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行动才能到达目标
一个有思想的人立志要干出一翻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并为自己制定出了一个颇为宏伟的蓝图,这是令人称赞的。但这还只是一个构想,要让构想成为现实,需要想和做一起成行。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有一个沿街乞讨的乞丐,他听说上帝非常具有爱心,很眷顾他的信徒。于是他几经辗转来到了一个教堂。
他将自己的“家当”从街头搬到了教堂外的墙角,每天他都跪在教堂的中央祷告:“仁慈的上帝啊!我决定做你虔诚的信徒,我只祈求你帮帮我,让我的生活不再那么贫困,可以让我生活得好一点儿,我一定万般感激!”
每天他都如此重复着同样的祈求,终于有一天,上帝开口了:“好吧,我答应你的要求,帮你脱离贫困,让你的生活可以过得好一点儿!”
乞丐非常的激动,他对上帝说:“那你让我买彩券中大奖吧!”
“好吧,剩下的就靠你自己了哦!”上帝说完就消失了。
乞丐心想:“上帝说关键的是靠我自己,那一定是我的虔诚还不够,我一定要再加把劲儿。”接下来的日子,乞丐更加努力勤奋了,他每天更早地来到教堂祈祷,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乞丐的生活仍然穷困潦倒,他不明白为什么他的生活没有任何的改变,而上帝为什么会失信于他。
他一遍遍地质问上帝,上帝终于回答说:“我是答应过要帮你,我也准备着要帮你,可是你却一直无动于衷,你让我帮你中大奖,那你整天在这里而不行动,我怎么帮你呢,你至少要去买一张彩券啊!”
乞丐恍然大悟,明白了上帝说的靠他自己的意思。
生活中,许多人能够成为时代的宠儿,有些人却只是成为乞丐,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懂得将自己的愿望付诸行动,而后者永远只停留在“想”上面。
梦想每个人都有,机遇每个人都有,关键在于是否愿意付诸行动,关键在于你是否懂得去追求它。在人生道路上,你有权选择你要的生活,你要做的事,你有权选择你的理想,只要你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着手去做,不妥协、不气馁就一定能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番新天地。
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者全力的奔驰,惟有坚持到最后一秒,才能夺取成功的桂冠。
哥伦布还在求学的时候,偶然读到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就牢记在脑子里。
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和研究后,他大胆地提出,如地球真是圆的,他便可以经过极短的路程而到达印度了。自然,许多有常识的大学教授和哲学家们都耻笑他的意见。他们认为,他想向西方行驶而到达东方的印度,岂不是傻人说梦话?
他们告诉他: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然后又警告说,他要是一直向西航行,他的船将驶到地球的边缘而掉下去……这不是等于走上自杀之途吗?
然而,哥伦布面对恫吓也好,劝告也好都丝毫没有改变哥伦布要做环球旅行的态度,但只可惜他家境贫寒,没有钱让他实现这个冒险的理想。他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一点钱,助他成功,他一连空等了十七年,还是失望。
他决定不再等下去,于是启程去见皇后伊莎贝拉,沿途穷得竟以乞讨糊口。
皇后赞赏他的理想,并答应赐给他船只,让他去从事这种冒险的工作。
为难的是,水手们都怕死,没人愿意跟随他去,于是哥伦布鼓起勇气跑到海滨,找到了几位水手,先向他们哀求,接着是劝告,最后用恫吓手段逼迫他们去。
另一方面他又请求皇后释放了狱中的死囚,允许他们如果冒险成功,就可以免罪恢复自由。
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了一个划时代的航行。
刚航行几天,就有两艘船破了,接着他们又在几百平方公里的海藻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
他亲自拨开海藻。才得以继续航行。
在浩瀚无垠的大西洋中航行了六七十天,也不见大陆的踪影。水手们都失望了,他们要求返航,否则就要把哥伦布杀死。
哥伦布兼用鼓励和高压两手,总算说服了船员。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在继续前进中,哥伦布忽然看见有一群飞鸟向西南方向飞去,他立即命令船队改变航向,紧跟这群飞鸟。
因为他知道海鸟总是飞向有食物和适于它们生活的地方,所以他预料到附近可能有陆地。
哥伦布果然很快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可以想像,如果哥伦布不去行动,而是一味地等下去,必然会一生“空悲切,白了少年头”。美洲大陆的发现者可能改换他人了,成功的桂冠永远不会属于他了。哥伦布最终成了英雄,从美洲带回了大量黄金珠宝,并得到了国王的奖赏,以新大陆的发现者名垂千古,这一切都是努力实现践言的结果。
人穷往往受制于人,迫于生计,很多时候只能妥协,这一妥协便埋没了自己的才华,错过了发展的机会,最后只好随波逐流,一直穷下去!
