也是很多老人家长期坚持的养生方法——揉腹,实践证明它非常有效。民间有揉腹治百病的说法,经常做揉腹的练习,我们会发现肠胃的运动力提升了,所以老年人坚持揉腹的话,往往排泄会比较好,胃口会比较好,肠胃的调和度也比较好。所以我们在推完腹以后,再做一做揉腹。

揉腹也很简单,我们可以把一只手放在肚脐上,另一只手放在它的手背上,双手先逆后顺来揉腹。从左向上、向右、向下,逆时针揉腹。在揉动的过程中,力度不要太轻,尽量把腹部的软组织带动起来。一般揉上三四十圈,揉到小腹发热为止,效果会最好。逆时针揉三四十圈后,再顺时针向着相反的方向揉动三四十圈,脾胃的功能可以得到一个更好的提升。当我们揉完腹以后,会感觉真的很舒服,因为腹部暖暖的、热热的,这很关键。

这套手法很适合在早晨做一遍,这样一天的脾胃都会非常有活力。这套手法也比较适合在晚上做,很多老人家知道,胃不和则寝不安。当我们在睡觉之前,做完这样的手法,把肠胃按摩得非常舒适,便能胃和寝安,我们睡得也会深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