很多人想创业,却总是怕失败,总想等“条件成熟”!总想等人人都说“这是个好事业,你去从事吧!”其实条件并不是“等”成熟的,而是在从事的过程中完善的,在从事的过程在让不成熟的东西逐渐成熟的!也是在从事的过程中让先机变成了一般普通的商机。而那些不去“等”的人抓住了先机,赚到了财富,过上了你梦想了一百遍的生活。
没有行动的梦想只是空想!
风物长宜放眼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说要想看到尽头,需要再站得高一点,在生活中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眼界要宽一点,看得要远一点。
孙子曾经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次,哀公向有若问道:“年成不好,国家钱粮不够用,怎么办?”有若回答说:“您何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呢?”哀公说:“十分抽二,我还不够用,怎么能实行十分抽一呢?”有若回答说:“如果百姓够用,您怎么会不够用?如果百姓不够用,您怎么会够用?”以上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欲取之必先予之。只有让老百姓富强了,国家才会跟着富强。
其实不但治国如此,为人处世也是一样。如果你想在事业上有大的作为,你也必须先予之,然后才能取之。鲁肃与王世充就是深深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他们以超乎常人的勇气给予别人以恩惠,当然,付出总有回报,他们取得了人世间最有价值的东西——人心,从而也使他们的事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国时吴国大将鲁肃,在吴国后期军事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是个有名的历史人物。鲁肃生性慷慨豪爽,对金钱看得很轻。他年轻时继承了一大笔财产,家财富厚,粮帛众多。但是鲁肃不像一般的富家子弟,要么奢侈享乐,花钱如流水;要么贪得无厌,将财宝看得比命还重要。
这时天下大乱,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受的压迫又重,简直活不下去。鲁肃看在眼里,十分不忍,就广施财物让贫困百姓有条活路。他这一善举赢得了群众的赞赏,人们都说出了个鲁善人。地方上一些有名的人物,如文人墨客或者勇武善斗的人也时常受到鲁肃的接济。鲁肃认为这些人迟早会出人头地,目前处于窘境只是暂时的,他此时雪中送炭,对于日后共图大事必有好处。
周瑜是另一个有名的三国人物。他指挥了赤壁一战,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成为著名的风流儒将。当初周瑜并不得意。他曾在军阀袁术部下为官,被袁术任命当过一回小小的居巢长,一个小县的县令罢了。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年成极坏,兵乱间又损失不少,粮食问题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皮、草根,饿死了不少人,军队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急得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有人献计,报告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他家素来富裕,想必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向他借。周瑜带上人马登门拜访鲁肃。刚刚寒暄完周瑜就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显而易见是个才子,日后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居巢长,鲁肃哈哈大笑:“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仓粮食,各三千斛,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与你好了。”
周瑜及其手下一听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馑之年,粮食就是财富,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两人当下就交上了朋友。后来周瑜当上了将军。他不忘鲁肃的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干事业的机会。
隋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各路豪杰群起,纷纷谋夺天下。王世充是隋朝的地方官吏,他在此动荡时代,没有马上跳出来树起义旗,而是暗暗地做一些基础工作,为以后成大事作图谋。江淮间的人素来剽悍轻狂,动不动就滋生事端,打架斗殴乃至杀人是常有的事。再加上社会秩序不稳定,土匪小偷多如牛毛,一时间,官府里捉拿的犯人监狱都快关不下了,三天两头闹事。王世充心想,这些人都是要钱不要命的好汉,太平时节固然留不得,如今兵荒马乱之时正好派上用场,将来举事时不都是以一敌十的好士兵吗?主意打定,他就利用手中的职权,对这些好汉们逐一“审问”,然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他们—一放出监狱。这批歹徒本以为自己犯的事决逃不了,不杀头就算不错,没承想碰上这么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官,居然轻易地就获得了自由;于是个个感激涕零,当场指天发誓说,以后王大人如有召唤,我们乐意脑袋掖在裤带上跟着你去干一场。王世充见计策已经实现,心里暗暗高兴。
后来起义军声势愈来愈壮大,隋朝官员们再也坐不住了,不想把自己绑在这艘将沉的船上等死,纷纷造反。大将杨玄感就是其中一位。
由于杨玄感威望高,他的造反影响很大,使得吴人朱燮、晋陵人管祟在江南地方起兵响应他。这两人号称将军,拥有人马10余万,煞是声势浩大。隋炀帝很畏惧他们的势力,派遣大将吐万绪、鱼俱罗率大军征伐叛军,但再三攻打都没有取胜。王世充认为他的机会到了。他的如意算盘是,先打着王军的旗号发展势力,正当合法地招募人马,又能得到中央的财力物力支持,比率先打出义旗的人占优势得多。他想现在召集一支队伍去攻打朱、管,凭着才干和实力,一定能够取胜,这样在隋军中他就能崭露头角,成为一支劲旅。到最后他大权在握,决定去留就在他一句话了,那不是进退自如了吗!
于是王世充当机立断招募兵马,江淮间子弟以前受过他的恩惠的,闻风而动,纷纷赶来效力,很快就聚集了一万多强悍的士兵。他率这支队伍去征讨朱、管,连连得胜。每次打了胜仗,王世充都大肆褒扬部下将士,许多人都立功受奖,每次缴获的财物,都按人头分发下去,王世充本人丝毫不取。他的部下为他的无私、公正钦佩得五体投地,纷纷说:
“不替这样的人卖命,替谁卖命?”王世充的部队像滚雪球一般壮大了起来,隋军中,就数这支队伍功勋最为显著,不久便成为最强劲的军队。
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从以上列举的两个案例来看,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人的角度看,对我们都有这样一种借鉴作用,即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像下棋,聪明的要看出后面的多步走势。“风物长宜放眼量”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气势和态度,也只有这样的气势和态度才能做出不同凡响的壮举。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曾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白话文的大意就是:世人行事,往往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若到最后一刻还像刚开始时一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
有个人炒了九年多的股票。其间有过好几次大赔大赚。2005年,在大盘跌到1000点左右时,他终于忍受不了市值损失60%的折磨,全部割肉出局,并发誓一辈子再也不碰股票。别人虽然劝过他好几次,但无济于事。他已经在股市中磨了近十年,特别是已经忍受了这次长达四年熊市的煎熬,但在最后一刻还是被股市淘汰了。有人大致帮他算了算,如果他不卖掉股票的话,如今不仅弥补了所有亏损,而且还有相当不错的利润。要是能够再坚持一下,他极有可能会领到股市毕业证书,成为股市中的赢家一族。因为,毕竟可以“十年磨一剑”呀。
据说,在股市里,像这样的股民还不少。据报载,新中国股市成立后首位自杀的股民是上海一姓康的年仅41岁的股民。1992年5月12日下午,因炒股遭遇挫折,康某在家自缢身亡。4月上旬,他以293.35元的价格购进延中股票73股。之后延中股票绵绵下跌,不久始终在200元浮动。最低还跌到182.85元。4月27日,康某实在忍不住了,便以205元的价格割肉卖出,损失了6400多元。此后康某天天闷闷不乐,5月12日想自杀了之。实际上,康某要是再坚持10天,延中股价就涨到最高价312元了。以后,每逢股市下跌,常有媒体报道此类事件。可惜啊,这些中国股民!有人帮他们算了算,如果他们坚持下来,很可能已经是百万富翁了呢。